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新時期下,應對高速度高品質經濟增長的要求,產業園區諸多發展不平衡不充足的現象漸漸突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9年要貫徹經濟高品質發展要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應對經濟新的發展要求,產業園區規劃和建設怎樣才能突破“新常態”,融入“新產業”,在“產品”、“模式”等方面突破創新,實現轉型升級,將是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要想實現產業園區轉型升級,需先知道它的發展歷史。產業園區是伴隨著改革開放而誕生、成長與發展起來的。產業園區作為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和載體,其產品設計、開發模式、盈利模式等均與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需要相適應。從1979年深圳設立第一個產業園—蛇口工業區開始,中中國產業園區經歷了長期發展,最終成為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新引擎。

經濟新發動機

1979年,伴隨一陣開山炮響中國第一個外向型工業園區——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從灘塗中奠基起步。1980年3月,袁庚出任蛇口工業區建設指揮部總指揮,他力排眾議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主張廢除幹部職務終身制,實行聘用制,既開創了新中國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河,也是園區行業第一次意識到培養一支專業園區運營管理隊伍的重要性。

招商蛇口是產業園區的啟幕者,更是外向經濟的開創者。

自此,產業園區為其所在地區的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一直是國家經濟的增長極和區域經濟的發動機,是東部騰飛、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的直接推動力量,也是全國範圍內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基礎。

資料顯示,國家級經開區和高新區的經濟總量一般要佔所在城市和區域的30%以上,比如2017年國家級高新區GDP佔所在城市GDP比重達到50%以上的為8家,30%以上的為22家,比重達到20%以上的為44家。

由此可見,無論是對於國家經濟還是區域經濟,產業園區所發揮的增長極和發動機作用都極為明顯。也就是說,園區經濟健康,國家(區域)經濟就健康;產業園區增收,國家(地方)財政就增收。然而,新時期下,面對中國高速度高品質經濟發展的要求,產業園區許多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逐漸凸顯。

各地產業園亟待轉型升級

40年間,產業園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建設工地”。建立在沿海灘塗之上的開發區早已成為世界500強企業的必爭之地,成為最具有經濟活力、最適宜創業和居住的城市中心。

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任浩,在《中中國產業園區改革開放40週年:回顧與展望》的報告中,對40年來中中國產業園區發展模式的進行了分析。其主要構成表現為:以行政與市場化相結合的園區管理體制、從土地開發與對外開放為中介的園區開發方式、以吸引企業為導向的園區發展動力,發展模式呈現出由硬因素與軟因素相結合互動作用的“二元非均衡”的特點。

當傳統的產業園區、規模型企業,不再具有原有叢集效應和產業優勢,在國家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的產業園區及產業基地也將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時,產業園區、孵化基地新生態應該如何重構?為此,智宅裝配、建裝一體化產業園模式就是未來空間國際產業集團聯合多位院士、科學家、數百位行業專業人士,集結上千項國家專利,憑藉多年在科技建築裝飾裝修行業的精耕細作,最終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產業園區發展模式,該模式將“園區、企業、創業者”三者的需求有機結合,打造政府歡迎、民眾喜歡、企業勇躍參與、創業者幸福圓夢的共贏互利的商業模式。

針對建築裝飾裝修類企業,園區提供從環保材料供應、設計、施工、服務等全方位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幫助建材企業及產業鏈上的上中下游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快速邁上變革新臺階;

針對創業者,園區擁有上百個優秀創業專案,從單一專案到綜合性的全屋整裝、科技房屋,從新型建築到科技裝飾,從硬裝到軟體乃至全產業鏈服務,既可選擇單一專案,也可合縱連橫,從而實現百城千廠萬店計劃,幫助創業者快速尋找潛力專案,搶佔財富先機。

時至今日,隨著中中國產業園區產業能級的快速發展、園區建設經驗的豐富、體制機制的創新以及開發模式的獨特性。越來越多的中中國產業園區有了走出國門的發展願景,也具備了走向國際的綜合實力。中國海外園區正作為一種新的力量推動著中國的境外市場開發和全球企業網路的建構。中中國產業園區的海外發展,有望成為繼中國高鐵、線上支付、航空、航天四大領域外,中國的第五張“名片”。

接下來,未來空間將緊抓這一重大歷史機遇,與國家多個相關部門發起產業園區轉型升級工程,向全中國、全世界推廣智宅裝配建裝一體化產業園區商業模式,助力中中國產業園區真正走去國門、走向世界。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物美“擊敗”阿里騰訊入主麥德龍中國 10億歐元拿下七成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