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在10.1期間有兩則關於中國油氣勘探的大新聞:

一是中國石油在鄂爾多斯盆地長7生油層內勘探發現了10億噸級大油田——慶城大油田。

據報道,中石油在鄂爾多斯盆地長7源內油藏,開展了以水平井加體積壓裂、工廠化作業為主的技術攻關試驗,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顯著提高了單井產量,形成了勘探開發配套技術,2019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58億噸、預測地質儲量6.93億噸,目前正在建設百萬噸級開發示範區。

大家注意這些藍色的加粗字型,這些都是我們今天要給大家解釋的,因為搞懂這些以後在看到關於中國油氣方面的新聞基本就都能懂了。

二是中國石油在塔里木盆地發現二個萬億方大氣區。

博孜9井是塔里木盆地庫車坳陷克拉蘇構造帶的一口預探井,2017年10月開鑽,今年3月完鑽,是一口深度達7880米的超深井。

塔里木油田公司副總經理田軍說,博孜9井的成功發現,落實了博孜9氣藏含氣規模,預計含油氣面積40.9平方千米,氣層段厚度共178米,初步預計天然氣地質儲量1153億方、凝析油2166萬噸,這標誌著塔里木油田又發現一個超千億方的優質、整裝、高產凝析氣藏。

據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介紹,博孜9井壓裂測試獲得高產工業油氣流,證實了庫車坳陷在8000米深層仍有優質儲層,展示了庫車深層巨大的勘探潛力,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據。目前,博孜-大北氣區已發現構造近50個,天然氣總資源量1.2萬億方,預計可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萬億方以上,這標誌著塔里木第二個萬億方大氣區橫空出世。

相信大家從新聞圖片裡就能看出來,這兩個油氣田所處的地理位置都不太好:一個是山區,一個是沙漠。

石油和天然氣被喻為工業的血液,沒有石油和天然氣整個人類的工業發展將很難運轉下去:飛機飛不了、坦克開不了、工廠機器無法運轉……當今世界圍繞石油和天然氣的鬥爭依舊廣泛的存在。

中東為什麼那麼亂?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中東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石油如此的重要,是大國博弈和發展經濟的要點之一,但是很多人根本不懂石油,在網路上亂分析。有時,他們搞不清楚問題,只能編造出很多的陰謀論(否則他沒有辦法解釋一些新聞),誤導了很多人,所以今天我們系統的給大家分析下石油和天然氣。

想要搞清石油和天然氣的來源,涉及的方面非常的多,從地球科學、構造地質、沉積學、地球化學、礦物學、生物學、化石學、地球物理勘探、油藏工程……大大小小的,涉及到幾十個專業吧。

這絕對不是吹牛哦,真有這麼多的,因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涉及的方面絕對不是我們普通人所能想象的,它需要從方方面面的論證。

我們先從宇宙的起源說起……

呃……

這個是有必要的。

什麼叫做宇宙?

“宇”是指空間,“宙”是指時間。

宇宙就是指時間和空間的意思。

時間是有起點的,空間是有邊界的。

這個可能會顛覆大家的理解的,因為大家都認為時間和空間都是無窮無盡的,怎麼可能存在“起點”和“邊界”呢?

這個就要說到“宇宙是如何誕生的?”

目前最流行的一個觀點叫做“宇宙大爆炸理論”。

這個理論的大體意思是:在宇宙誕生之前,是一片虛無,一個點突然發生了爆炸,然後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的這個宇宙。

所謂的“虛無”就是指沒有任何的東西。

既然沒有任何的東西,那麼也就不存在空間之說。

沒有空間,那麼時間也就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沒有任何東西,也不會有任何的變化,那麼也就沒有時間了。

這個說起來好像很玄乎,但就是這麼玄乎。

我們所說的宇宙裡面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物質,比如星體、光線(各種宇宙射線)、暗物質、電磁波等。但是,在宇宙之外是沒有這些的,什麼都沒有,一片虛無。

大家看過煙花爆炸啊。

煙花在空中爆炸後,形成一個球型空間。

如果我們把這個“球形”當成宇宙,那麼“球形”之外的地方就是虛無。

那麼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如何產生的?

就是科學家在觀察這個“煙花”的過程,發現它們還在不斷的向外擴張,然後倒推出來的:既然宇宙在不斷的擴張,那麼前一秒肯定沒有那麼大,再前一秒可定更小……然後一直的向前倒推,最終發現它們起源於同一個點,這個點叫做“奇點”。

或許有人會問:奇點為什麼會爆炸?

你問我,我問誰啊?

不過有科學家又提出理論了:宇宙收縮理論。

也被稱為“宇宙坍塌”。

大家看過彈簧吧。

你給彈簧施加一個力,然後彈簧就會彈出去,彈到極限後就會收縮回來。

現在宇宙不是在膨脹嗎,膨脹到一定程度以後就會收縮,然後越縮越小,最後變成一個點,然後這個點到了極限後就爆炸,爆炸後就膨脹,膨脹到極限後就收縮,然後再爆炸……

有沒有證據?

最重要的一個證據就是:黑洞。

所謂的“黑洞”並不是一個“洞”,而是一個天體(就像地球一樣),只不過它的引力非常的大,任何都東西都能被它吸引過去,就連光都逃不過,所以我們觀察不到它。

巨大的引力將所有的東西吸引到一起不斷的壓縮,最終面積越來越小、品質越來越大。

下面這張圖片就是科學家觀察20年後通過計算機模擬“拍攝”出來的黑洞圖片,不知道你們看出來啥沒有?

所以,如果有人問你:奇點為啥會爆炸?

你可以告訴他:因為宇宙收縮到一定程度了,小的不能再小的時候,自然就爆炸了。

如果有人又問你:宇宙為何會收縮?

你可以告訴他:膨脹到一定程度就會收縮啊。

宇宙為何會膨脹啊?

因為爆炸了,自然要膨脹啊!

為啥會爆炸啊?

因為收縮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炸啊!

完美閉環!

……

是不是真的是這樣?

鬼知道。

但是,這些都是一些科學家通過觀察得出的一種推論和假設,甚至通過一些計算預測了一些東西,有些甚至已經被證實了。

繼續上面的話題。

“奇點”發生爆炸後,爆發出巨大的熱量和能量,產生了大量的粒子,然後這些粒子不斷的往外擴散。

隨著這些粒子不斷的嚮往擴散,溫度不斷的降低,這些粒子彼此結合,慢慢的形成了電子、原子和分子等,然後這些粒子不斷的碰撞、聚集,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慢慢的就形成一個一個星球。

地球剛誕生的時候,溫度非常的高,全部都是熔岩,後來溫度慢慢的降低了,熔岩也慢慢的冷卻……

前面說的這麼玄乎的關鍵點就在這:岩漿。

岩漿冷卻後就形成岩漿岩。

也就是說,在地球冷卻以後,地球上除了液態的岩漿和固體的岩漿岩外,沒有其它任何岩石,所以在地球上廣泛的存在岩漿岩——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向下鑽,一定會鑽到岩漿岩,如果鑽到岩漿岩那麼就沒有必要再繼續下去了(這點很重要)。

隨著溫度的降低,地球表明的熔岩變成固態的岩漿岩,然後在漫長的時間內,攜帶水的彗星不斷撞擊地球上,將水帶到地球上,這些水聚集在岩漿岩的低窪處,慢慢的就形成了今天的湖、河、海。

有了水,然後就慢慢的誕生了生命,產生了動物和植物。

水流和這些動植物,不斷的破壞這些岩石,然後不斷的死去,變成泥。

這些泥和一些被破壞的岩漿岩混合在一起不斷的堆積下來,越積越深,被不斷的壓實,然後就形成了另外一種岩石:沉積岩。

在岩漿岩和沉積岩之間還有一種過渡巖:變質岩。

地球的內部是液態炙熱的岩漿,表面主要就有這三種岩石組成:岩漿岩、變質岩和沉積岩。

或許有人會問:你怎麼知道地球的內部是岩漿?你進去看過?

我當然沒有進去看過,這也是科學家通過觀察和研究後得出的結論。

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火山噴發出來岩漿吧。

或許你又會問:難道火山噴發出來岩漿,你就認為地下其它地方也有岩漿?這個地方有石油,難道說其它地方也都有石油?

所以,除了觀察以外,還要有其它證據來證明:聲波。

科學家通過研究聲波發現:橫波不能在液體裡傳播。

我們在地面向地下發射一個聲波,在地球3000公里的地方橫波消失了,而橫波是不能在液體裡傳播了,所以你說不是液態的岩漿是什麼?

事實上,地球內部不僅僅有液態的熔岩,在最內部還有液態和固態的鐵和鎳,也是通過聲波在不同的物質裡傳播速度推測出來的。

不扯那麼遠了,我們在分析石油。

說這麼多,其實就是要提出“沉積岩”的概念。

上面說過,地球誕生的時候其實只有岩漿岩,有了水和生命以後,不斷的破壞這些岩漿岩,這些被破壞了的岩漿岩裡面夾雜著動植物的死亡後的殘留物不斷的堆積形成另外一種岩石:沉積岩。

比如,泥岩。

泥岩就是沉積岩的一種。

大家看過河裡的淤泥吧。

這些淤泥是什麼東西組成的?

就是大量的動植物死亡以後的殘留物,不斷的堆積形成了。

而石油就是由這些泥岩產生的。

泥岩裡面含有大量的動植物死亡後遺留下來的有機質,這些有機質不斷的被堆積,越堆越深,所受到的壓力和溫度也越來越高,慢慢的這些有機質就變成了石油和天然氣。

有人或許見過沼氣。

沼氣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

以前農村就弄過沼氣池:你只要把植物和動物的糞便什麼放進一個封閉的池子裡發酵,然後就會產生沼氣,可以用來生火煮飯、發電等。

所以,動植物的死亡後遺留下來的有機質是可以形成石油和天然氣的。

那麼,有沒有證據?

有!

不僅有,而且很多。

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我們在地球深處的泥岩層裡面發現了“乾酪根”。

這個是石油化學中的一個專業術語,具體的我們就不說了。簡單的舉個例子大家就懂了。

比如說釀酒的時候,你會把各種糧食煮熟後混合在一起發酵,然後慢慢的就會產生酒對吧。你在不同的時期觀察這些發酵的糧食,然後就能推斷出會在多長時間內形成酒。

所謂的“乾酪根”就是指有機質轉化成石油和天然氣的過程中有機質的成熟程度,類似於“不同發酵時間的糧食轉變成酒的程度”。

第二,我們已經發現的絕大多數的油田都存在於沉積岩之中。

人類在很久以前就發現了石油,在公元前10世紀的時候,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印度等文明古國就已經採集天然瀝青。

中國在宋朝的時候就有石油的明確記載,沈括在其著作《夢溪筆談》中寫道:“鄜、延境內有石油……頗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甚黑……”

這些石油都是出露於地表以上的,是可以觀察到的。

既然能夠觀察到,那麼就可以根據現象進行總結:這些石油幾乎全部在沉積盆地中,而不是高山上。

所以,地球科學學家(包括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等)根據觀察到的現象,然後進行推理、預測,再然後驗證,最終形成了一整套的石油形成理論。

大體的原理我們知道了,按照上面的說法,我們該如何的找石油?

第一,不能到山上去找。

因為山一般都是火山噴發出來冷卻後的岩漿岩,那個岩石裡面沒有有機質,是不能產生石油的,所以你到都是岩漿岩的地方找石油是找不到的。你只能到沉積岩裡面找石油,因為生成石油的泥岩屬於沉積岩。

第二,應該到低窪的地方找。

岩漿岩受到風化作用或動作植物的破壞,變成小碎塊,然後在風、水等的作用下向低窪的地方堆積,就成了富含有機質的沉積岩。所以,沉積岩主要分佈在低窪的地方。

沉積岩也是有很多種的。

比如我們看到的沙漠,裡面都是沙子。

這些沙子是如何來的?

就是岩漿岩被風化以後的產物,經過風、水等不斷的搬運、篩選最後聚集在一起。

比如,我們這次新聞裡說在新疆塔里木發現了萬億立方的天然氣。在塔里木就有一箇中國最大的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這些沙子是從哪裡來的?

這些沙子就是因為周邊的山上的岩漿岩被風化後形成的一種。

岩漿岩裡面也有很多的成分,主要有矽鎂礦物和鐵鎂礦物,其中矽鎂礦裡面就含有SiO2——這個就是沙子的主要成分。

岩漿岩被風化以後經過水流的不斷的衝涮,最後把各種各樣的礦物都篩選出來——由於不同的礦物品質不一樣,所以最後同一種物質會聚集在一起。

比如鵝卵石非常的大、非常的重,所以它最先沉積下來;沙子比較小,所以它能被水流帶的更遠,在遠一點的地方沉積下來;泥,就更小了,被攜帶的更遠……

這些沙子和泥不斷的被壓縮到地下幾千米的地方就會形成岩石,就做“砂岩”和“泥岩”,或砂泥混合的岩層——其中泥岩主要生油,砂岩主要儲油。

明白這個原理後,我們該如何去找石油?

對,去找泥岩,因為泥岩裡面含有大量的有機質,是生成石油必要條件!

哪裡的泥岩最多呢?

其實不用想了,肯定是河裡、湖裡和海里啊!

有人懷疑道:哪裡來的那麼多動植物的屍體來形成石油?

很多人把動物當成了牛羊豬這些,把植物當成花草樹這些,事實上地球上最多的動植物並不是這些,而是微生物: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

大家聽說過“中國是貧油國”這句話吧。

為什麼外國的地質學家說中國是貧油國?

因為他們認為:陸地上的湖泊裡產生的有機質不夠多,難以形成大規模的油田,真正的大油田都是海相沉積。

這裡順便說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現在的東部沿海地區全部是在海里的。現在東部沿海地區不像山區,這些區域非常的平坦,幾乎都是泥岩,就是因為海水退卻或地質運動抬升後遺留下來的。

既然東部沿海地區的都是沉積岩,而且是海相沉積,那麼到這裡找石油就是了。於是,美國美孚石油公司組織了一個調查團到中國的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河北、東北和內蒙古部分地區進行石油勘探調查,打了幾口百十來米深的探井,都沒有什麼收穫。

於是,他們認為中國缺乏石油,這才有了“中國貧油”的說法。

現在網上有很多人說:外國人認為中國技術落後,找不到石油,所以才笑話“中國是貧油國”的說法完全是錯誤的,而是因為外國人的石油形成理論不支撐中國有大量石油——外國人的理論中,只有海相沉積才能形成足夠多的石油,既然在中國海相沉積的地區沒有找到多少石油,那麼就證明中國是“貧油國”了。

那麼,為什麼“中國貧油”理論被證實是錯誤的呢?

因為中國人提出了一種新的理論:陸相生油理論。

注意:這套理論是由中國人提出來的。

陸相生油理論是由李四光、潘鍾祥於1941年創立並發展的石油勘探領域的新理念。

所謂的陸相生油理論就是指不僅僅海里有足夠的有機質能夠形成石油,在陸地上的湖泊裡也具有足夠的有機質能夠形成石油。

理論出來了,但是如果不能應用那麼也是白扯。所以,理論出來以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進行預測和驗證:到底哪裡會有石油?

按照這套理論,中國的地質學家預測在中國內陸也可能存在大量的石油,這些石油就存在於有大量沉積岩(泥岩)的區域。

哪些地區可能存在大量的泥岩呢?

盆地!

什麼叫做盆地?

很明顯,字面的意思:像一個盆一樣的地形。

四周都是高山,中間低窪的地方就是盆地。

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的四周全部是高山,所以在古歷史時期,這裡可能就是一個大湖,湖裡就可能存在大量動植物死亡後遺留下來的有機質,就可能形成石油。

於是,李四光等人就預測一些盆地內可能有大油田,然後就開始勘探。

在1959年的時候,中國發現了一個大油田,這個大油田就是鼎鼎有名的大慶油田——儲量達到56億噸,世界排名第三。

根據陸相生油理論找到這麼大的一個油田,在國際上石油領域肯定要引起重大的討論,於是很多人就懷疑大慶油田不是陸相沉積,可能是海相沉積——在古歷史時期是很難知道大慶那個盆地到底是在海里還是陸地上的湖泊。

然而,事實證明:大慶油田確實是陸相沉積。

因為在大慶油田的地層中發現了很多生物的化石,而這些化石裡面的生物不能生活在海水裡面,只能生存在淡水裡面。

魚化石是怎麼來的?

一次山洪爆發,從山上衝下來很多泥沙,有些魚沒有來得及逃跑就被那些泥沙給活埋了,然後上面的泥沙越積越多,最終留下了一個魚的輪廓或骨骼等。

大慶油田的發現證實了“陸相生油理論”是正確的,於是中國就在各個盆地裡面進行大規模的勘探,結果都發現了油田。

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圖:綠色的是盆地,紅色的是油田,黃色的是氣田。

10.1期間發現的一個10億儲量大油田就是在鄂爾多斯盆地,發現的一個萬億方大氣田就是在塔里木盆地。

或許有人會問:有的盆地面積非常的大,沉積岩也非常的厚,你怎麼知道哪個地方、哪個深度有石油的?

這個就涉及到更加高深的理論和技術了。

我們簡單的說下原理:上面說過,泥岩裡面擁有大量的有機質,是產生石油的必要因素,所以我們需要到盆地中去找泥岩。泥岩在地下不斷的壓實,在高溫高壓的作用下形成石油,但是由於泥岩非常的緻密,難以儲存石油,所以它們需要向能夠儲存石油的岩石裡面運移(砂岩)。

下面的生油巖主要就是指泥岩,運載巖主要就是指砂岩。

這裡我們特別說明一下:很多人都以為地下的石油就像一個“湖”,這個“湖”裡面都是石油,所以我們找到這個“湖”把裡面的石油抽出來就行了。

事實不是這樣的!

地下的石油是儲存在石頭的孔隙中,而且這種孔隙非常的小,在正常的壓力下無法流動的。

下面這個圖就是從地下深處取出來的岩心,從這個畫面上我們是看不到有孔隙存在的,但是石油就是儲存在這些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孔隙裡面。

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開採石油就像在豆腐中間鑽一個小孔,豆腐裡面的水滲到那個小孔裡面,然後用泵把那些水抽上來。

但是,地下的情況不是這麼簡單的,當地下的石油滲透到一定程度以後,壓力下降的比較厲害,這個時候石油就不再流動了,你也就抽不出石油了。

大家看過針筒吧,如果你不在針筒的後面施加一個力,那麼針筒裡面的水是不會流出來的,因為針眼太小了。

在油田開發的初期由於地下的壓力非常的大,所以可以自然的開採出來,但是隨著地下壓力不斷的下降,石油就很難再被開採出來,這個時候就要給油田施加一個壓力,也就是向地下注水。

大家看下面的示意圖:我們通過不斷的向地下注入高壓的水,然後這些水不斷的把地層中的石油推向採油井,然後才能開採出來。

或許有人聽說過:大慶油田採出100噸液體中有95噸以上是水。

事實確實是這樣的,因為注入的水推進到油井裡了,依靠注入的水攜帶著一些石油,現在大慶油田的主力油田的含水量普遍達到98%以上——採出100噸液體,裡面只有不到2噸的石油。

雖然這樣,但是大慶油田在2018年的石油產量還是有3000多萬噸的,估計再開採的幾十年問題不大,但是效益沒有那麼好了——因為向地下注入水需要錢,然後把這些水採出來處理還要錢,這些都是額外多花的。

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多說了,普通人也不需要了解那麼多。

回到上面的話題:既然油田在地下那麼深,我們是如何發現的呢?

在以前,很多人問過我:你們是怎麼找到油田的?中國地方那麼大,為什麼偏偏就在那麼一小塊地方有石油?還有,地下那麼深,你們是怎麼知道在那個深度有石油的?你們是怎麼發現的,難道你們有千里眼,能看透地下幾千米的地方?

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納悶的地方!

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其實“透視”地下幾千米的地方看似很複雜,但是原理卻是非常的簡單!

這個需要用到聲波。

為了便於理解,大家直接看下面的圖:我們先在一個人的旁邊放置一個記錄聲波的儀器,然後這個人對著一面牆,發出一個聲音。

過一會後,這個記錄儀上記錄下來一個圖形:開始的時候有一個波形,4秒鐘以後又記錄到一個波形,那麼這兩個波形之間的距離我們就能計算出來,等於聲音的速度乘以時間,聲音的速度在空氣中大概為340米/秒,那麼4秒鐘就是1360米,這個距離是聲音一個來回的距離,那麼人與牆之間的距離就是680米。

道理很簡單吧,計算也很簡單吧!

石油勘探的原理和這個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過程稍微比這個複雜:在地面上放置無數個“連續”記錄聲波的儀器,然後在地上挖上一個坑,放上炸藥,引爆炸藥,發出一個聲波,聲波在地下遇到不同的岩層就會反射,然後檢波器就會接受到這些聲波,並記錄下來,最後把地下的形狀記錄下來!

大家直接看下面的圖,這就是一個地震合成記錄:然後通過人為的解釋,把一個個地層、斷層識別出來。

這個記錄就像我們平時看到的地面上的岩層一樣:

上面通過地震波合成記錄,我們知道了地下岩層的形狀、高低、範圍等,然後我們通過聲音在不同的物質中的傳播速度不一樣,還可以倒推出來哪裡是泥岩層,砂岩層,還是火山岩層!

我們通過各種計算,把上面的地震合成圖轉化成另外一種圖形:比如黑色的條帶就是泥岩,紅色、淡黃色的就是砂岩條帶等!

通過上面這些方式,我們把地面到地下幾千米的地層形狀和範圍確定了,也把哪裡是砂岩、泥岩和火山岩初步區別出來了,下一步該幹啥了?

對,應該找石油儲存在哪個砂岩裡了!

怎麼找?

其實,也很簡單:我們知道砂岩的孔隙裡儲存的流體無非是石油、水和天然氣這三種,沒有其它的好方法找——打井!

如何打井呢?

這個是很有說道的,你不能隨便的胡亂打吧!中國那麼大的地方,你隨便的打,那不虧死你?因為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有石油的!

所以,我們要研究石油成藏理論,預測哪個地方容易形成石油,然後在最有可能有石油的地方打井!

當然是盆地啊!

上面說過,盆地裡的古代的動植物屍體最多啊。

初步確定了範圍以後,我們還是不能胡亂的打井的,因為這個範圍還是非常大。所以,我們在地下砂岩層位置比較高的地方打,因為油的密度比水低啊,如果高部位沒有油,那低部位就更沒有可能是油了!

我們在下面圖中井1的地方打一口深井,如果沒有油,那低部位就沒有必要再打了——肯定沒有油了,因為油密度小的啊,肯定會聚集在高部位啊!如果高部位沒有,那低部位就不可能有了!

如果高部位打出有油了,我們在位置較低的地方再打井2,如果還有油,我們就繼續往外面打,一直打到沒有了為止!

這樣,我們就把油田的面積圈定了!

上面的過程還是比較複雜,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就更復雜了,大家稍微懂那麼點意思就行。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新聞:據報道,中石油在鄂爾多斯盆地長7源內油藏,開展了以水平井加體積壓裂、工廠化作業為主的技術攻關試驗,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顯著提高了單井產量,形成了勘探開發配套技術,2019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58億噸、預測地質儲量6.93億噸,目前正在建設百萬噸級開發示範區。

什麼叫做“源內油藏”?

顧名思義,“源”就是“源頭”的意思,就是:自生自儲的油藏。

簡單的說就是:石油在這個地方生成,然後又儲存在這個地方,沒有運移到別的地方。

什麼叫做“水平井加體積壓裂”?

上面我們也和大家說了,石油是儲存在石頭中間的孔隙中的,有些石頭的孔隙非常的小,你鑽一個孔,石油是流不出來的,所以我們為了增加石油流出量,我們就要採取更大的接觸面積,要給這個地層施加一個巨大的壓力,將這個油層破壞,形成非常多的裂縫,這樣石油才能更多、更快的流出來。

但是,橫向鑽一個孔需要的技術含量比較高,而且成本比較高,所以一般情況下,只會在品質比較差的油田或厚度比較薄的油層才會採取這種做法。

打直井產量比較低,沒有開採價值,所以需要鑽水平井;鑽完水平井後,但是由於孔隙比較小,岩石中的石油還是流不出來,所以需要把岩層壓裂成無數條的裂縫,增加滲流能力。

這就說明這個油田是一個低孔隙、低丰度的油藏。

簡單的說,這個油田不是什麼好油田,開採的難度和成本都非常的高。

根據新聞上所說,探明地質儲量3.58億噸,也就是說地層油層厚度已經確定了、面積也確定了、孔隙和含油飽和度也計算出來了,然後採取體積法計算出來的儲量,這個儲量是比較靠譜的,所以叫做探明地質儲量。

還有一個叫做“預測地質儲量”6.93億噸,看名字就知道了,這個儲量不靠譜。

一般來說,這個儲量都要往多裡預測。

不是為了尋求成績,至少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顯示成績,而是害怕漏掉一些儲量,因為你往少裡面預測,一旦錯過了,那麼以後想再回頭找就難了。

就好像你丟了1塊錢,你不知道在哪丟的,你只能把你走過的路都找一遍,如果你找的不仔細,那1塊錢正好遺漏在你找過的地方,那麼你是很難再回頭去找的。

靠譜儲量3.58億噸,不靠譜儲量6.93億噸,加起來10億多點,這個有湊數的嫌疑,不過即使有10億噸的儲量,那麼你也不可能把這些石油都開採出來——無論你怎麼開採都不可能把石頭裡面的石油都開採出來。

前面也說了,這個油田比較差,應該是低孔、低滲油田(否則也不會用水平井加體積壓裂這種方式),根據我的經驗,這種油田的最終採收率可能只有20-30%這個樣子。

也就是說:就算這個油田有10億噸的靠譜儲量,那麼從油田投入開發到報廢,最多也只能開採出2-3億噸的儲量。

根據油田開採的規劃,至少需要20-30年的時間,平均到每年,那麼也就是1000萬噸的產量——新聞裡面說“目前正在建設百萬噸級開發示範區”。

那麼年產一百萬噸的油田算大油田嗎?

我們年進口石油4億噸,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100萬噸產量不算啥。

但是,在中國,年產100萬噸就算大油田了,因為我們國家缺油啊!

從地理位置來看,這個油田位於甘肅省,而且在鄂爾多斯盆地的地形非常複雜,所以這個油田的經濟效益可能不太高——地下工藝非常複雜、地面建設需要投入的非常多、現在國際油價也不高。

從經濟效益上來說,可能意義不大,但是它對國家的能源安全保障非常重要。

和平時期,我們對石油的需求沒有太大的問題,油價低的時候可以從國外進口,油價高的時候我們自己可以生產一點,但是要是在戰爭時期呢?

如果發生戰爭了,我們的進口途徑被切斷怎麼辦?

那時,沒有石油我們的飛機飛不上天,坦克跑不了,汽車開不動,仗還如何打?

這個時候,這個油田的意義就顯示出來了。

現在世界上的大國原油儲備都在90天以上,中國現在大概儲備了夠全國人民30多天的儲備量,美國為85天,日本為140天。

但是,我要告訴大家我們這個30多天要遠比日本的140天要厲害的多——因為日本自己不產石油,我們每年產2億多噸。

假設中國和日本開戰了,雙方的石油進口途徑都被切斷了,那麼日本把它儲備的石油用完後就沒有辦法了,但是我們不同啊,我們可以停止民用,依靠自己年產的2億噸石油,怎麼也能讓戰爭繼續下去——哪怕只產100萬噸,都用於飛機、坦克和軍車等也能將戰爭堅持下去。

下面我們再說說塔里木發現的大氣田。

據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介紹,博孜9井壓裂測試獲得高產工業油氣流,證實了庫車坳陷在8000米深層仍有優質儲層,展示了庫車深層巨大的勘探潛力,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據。目前,博孜-大北氣區已發現構造近50個,天然氣總資源量1.2萬億方,預計可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萬億方以上,這標誌著塔里木第二個萬億方大氣區橫空出世。

我們根據油氣當量計算,大概1000方的天然氣=1噸石油,那麼1萬億立方的天然氣大概就等於10億噸的石油,這個規模和上面慶城油田差不多。

為什麼塔里木不是油田而是氣田?

因為這個地方的儲層實在是太深了,達到了8000米。

一般來說,從地表往下每增加100米穩定溫度升高3攝氏度左右,1000米就是30度,8000米深的地方溫度達到了240度左右。

在這個溫度下,石油中的輕質油就難以以液態的形式存在,而是氣態——主要是指甲烷(180度左右甲烷就能從石油中分離出來了)。

在中國或世界範圍內,超過3000米的油田非常的少,也非常的難以勘探。

因為在勘探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向地下發射聲波,然後依靠反射波來計算地下的岩層,而那麼深的地方聲波衰減的非常厲害,所以技術難度是非常高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面前不遠處有一座山,你大吼一聲,很快你就能聽到迴音,然後你通過記錄聲音幾秒鐘到達,根據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就能大概算出這座山離你有多遠。但是,如果這座山離你有十萬八千里,那麼你吼一聲還能聽到迴音嗎?

聽不到了!

因為能量衰減的太厲害了,可能你的聲音還沒有傳到山面前就已經衰減沒了。

所以,在地下8000米處還能勘探、還能找到油氣田,這說明中國的勘探技術還是相當不錯的。

事實上,我們中國在石油領域,無論是理論、勘探、鑽井技術都是在世界上相當領先的,只是在軟體,比如資料處理、儀器裝置上差了點。

這個就不多說了,涉及到的領域就比較多了,也相當複雜,一般人也不需要了解。

天然氣的作用沒有石油那麼大!

石油的用途非常的多,比如車輛行駛需要用的汽油、煤油、柴油等;農業上使用的化肥、農藥等;生活上的所用的衣服(合成纖維)、化妝品、香精、染料等都和石油有關。

相反,天然氣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作生活燃料。

雖然天然氣的用途比較單調,但是它的燃燒效率比較高——比煤炭、木材等更有效、更清潔,所以也是值得大量提倡的。

我相信通過今天的分析,大家大概對石油和天然氣有一個大概的認識:慶城油田發現十億噸的儲量,平均年產油大概100萬噸,但是開發成本比較高,經濟效益可能不高;塔里木油田發現萬億立方的天然氣儲量,折算成石油大概也是10億噸,也不算多。

雖然從經濟效益上來說意義可能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大,但是它背後的意義非常重大,它們進一步的完善了中國石油的勘探開發理論,證實了在地層的深部還有巨大的勘探潛力!

說不定,哪天我們還能再發現幾個、十幾個,甚至幾十個這樣的油田和氣田呢?積少成多啊!

更重要的是:每發現的一個油氣田就能多保障我們國家能源安全一分!

中國石油,為中國加油!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美聯儲決定每月放水600億美元,市場流動性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