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2019年三季度集合資金信託統計報告》顯示,受監管趨嚴影響,2019年三季度,集合信託產品發行與成立市場雙雙遇冷。
信託研究員喻智告訴記者,信託公司的業務還是應該立足本源,服務實體經濟,依託靈活的制度安排,從財富管理、資本市場等方向著手,以自身的主動管理能力為核心競爭力,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
控地產防風險《報告》指出,防風險和業務轉型成為下半年信託公司工作的重心。
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資料,截至二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專案還在持續上升,達1100個。其中,上半年增加228個,接近去年全年。
《報告》稱,監管部門加大了信託主要業務的監管力度和風險管控,加上經濟下行趨穩的態勢還沒有確定,信託公司下半年業務開展出現了一定的困難,預計下半年信託公司的盈利水平可能不及上半年。“信託公司在市場和監管的雙重壓力下,處理存量風險專案的需求是迫切的”。
受監管趨嚴影響,2019年三季度,集合信託產品發行與成立市場雙雙遇冷。
截至9月30日,三季度共有64家信託公司參與發行集合信託產品5601款,環比下滑6.06%,發行規模5811.92億元,環比減少13.50%,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21%。
從月度資料來看,2019年三季度7、8、9月集合信託產品的發行規模分別為2043.35億元、1967.53億元和1801.04億元,發行規模逐月下滑。
對於第三季度集合信託產品募集規模出現較為顯著下滑,《報告》指出,一方面,信託公司面臨著“資產荒”的問題,展業難度加大;另一方面,監管層對於房地產信託業務的監管決心堅定,房地產信託的募集規模下滑明顯。
近期,信託公司各項業務中,房地產信託和通道業務是監管重點關注的部分。
2019年第三季度,房地產類信託資金募集規模依舊佔據首位,達到1529.18億元,但環比減少了27.50%,規模佔比從二季度的41.32%下滑到35.84%,環比減少5.47個百分點。
“目前房地產信託面臨的監管除了有底層資產穿透之外,主要是餘額管控,因此在部分房地產專案到期退出後,信託公司在該類業務上還是有一定操作空間。”《報告》指出。
處於轉型關鍵期在分析人士看來,隨著資管新規及相應配套細則的落地,資產管理業務去通道化、產品淨值化和消除監管套利的程序持續推進,主動管理能力將成為資產管理機構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某大型信託公司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對於轉型,目前信託業已經達成共識。事實上,公司很早就在觀察一些創新業務,或是一些一旦政策放開有較大發展的業務,並在做相關準備。
不過,喻智強調,信託完成轉型不是短時間能完成,預計需要三到五年以上的時間。實際上,現階段部分轉型方向已漸清晰並形成共識,但快慢節奏各有不同。
“資產證券化、財產權信託業務、家族信託、慈善信託等特色化業務是重要方向。”喻智進一步分析,總體來看頭部信託佔據優勢地位,但也有中小信託公司逆襲的案例。行業目前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洗牌有較大可能。
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信託公司來說,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業務佈局、組織架構、風險管理、人員配備等方面。“中國還沒有信託公司轉型成功的案例,很難估量所需要耗費的時間,而且轉型的時間取決於內部變革的力度、外部環境等因素”。
“從目前看,信託公司轉型發展所需要的時間可能較長,未來3至5年都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袁吉偉進一步分析,在這個過程中,部分無法適應外部環境、監管要求的信託公司將逐步發展放緩,以至於被淘汰。這一輪轉型發展後,行業集中度會有顯著提升,從國際成熟信託行業看,行業競爭格局相對由5家左右的信託公司掌握。
消費金融一片美好?事實上,信託業內對於轉型具體的方向早有討論。其中,消費金融備受關注。
《報告》也指出,金融類信託產品中,消費金融類信託產品成為信託公司近期開發的重心。消費已被認為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據業內人士透露,部分信託公司已將消費金融作為公司展業的戰略性方向之一。
那麼,未來消費金融業務是否能給信託業務帶來明顯的增量?
有分析認為,消費金融類信託產品成為信託公司近期業務轉型的重點之一,但受制於自身薄弱的獲客能力和風控能力,信託公司開展此類業務的限制較大。
袁吉偉對記者分析,消費金融是一個重要方向,主要是配合中國消費驅動、消費升級,不過目前來看,信託公司傳統經營思路與此類零售為主的業務模式切合度並不高。
“在消費金融粗放發展階段,信託公司可以利用其具有資金募集、發放貸款等方面的優勢,獲得一定市場份額。”袁吉偉進一步指出,然而,信託公司的短板依然很明顯,資金成本高、獲客渠道有限、風控體系建設不足、缺乏能夠主動掌控的消費場景。
喻智告訴記者,信託公司近期消費金融類產品比較多,新增規模也有較為明顯的增加。但消費金融行業一方面有部分亂象產生,監管已經有加強的趨勢,另一方面消費金融行業的瓶頸也開始顯現,信託公司的消金業務可能不會有想象中那樣美好。
袁吉偉補充道,“在這一輪消費金融大發展之後,消費金融客戶下沉到一定階段後,信託公司消費金融將進入2.0時代,如何精細化發展,如何建設消費金融的生態圈、場景成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而且最終可能也只有個別信託公司在這方面獲取成功。”
從資產管理到財富管理《報告》指出,信託業將進行從資產管理到財富管理的轉型,隨著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相信以家族信託為代表的財富管理業務將成為信託行業配合國家經濟結構調整、戰略轉型和深耕未來的利器。
“信託公司的業務還是應該立足本源,服務實體經濟,依託靈活的制度安排,從財富管理、資本市場等方向著手,以自身的主動管理能力為核心競爭力,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喻智告訴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理財子公司均已開業,並有新產品推出,註冊資本均在百億元級。
而9月底,光大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也成為了首家獲批開業的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註冊資本50億元。此外,包括招商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寧波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也已獲批籌建理財子公司。
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正式登上歷史舞臺,其未來展業會對信託公司及銀信合作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備受關注。
中鐵信託研發部黃霄盈告訴記者,一直以來,信託主攻“非標”,作為天然的非標投資機構。因此短期來看,銀行理財子公司對信託資產端的影響不太明顯。但對信託資金端的影響則不容忽視。
上述大型信託公司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實力允許前提下,信託公司還是希望在財富管理中心建設上發力。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登場,銀信合作會進一步弱化,依靠銀行代銷產品會變難。
喻智指出,目前信託公司在財富中心的建設上已初見成效,信託產品直銷的比重大增。考慮到未來業務轉型的需要,投資者在信託公司獲取專業服務的需求會更高,在財富端的建設依舊有加強的需求。
百瑞信託博士後工作站研究員孔慧芳告訴記者,儘管隨著理財子公司不斷豐富業務種類,包括從固定收益類逐步拓展到權益類和非標類等,將會與信託形成正面競爭,但屆時信託公司按照資管新規要求,將以家族信託、慈善信託和資產證券化等本源業務為主要業務方向,錯位競爭給雙方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
最後,閱讀更多及時訊息、投資理財(著重關注信託/海外資產/政府定融專案),可以搜尋聯絡微信公眾號: daguanjia018com,歡迎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