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此前“人人喊打”的共享經濟,竟要出第一股了。
最近,怪獸充電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說明書,計劃以“EM”為程式碼掛牌上市,募資3億美元。
此外,小電科技也在加快上市程序。
可以說,共享經濟近幾年經歷過資本熱捧後迅速退潮,現在又開始悄然生長。不過,上市固然是好事,但要談“收割”,或許還為時尚早。
脫離虧損“苦海”
起初,共享充電寶野蠻生長,不僅被質疑成偽需求,盈利也相當艱難,不怪王思聰會說:能成我吃翔。
如今,“三電一獸”佔據行業90%以上市場份額,還相繼宣佈實現盈利,脫離虧損苦海。
根據公開資料,怪獸充電2020年淨利潤7540萬元,較2019年1.66億元有所減少;2019年和2020年淨調整淨利潤分別為2.07億元和1.13億元。
雖說賺的錢少些,好歹營收保持著正增長。
共享充電寶實現盈利,自然證明了市場需求的真實性。
根據艾媒諮詢的《2020年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2019年,國內共享充電寶行業交易規模達到79.1億元,預計今年將升至160.7億元,且行業處於成熟早期,仍有較大上升空間。
上市,勢在必行
從成本角度看,由於得向部分渠道、合作伙伴支付入場費和佣金,共享充電寶企業不僅要讓出部分盈利,還需要更多“子彈”,才能攻城掠地。
怪獸充電的招股書中提到,IPO募集資金的25%將用於佈局機櫃點,35%用來資本支出和投資於機櫃、移動電源,以及尋找潛在併購機會。
可見,一切行為都是為了跑馬圈地,鋪更多點,搶更多客源。
畢竟,共享充電寶最大的壁壘,就在於規模,誰的點位多,便意味著無限可能性。
對使用者而言,租什麼品牌並不重要,這也使得企業難以建立品牌忠誠度,為做強做大,只能將重點放在擴張規模上。
不過,想實現規模擴張,又必須有資金支援,靠割使用者這幾兩韭菜當然不夠,上市,自然成為共享充電寶企業不得不邁出的一步。
收割韭菜正當時?
長期以來,幾乎所有共享類產品都在走同一條路:當市場秩序趨於成熟,掌握話語權的企業便開始收割使用者。
比如,共享充電寶近兩年悄然漲價,從原來的1元/小時漲到1.5~3元/小時,開啟分場景定價模式,甚至出現10元/小時。
其實,這不難理解,畢竟資本需要盈利,不可能長期做“慈善”。
只是,當下的市場,即便不談前景,格局真的已經成熟了嗎?還很難講。
顯而易見,共享充電寶目前漲價幅度過大,已經引起不少消費者反感,再漲下去能否得到認可還是未知數。
它需要走的路還很長,要割韭菜也得先長成熟,現在就收割,未免為時過早。
共享經濟,本就不是熱門話題,甚至可以說已經走入困境。
共享充電寶,這個共享經濟下的“遺珠”,並非剛需產品,而是逐漸成為一個應急頻率並不高的應急品。隨著電池、快充等技術不斷進步,很難想象這個市場還能擴到什麼程度。
總之,資本面前,怪獸充電上市值得玩味;技術面前,共享充電寶行業難有優勢可言。
對於即將衝擊IPO的共享充電寶企業來說,如何講好新故事,才是持續得到資本市場青睞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