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樓市的發展與貨幣政策有著密切的關聯度,如果貨幣政策寬鬆,則房地產市場表現積極,房J就有上漲的可能性。如果貨幣政策收緊,則流向房地產市場的資金也會隨之減少,進而促進平穩。

2019年至2021年3月份,在經濟黑天鵝的影響下,降準降息不斷,釋放了接近2萬億-5萬億長短期流動資金,每一次降準之後,樓市都滿懷信心,但最終都是以失望告終,經驗告訴我們,近期不會有大規模的資金投向房地產市場了。

這樣的行情之下,開發商自然不淡定,從2020年8月份開始,大大小小的房企就宣佈開始年終回款行動,有的房企停止拿地計劃,專注於存量房產的銷售和現金回款。

很多人不僅會疑問,商品房買賣市場是一個交易行業,開發商建房子出售,然後透過賣房子換取利潤,這是正常的商業邏輯,為什麼大家對降準釋放的資金是否流向房地產這麼關注呢?

其實,流向房地產資金分為2個方面:

第一是信貸資金,這屬於大規模的建設資金,往往是銀行貸款給房企;第二是個體購房者買房資金,透過購房活動積少成多,流向房企。

對於房企而言,銀行大規模的貸款往往顯得更加重要,這關乎到後期的投資規模和增速的問題,特別是拿地多少,土地就相當於房地產市場最大的原材料,如果沒錢買地,何來發展一說?

2017年房住不炒提出,調控瞬間增多,17年200多次,28年400多次,19年高達600多次,2020年與19年差不多,高層一錘定音,樓市迎來2道“新規”,買房人提前看看:一條“鐵令”堵住了個人資金透過“不合理方式”流向房地產市場;另一條“鐵令”為今後房地產市場定了調,不能放鬆對房地產市場資金監管,特別是不允許大規模資金流入。

1、在2021年限制貸款比例情況下,徵信顯得尤為重要,而且我們知道,第二代徵信系統實施,假離婚購房者審查更嚴格,今後行不通了。

現行的新徵信系統,與以往有著明顯的不同,新增進去了很多與個人信用有關的資訊,備受房地產行業關注的,莫過於“共同借款”這一變化了。

在以往的信貸體系下,一個家庭如果想要購買二套房、並且要獲取到首套房的優惠資格的話,很簡單,只要透過離婚的方式就可以,一方以淨身出戶的方式單獨買房,則仍然可以被認定為首套房,因為在銀行不會有房貸和購房資訊的存在。

但是在新版本的徵信系統下,共同貸款人資訊被提了上來,如果買房時由夫妻雙方共同貸款,則需要記錄和體現出雙方都具有貸款資訊,不管是主貸人還是次貸人。

這也就意味著,今後即便是夫妻雙方離婚了,儘管是淨身出戶,在銀行信用記錄中仍然會有“房貸”資訊,這就給是否認定為首套房資格提升了難度,因為在不少城市規定,只要有買房記錄或者房貸記錄任何一種,都不會被認定為首套房,只能按照二套房來買房子了。

從這一點而言,第二代徵信被稱之為近些年來最嚴徵信系統並不為過,就源於新版本的徵信將會體現夫妻雙方的負債水平,進而抑制住房地產市場一直以來 “假離婚”買房的不合理行為,從而堵住了這一條資金流入房地產的動脈。

影響到底有多大呢?我們從另外一個數據就可以看出,根據央行徵信局長萬存知、徵信中心副主任王曉蕾介紹,我國目前有超過9.9億人被納入到了徵信系統,有大約2591萬戶企業和其他形式的組織被納入徵信系統。

所以說,這一系的變化,影響的人數接近10億人,將影響大家終身習慣的改變。特別是堵住了一條以往大家都習以為常的買房路,今後行不通了。

第二、銀保監會定調,嚴防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與此同時,央行“三條紅線”直接降低融資幅度。

最近3年,銀保監會多次提出,明確要求要進一步“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抑制居民槓桿率過快增長”。

例如2019年曾提出9大任務,最重要的一點是就是:要嚴格防止信貸資金透過違規的方式流入房地產市場,將計入遏制房地產金融泡沫化的情況。2020年3次重申“嚴防資金違規入市”。2021年也有類似“嚴防”定調。

以上連續性、多次釋放訊號,內容都是“杜絕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意思很明顯,在2021年以及未來短期的幾年時間裡,房地產資金仍然受到嚴格的控制,不可能有大規模的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所以房地產資金面緊張或許仍然是大勢所趨。

以上2個規定下,房子多的人“麻煩”終究來了,買房人提前看看。

為啥說房子多的人首當其衝呢?因為房子多的人要麼是炒~房客、要麼是屯房族。

限制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同時隨著新的徵信強化稽核理念,再加上2021年限貸規定,多方加持之下,樓市活躍程度或許沒有以往那麼高,房子多的人手中的房子將來賣給誰?

2021年之後,炒房客手中的房子賣給誰?該提前考慮了!

7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餘淼傑:企業出口應向新興市場傾斜,未來需考慮中日韓自貿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