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開局關係全域性,起跑決定後勢。

在2021年這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的兩會上,“遠景目標”、“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等一系列關鍵詞勾勒出經濟社會發展新走向。

樓市資本論注意到,作為龍頭房企掌門人,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也提交了4份提案,涉及推動建築業數字化轉型、發展職業教育、積極發展海外大農業、提升農產品全產業鏈水平等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也是楊國強第十年參加全國兩會。雖然提案看上去大部分與樓市無關,卻並不令人意外。

因為在碧桂園業務版圖中,現代農業、機器人早已經與地產業成為並駕齊驅的三大板塊。而不斷助力減貧推動鄉村振興,更是楊國強和碧桂園持續踐行的事業。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地產白銀時代,碧桂園定位已升級為社會創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綜合性企業,漸行漸穩。楊國強作為龍頭房企的掌門人,這四份提案對行業未來的發展路徑,都有著春天般重要的啟示作用,也能看出碧桂園的新動向。

動向一:建築業的數字化轉型

伴隨各地積極推動“新基建”投資,相關新型應用技術與行業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產業數字化轉型”成為今年兩會提案中,各行業代表關心的重要話題。

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的建築業,楊國強在今年的提案中,將建築業數字化轉型重點放在了實操層面。

針對建築業的數字化轉型,從三個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第一,大力支援建築機器人及智慧施工裝置研發應用;

第二,加快推進以BIM數字化技術為基礎的產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

第三,研究建立和完善智慧建造標準體系及評價體系。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楊國強在兩會提案中體現出的思考,與碧桂園在機器人業務上的發展密切相關,在數字化水平相對一般的建築業,碧桂園再一次成為了行業轉型升級的“先行者”。

據樓市資本論瞭解,碧桂園早在2018年7月就成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進行建築機器人及相關智慧施工裝置、裝配式等的研發、生產與應用,同步實施系統化產業佈局,以資訊化、數字化、智慧化為手段,打造全週期的智慧建造體系。

截至2021年2月26日,博智林已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磚抹灰、內牆裝飾等12個建築機器人產品線,其中絕大多數機器人可同時適用於現澆混凝土工藝與裝配式建築施工,不僅填補了行業空白,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相比人工操作也大大提升。

此外,博智林在研建築機器人及智慧產品近50款,已遞交專利有效申請3042項,獲專利授權984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

事實上,隨著碧桂園率先在業內運用“建築機器人+裝配式建造”模式探索建築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工程質量、施工安全、減少能耗等方面的提升,碧桂園已然收穫了再創新高的銷售業績。

公告顯示,2020年碧桂園及聯營合營企業累計實現銷售金額達5706.6億元,同比增長3.34%;另據第三方資料,碧桂園全口徑銷售額繼續穩居行業第一。

建築工人出身的楊國強表示:“機器人正在積蓄澎湃的力量,未來的發展潛力不可想象。”

樓市資本論認為,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正為中國發展提供新動能,智慧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代表高質量發展方向,甚至將令中國建築科技走在世界的前列。

動向二:打造中國“農業晶片”

在農民出身的楊國強看來,農業更需要智慧化。

對此,他在今年提案中建議:國家應支援農業重點企業大力參與全球農業投資開發,建立海外農業基地;可試點打造大規模的無人化農場,提高農業生產力;並建議加快推進種業研發應用,打造我國“農業晶片”。

樓市資本論注意到,事實上全球首個超萬畝的“無人化農場“已經有了雛形,其推動者正是楊國強帶領下的碧桂園。

我們瞭解到,自2018年5月成立碧桂園農業以來,透過與地產主業和機器人產業的協同發展,碧桂園現代農業版塊逐步搭建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鏈結構。

在創始人楊國強的領導下,碧桂園早早意識到農業走科技化、智慧化發展道路是大勢所趨。2020年3月,碧桂園農業以3億元的價格收購行業翹楚——華大農業80%股權,成為後者的控股股東,探索構建全產業鏈現代農業。碧桂園集團還聯手華大農業於武漢建“中國種穀”,推進中國種業發展。

樓市資本論認為,在積極推動我國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的同時,向全球展現中國現代化農業力量,碧桂園的跨界發展功勞不小。

動向三:以人為本的鄉村振興之路

事實上,在今年兩會提交的4份報告裡,不論是建築業數字化轉型,還是教育扶貧和海外大農業,亦或是鄉村產業振興,歸根結底都是為了鄉村振興這一個目的。

楊國強今年六十多歲,第10次來北京參加全國兩會。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他深知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早在2018年時,楊國強就曾袒露心扉:碧桂園到了今天,有條件且有責任去為鄉村振興多做實事,接下來他想把農業這塊做好。

“40年前我種田,40年後我還是回去種田!”這才有了碧桂園在農業領域的大手筆拓展,也是從2018年開始,楊國強把更多的個人時間,用在了學習機器人、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知識上。

如今,在全面脫貧之後中國面對的新命題是鄉村振興,其中關鍵就在於鄉村產業的振興。楊國強為此提交了《關於提升農產品全產業鏈水平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的提案》。提案強調,單純依靠農村和農民很難走出農業的歷史週期律,必須要有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

這不僅是提案建議,也是碧桂園常年投身扶貧工作的實踐心得。

目前,碧桂園仍有數百位扶貧幹部脫產奔赴山鄉,全身心投入到全國9省14縣的結對幫扶工作,抓黨建、興產業、促教育、扶就業。迄今,楊國強和碧桂園集團累計公益扶貧捐款資金達87億元,已助力49萬人次實現脫貧。2月25日,楊國強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和鄉村振興相關,楊國強還提交了《關於發展職業教育鞏固脫貧成果的提案》。他認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解決產業發展需求與人才供給脫節問題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三農”人才,夯實脫貧攻堅成果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

亞布力智庫專家武亮認為,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相比,我國職業教育存在體系建設不完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缺乏等諸多問題,碧桂園憑藉自身產業資源,透過人才共育機制,構建的“產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其引領示範作用值得肯定。

樓市資本論深刻感受到,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楊國強不忘初心,碧桂園鍥而不捨地在職業教育振興鄉村的路上發力,已勾勒出一幅幅未來鄉村的美好圖景,令人期待。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在這四份憂國憂民、實操性強的提案背後,給行業的啟發性很強。同時,碧桂園高科技屬性越來越明顯:建築機器人及智慧產品逐步進入工地應用,萬畝無人化農場示範成果驚豔,新事業蓬勃發展。

碧桂園能持續引領行業發展,根源就在於,在時代大變局之下,企業唯有堅持高質量發展,以科技賦能,提升全週期生命力,才能實現自我進化,實現從優秀到卓越的驚險一躍。

6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千年不遇?貨幣大放水14萬億美元,到底捕獲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