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019年10月9日中油工程公告,公司下屬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石化分公司就廣東石化2000萬噸/年重油加工工程主體裝置第五標段PC總承包專案,即石油焦制氫裝置採購、施工總承包專案簽署PC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暫定總價29.87億元(含稅)。合同已生效,履行期限約25個月。

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專案是對原中委合資廣東石化2000萬噸/年重油加工工程的調整優化,由煉油專案調整為煉油-芳烴-乙烯-體化專案,調整後項目建設規模為2000萬噸/年煉油、260萬噸/年芳烴和120萬噸/年乙烯,並配套建設30萬噸原油碼頭和產品碼頭,專案總投資約654.3億元人民幣。

該專案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貫徹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石油公司的重要舉措。專案建設目標是建成國內加工高硫、含酸、重質原油的綠色、智慧、效益型國際化煉化一體化基地。

石油焦制氫裝置是廣東石化2000萬噸/年重油加工工程的重要組成裝置,裝置以延遲焦化石油焦為主要原料,以空分高壓氧氣為氣化劑,通過氣化製備粗合成氣,再經變換和淨化,最終生產氫氣和燃料氣產品,分送至氫氣管網和燃料氣管網,用於滿足整個煉化一體化工廠氫氣、燃料氣的供給和平衡。

關於中油工程

公司主要從事以油氣田地面工程、油氣儲運工程、煉油化工工程和環境工程為核心的工程設計、施工及總承包等相關油氣工程建設業務,為國內外客戶的油氣田開發、油氣儲運、煉油化工、環境、紡織化纖等工程提供工程諮詢、專案管理、勘察、設計、採購、施工、安裝、試運、開車、生產服務、運營維護、無損檢測以及相關工程及工藝技術研發等全產業鏈服務。

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專案介紹

專案由中石油和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共同出資建設,按照股份制企業模式進行管理和生產經營,原煉油部分股比為中石油60%,PDVSA 40%。

專案建設規模:2000萬噸/年煉油(含260萬噸/年芳烴)及120萬噸/年乙烯

專案建設地點:煉油廠區位於廣東揭陽大南海石化工業區龍江入海口以西區域;原油碼頭庫區位於惠來縣東南石碑山區域;原油碼頭位於靖海鎮石碑山燈塔附近海域;成品油碼頭位於大南海龍江河口西側海域

專案建設單位:中石油、PDVSA

專案生產規模和產品方案

專案以1000萬噸/年委內瑞拉Merey16原油、1000萬噸/年中東混合原油為原料,煉油區主要生產優質、低成本的乙烯原料,同時生產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清潔燃料及對二甲苯、甲苯等部分芳烴產品,化工區生產HDPE、LLDPE、PP、SM、丁二烯等化工產品。

專案工藝技術選擇

建設專案組成

專案中,乙烯化工配套工程包括120萬噸/年PE,50萬噸/年PP、60萬噸/年ABS等裝置。其中,60萬噸/年ABS、13萬噸/年丙烯腈、0.4萬噸/年乙腈、5萬噸/年甲基丙烯酸甲酯、15萬噸/年廢酸再生等裝置由吉林石化公司負責建設(簡稱吉林石化專案)。

吉林石化專案與煉化一體化專案統籌建設,其主要原料丙烯、苯乙烯、丁二烯有煉化專案配套供應,原料裝卸、火炬、氮氣、儀表空氣、壓縮空氣、辦公樓、食堂、倒班宿舍、中心控制室、分析化驗室等公用工程及輔助設施均依託煉化專案。

專案背景與歷程:

※2001年5月24日,中委雙方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開啟能源領域合作;

※2005年1月29日,中石油和PDVSA簽署開發奧裡諾科重油帶合作專案諒解備忘錄;

※2008年5月9日,中委雙方再次簽訂開發奧裡諾科重油帶成立合資公司框架協議和中國煉廠專案合資框架協議;

※2009年,中石油正式籌備和啟動中委廣東石化2000萬噸/年重油加工工程,選擇廣東揭陽;

※2011年3月,原煉油專案先後取得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環境部、發改委等部門相關支援性檔案;

※2012年4月20日,發改委對原煉油專案進行核准批覆;

※2014年下半年起,廣東石化聯合有關單位開展多個方案研究對比工作;

※2017年6月7日,中委合資廣東石化有限責任公司合資檔案正式簽署;

※2017年6月,中石油明確煉油-芳烴-化工一體化方案,相繼完成相關專題研究;

※2017年12月,重新啟動研編制工作通過中石油集團公司董事會審議,總體設計工作隨後正式啟動;

※2018年7月10日,中委廣東石化2000萬噸/年重油加工工程變更環評二次公示在網上進行。

※2018年11月,專案總體設計工作基本完成;

※2018年12月,專案開工建設。

※2019年6月30日,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專案煉油裝置開工儀式在現場舉行,這標誌著專案現場實質性復工全面啟動。

此次首批開工的裝置包括煉油部分的石油焦制氫裝置、硫磺回收裝置、兩套焦化裝置,根據進度安排,廣東石化煉化一體化專案煉油部分將於2021年底建成。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渡劫”的新城控股:少主剛扶穩舵,穆迪為何時隔仨月再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