首頁>財經>

在疫情影響下,社群團購憑藉集採集配和預售制模式備受各地居民的青睞與推崇,一度成為資本與巨頭競相追逐的“香餑餑”。

為了爭奪更多使用者以進一步攻城略地,社群團購平臺紛紛開啟低價競爭模式,打破了以往生鮮電商的競價規則,無序的低價競爭愈演愈烈,有關社群團購惡性競爭、擾亂市場秩序的爭議開始凸顯,也引發了監管層的高度重視。

本月,市場監管總局正式依法對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十薈團等所屬的四家社群團購企業分別處以1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對食享會則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5家企業共計罰款650萬元。

這次的行政處罰確實給這些企業和整個行業都敲響了警鐘,那麼,這個無數次引發大眾輿論,導致政府下場的價格戰,到底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具體聊聊價格戰的那些事。

1. 價格戰的本質

有這麼一句話:“再牛逼的運營,也比不上20元的價格”,還有這麼一句話:“世上沒有降價兩分錢抵消不了的品牌忠誠”。這簡單的兩句話,一語中的地描述了“降價”對消費者決策產生的重大影響。

價格戰的本質其實就是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同質同價的賣家們為了能夠得到更多市場份額及“不可擴張”的資源,不惜透過降低利潤去佔領市場的一種運營策略。

同質化的產品,同質化的服務,同質化的營銷,除了價格,沒有任何可以打差異化競爭的手段,那就只能打價格戰了。

2. 價格戰的打法

市場競爭中運營策略有很多,雖說價格戰的存在一直飽受世人詬病,但不得不承認,在一方面,價格戰確實不失為一種有效的營銷玩法。那麼,價格戰有幾種主流打法呢?

1)第一種是規模經濟,你大批次進貨,你拿到的進貨價就比別人低,所以你降價的力度相比競對就更高

2)第二種是高頻打低頻的玩法,拿低利潤的產品來引流,帶動客戶消費高利潤的產品。

3)第三種是拿有利潤的產品和0利潤的產品進行捆綁銷售,這個的好處是讓客戶有佔便宜的感覺,比如你賣洗面奶送個小瓶的護膚品,這樣給客戶的價值感增強了,也就能帶動銷量。

3.商家們為什麼要打價格戰?

價格戰是透過低價,吸引新的使用者,但是價格如果一直幾乎無利可圖商家為何還要用價格戰?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透過低價吸引使用者,形成一種規模效應。規模效應會衍生出許多其他的收入,這就是所謂的聲東擊西法。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為了佔領流量入口給使用者很多補貼優惠,就像滴滴之前的補貼大戰看似是自我消耗,實則是為了培養使用者規模。

2)低價可以培養使用者的消費習慣,為未來的銷售增長做準備。

3)算是一種變相的廣告。這個很容易理解,一個東西剛出來,大家不知道好壞,可以低價讓人試用,就是這個道理。

4)為了擊垮競爭對手。這個就算是有一些惡意競爭了,國與國之間有反傾銷,商家之間很離譜的價格戰也是為了擊垮對方。商家追逐利益本沒錯,但是長期來看,最後買單的不是風投就是消費者,羊毛出在羊身上。

4.價格戰對社群團購的影響

社群團購巨頭們透過燒錢補貼的方式迅速搶佔市場,形成壟斷,簡單的邏輯,帶來的影響,卻並不簡單。

1)對市場來說

同一件商品,大家都會選擇價格更低的。價格越低,吸引的消費者就會越多,市場也就得以擴張。想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受低價誘惑,到APP上買菜,那價格相對更高的實體店和菜市場就會無人光顧,最後只能倒閉關門。

2)對消費者來說

利用價格優勢,在市場競爭中逐步排擠掉其他的競爭者,最後一家獨大,消費者別無選擇,只能任其宰割。從短期來看,消費者確實獲得了一些蠅頭小利,但長期來看,消費者的議價權正在一點點地喪失。

3)對供應商來說

5. 結語

“菜籃子”關乎農業和實體經濟,更關乎基礎民生。社群團購過於氾濫的價格補貼,對市場的蠻橫專斷態度,不利於民生,所以才會引起民眾和政府的關注。

正常的商業競爭,是以商品質量,良好的服務,合理的利潤來贏的生存。社群團購平臺想光靠價格戰驅動長久發展是不可能的,少一分“套路”、多一分“真誠”,才是吸引並留存使用者的最強法寶。

9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行業發展的確定性從哪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