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以來A股市場開啟“hard模式”,一波三折的走勢讓人難以捉摸。在這種跌宕起伏的市場行情下,不少投資者前期累計的收益被吞噬,甚至還損失了本金。一些剛入市的投資新手小白,更是遭受了第一次市場的“毒打””。
在市場大幅震盪的時候,有必要提一下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越是震盪 優勢越大
在單邊牛市,一次性投資一般比定投好;在單邊熊市,謹慎才是上策。但在市場震盪行情中,定投優勢就十分明顯。
wind資料顯示,在2017年3月15日——2021年3月15日期間,上證綜指漲幅僅為5.58%,振幅卻高達39.85%。如果每月投資1000元、每月的15日投資上證綜合指數,一次性投資和定投的差異有多大呢?
採用一次性投資:投入本金49000元,收益為2695元,投資收益率為5.50%;(2017年3月15日當天收益不算,從2017年3月16日算收益)
採用基金定投模式:定投49次,本金49000元,定投總收益5822.41元,投資收益率為11.88%,複合年化收益率為:5.43%。
(資料來源:wind資訊 時間跨度:2017/3/15-2021/3/15。風險提示:以上測算定投日期作為定投開始日期,月定投從定投開始日期間隔1個月進行定投。測算資料來源於wind,每次定投1000元。年複合收益率計算公式為:(1+月均收益率IRR)^12-1。收益率計算公式為(期末總資產-投入總本金)/投入總本金,暫不考慮交易費用等成本。以上測算僅作示例,不作為收益保證或者投資建議;所引用指數在特定期間的收益率表現不能代表我公司旗下基金現在或未來的收益表現,相關資料僅供參考。)
由此可見,在市場震盪時,基金定投透過降低投資成本、積累基金份額來獲得的籌碼,平滑收益曲線。
除此之外,透過進階版的定投,還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收益。
定投2.0版本之市盈率法
市盈率法認為,當指數市盈率高於均值的時候,下跌是大機率事件,而在指數市盈率低於均值的時候,未來上漲就是大機率事件。均值迴歸是資本市場的公理。
在指數的選擇上,可以選擇代表滬深兩市的滬深300指數,也可以選擇代表中小盤的中證500指數,市盈率採用動態市盈率(TTM)
注意,在具體執行時,可以在市盈率均值基礎上加上一個上下10%的浮動幅度(5%、20%、30%也可以),從而讓定投金額不會頻繁變動,同時又可以提升“低點多買,高點少買”的機率。
舉個例子,WIND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3月12日滬深300指數近5年的周市盈率均值為12.98倍,那麼按照10%理論計算,其上限為14.28倍,下限為11.68倍。當市盈率高於14.28倍就減少定投金額,而當市盈率低於11.68倍就增加定投金額,從而實現“低點多買,高點少買”。
滬深300指數市盈率最近5年走勢圖
定投2.0版本之均值偏離法
採用均值偏離法進行智慧定投,首先要選擇指數,比如中證500指數、滬深300指數等;然後選擇均值線,均值線反映的是市場的平均成本,你可以選擇60日均線、180日均線或者250日均線、500日均線。一般推薦選擇250日均值線(也就是年線);最後選擇就是偏離度,比如10%、20%等等。
其實,均值偏離法類似我們上面的市盈率法,只是把市盈率改為了均值線,在具體操作中,你可以根據自己對市場的認知,在指數、均值線日期和偏離度之間進行選擇。
可能很多投資者已經開始困惑啦,雖然自己懂點基金和股市知識,可是這麼專業的資料從哪裡找?需要自己每個定投日都去計算一番嗎?其實,完全不用!
目前很多銀行、基金公司和基金第三方銷售機構都有這樣的“智慧定投”系統,投資者只要選擇自己的定投方式,後臺會自動計算數值後扣款,完全就是全自動操作。
最後,小金還是要強調一點,無論是普通定投還是智慧定投,投資者的投資方式一定要正確。
第一:做好資金管理,不要讓扣款失敗。比如直接關聯工資卡,選在發工資後的第一天作為扣款日。
第二:選對基金,既然選擇要做定投,就是準備長期投資。
基金定投的好處便是“下跌時賺份額,上漲時賺收益”.但是市場漲跌也是需要一個過程,所以需要基金定投做好堅持。如果堅持時間不夠長,難免會只賺份額,不賺收益。
第三:堅持、堅持、堅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國內市場素有牛短熊長的特點,虧了幾年的定投,可能一年甚至幾個月就能回本甚至賺錢,如果沒有堅持,就會錯過機會。
此外,無論是普通定投還是智慧定投,除了具有投資功能,還能有利於養成長期投資的習慣對於很多不善理財或者月光族來說,可以透過定投,在震盪的市場積累基金份額,在上漲時分享投資收益。
在市場上震盪時,有的人驚慌,有的人迷茫,有的人撤退,有的人抄底。
市場沒有對錯,時間會給人答案。
風險提示:
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並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本資料所引用的觀點、分析及預測僅為研究人員個人觀點,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場情況下並基於一定的假設條件下的分析和判斷,並不意味著適合今後所有的市場狀況,不構成對閱讀者的投資建議。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過往投資業績不預示本基金的未來表現。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不構成本公司任何業務的宣傳推介材料、投資建議或保證,不作為任何法律檔案。本公司或本公司相關機構、僱員或代理人不對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內容的行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