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氫能作為全球一個新興能源產業和資本追逐熱點,在中俄兩國合作持續深化的背景下,能否成為兩國能源和經貿合作的新亮點和增長點?距離俄遠東氫源僅100-200公里的黑河自貿區或許能提供答案。

文 | 馬政

作者供職於中國石化國際合作部

在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中俄兩國戰略目標相似、處境立場接近,俄羅斯提出歐亞經濟聯盟、“轉向東方”、大歐亞夥伴關係、北極戰略、北南國際走廊等戰略舉措在與“一帶一路”倡議深入對接,兩國正朝著“守望相助、深度融通、開拓創新、普惠共贏”的目標和方向邁進。

未來,中俄雙方經濟貿易合作將快速拓展,在走廊建設、自貿區和北極航道等新興領域全方位互利合作或將取得新的突破,進而進一步鞏固雙方戰略協作和互利互惠關係,鍛造更加緊密的利益聚合體和命運共同體。

2019年是中俄兩國務實合作豐收之年,中俄攜手並肩共同應對重大風險和挑戰,在符合雙方戰略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根本利益基礎上陸續取得了一系列積極成果,為兩國人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福祉,在挖掘新合作亮點和增長點,實現新時代務實合作提質升級方面也得到切實深化。

2018年中俄雙邊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歷史新高,中國連續9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特別是新興領域,潛力巨大;近年來中俄原油貿易執行平穩,俄羅斯連續3年成為中國第一大原油進口來源國;中方參與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專案運營較為順利,首船液化天然氣試航“冰上絲綢之路”成功運抵江蘇如東港;阿穆爾天然氣化工專案即將最終投資決策,開創中俄最大化工專案先河;中俄首座跨境黑河公路橋、同江鐵路橋、中俄天然氣東線管道“一管兩橋”等標誌性專案穩步推進並取得階段性成果。對此,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高度評價,“中俄是兩國關係的典範”。

根據中俄兩國元首共識,2020年-2021年是“中俄科技創新年”,雙方將在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現代農業、康養醫療、資訊科技、綠色化工、數字經濟以及科創基金和研發中心等領域聯手開啟新的合作機遇和新的發展階段,大力賦能中俄關系向更高水平更高品質邁進。

在此背景下,氫能經濟作為全球一個新興能源產業和資本追逐的熱點,能否在中俄能源和經貿合作新階段中成為新的亮點和增長點以及潛力到底多大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探索。

巨集觀層面三大利好

在目前已知能源中,氫能是最為清潔的能源,氫氣使用過程產物是水,可以真正做到零排放、無汙染,被看作是最具有應用前景的能源之一。從物質能量密度來看,氫能高出汽柴油和天然氣約3倍多;從發電建設成本來看,氫能發電在油氣、光伏、風能和生物質等眾多發電方式中成本最低,約580美元/千瓦時。基於上述特點和優勢,讓我們來看一下中俄氫能合作到底有哪些積極因素。

利好一,中俄經濟發展總體平穩

中國經濟經過數十年高速發展,到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6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比重近16%。2019年中國經濟發展預期目標是增長6%-6.5%,目前國內經濟執行平穩並穩中有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高品質發展積極因素不斷增多,這一速度在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背景下仍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

另一方面,2018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58萬億美元,經濟增速1.8%,佔世界經濟比重約1.8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俄羅斯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約1.2%,而2020年-2024年的經濟增速將回升至1.8%-2%。

利好二,中俄氫能經濟潛力可期

近年來,中國氫氣推廣應用快速發展,氫氣應用行業的工業產值預計2022年將突破5000億元,而2019年氫氣應用行業工業產值或將接近4000億元。與此同時,氫氣應用行業銷售同樣呈現增長趨勢。據預測,2019年-2023年中國氫氣應用行業銷售產值也將逐年增長,2019年將超過3500億元,到2023年將近5000億元。

截至2018年底,中國在營加氫站超過26座,主要分佈在北上廣、江蘇、湖北、遼寧等地區,其中上海和廣州地區發展最快。2009年-2018年,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在《中國製造2025》、《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藍皮書(2016)》以及燃料電池汽車相關產業政策等領域陸續出臺了一大批扶持政策,對激勵中國氫能產業較快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但是,中國目前專業制氫企業數量並不多,仍需進一步拓展和優化佈局。從地區分佈看,距離主要消費市場的東部沿海地區發展較快,其中山東、江蘇、上海、廣東和北京最為集中,約佔全國氫氣製備和消費總量60%以上,在東北地區,除瀋陽和大連有數座中型加氫站等布點外,基本沒有成規模的商業化氫能專案。

在俄羅斯,目前中央政府層面尚未制定清晰的氫能發展規劃,並遠離國際氫能社會獨自發展氫能經濟,這不僅阻礙其氫能產業健康較快發展,還阻礙了幾乎所有包括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能源效率、電力輸配等新興能源技術的培育和發展。不僅如此,我們還應看到俄羅斯還擁有巨量氫氣資源和外輸渠道,不僅能提供氫氣資源還能帶來新的消費市場。

短期來看,新興氫能應用市場可能會與烴類能源形成一定替代或競爭關係;但從長期來看,烴類能源消費總體是在下降,伴隨氫能生態圈和氫能經濟逐步成熟,實施氫能戰略將有助於俄羅斯經濟結構、工業體系轉型升級和發展,有助於俄羅斯國內氫能工業創新力釋放和能源多元化產業系統化發展,所以為積極應對全球化挑戰,迎接未來發展機遇,俄羅斯將氫能經濟戰略納入國家能源戰略總體規劃或單獨編制氫能戰略將成為現實需要和客觀選擇。

事實上,俄羅斯經濟發展和能源管理部門早已注意到,若將氫能經濟嵌入俄羅斯國家經濟體系必將帶來新的技術發展、長期需求市場和國際投資等新的經濟支點,也知道其成功的關鍵在於要儘早加入國際氫能社群並充分調動所有市場和商業力量參與,但要真正行動起來並實現體系化發展還需充分借鑑國際氫能經濟發展最佳實踐,藉助成熟技術、引導資金等重要條件。

然而,中國對於氫能經濟發展邏輯的理解深度、產業鏈完善程度、成熟經驗和產能技術等方面較俄羅斯具有明顯優勢,特別是在國家各級政府、金融資本和產業力量的大力扶持推動下,目前已基本搭建起具有中國特色、區域性氫能經濟圈並在此基礎上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

基於此,中方完全可以從政策和經濟領域的產業規劃、產能技術研發、產品價值鏈佈局、基礎設施拓展等氫能社會全要素上,加強與俄羅斯的戰略性合作,特別要關注目前俄羅斯天然氣出口通道、煉油化工發展規劃等全域性性因素動態,綜合考慮部署一批經濟可及、技術可及的氫能試點專案。

利好三,東北振興與俄遠東戰略契合

目前來看,自俄羅斯《社會經濟超前發展區法》通過以來,入駐俄遠東超前發展區的企業總數已達到296家,申報投資額超過2.3萬億盧布(約合354億美元),這些專案的實施預計創造5.37萬個就業機會。

根據俄遠東發展部部長亞歷山大·科茲洛夫提供的資料,目前俄遠東聯邦主體區域內共有1783個外商投資專案,主要來自中國、印度、南韓、越南、日本、澳洲、紐西蘭、美國和其他9個國家,其中來自中國的投資佔該地區外商投資總額約80%,也就是說中國對俄遠東經濟影響在大幅提高並呈現繼續擴大的趨勢。

而一江之隔的中國黑河,已成為新一輪國家自貿區黑河片區核心城市,其戰略定位是將進一步聚焦跨境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商貿物流等沿邊產業。其區位緊鄰中俄天然氣東線年處理420億方天然氣處理廠以及年副產約8萬噸氫氣的阿穆爾天然氣化工廠和周邊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各類化工專案。

若將黑河片區作為中俄邊境地區政策最優、機制最活合作基地這個戰略定位發揮好,做紮實,則應考慮積極關注對岸俄遠東地區的新形勢、新產業和新佈局,比如研究如何將上述氫氣資源引入中國黑河(跨境距離約200公里)加以綜合利用。

假如以獨資或合資等形式投資建設1-2座年發電量約12-25億千瓦時低碳高效、綠色清潔的新能源發電示範專案,既可集中供氫用氫,也可避免氫能目前多以分散式佈局而造成運、儲和加註等環節成本不經濟的問題,還可規避現階段作為交通燃料與汽柴油價格比拼的天然劣勢。

因此,該專案若成功落地將不僅有助於提振當地經濟活力、增加就業和財政收入等,還將較好地促進中俄能源合作利益深度融合與附加值提升,也將有助於中俄雙邊自貿區合作以及2024年中俄貿易額目標早期實現。綜上考慮,氫能利用不失為中俄在遠東地區開展戰略對接的新契機。

微觀層面兩大挑戰

挑戰一,供氫綜合成本

按目前分散式氫能利用主流方式,若綜合考慮氫氣製備、提純、液化、運輸、加註等環節,氣態氫氣總成本約為33- 62元/公斤。除水電解制氫,一般是加氫站環節佔氫氣總成本比例最高,通常超過50%。

若以往返各200公里為經濟半徑測算,以目前主流的長管拖車(7管直徑715毫米、運載能力413公斤,鋼罐壓力20兆帕,極限低溫-60度)等氣態壓縮方式運抵中俄邊境交付黑河,則氫氣運至黑河交付成本約-22.5元/公斤,而導致該模式下不經濟的主要成本環節為運輸成本,佔綜合成本近80%,其主要侷限因素在於運輸裝備、運輸方式和人工成本等。

挑戰二,運氫方式選擇

由於向中國黑河供氫不經濟的主要問題在於運輸環節成本佔比過高,那可否考慮其他運輸方式和技術路線,比如在氫源現場直接進行液化,以增加單車運載量和經濟性;或依託現有天然氣管線路新建一條中俄跨境氫氣專線,向黑河自貿區氫能下游產業提供穩定氫源;或在充分協商和安全、技術可行的基礎上,共同探討將符合規格標準的副產氫氣回注中俄天然氣東線管道運至黑河或更遠、更有承受能力的氫能消費市場等。

前景展望

綜合上述設想和考慮,氫氣本身具有較好經濟價值,主力氫源距離中國黑河僅100公里-200公里,而且中俄跨境公路橋、鐵路橋等陸路通道即將通行,再加上黑河市政府也在大力支援氫能等商業專案積極落地自貿區等招商力度,在以上多重因素積極影響下,黑河片區的氫能下游產業或將面臨發展機遇。

與此同時,中國能源消費正在加快向高效化、低碳化、多元化和清潔化轉型升級,國內氫能產業在各級政府、行業和市場等力量疊加推動下必將變得更加經濟可及、技術可行,為中俄商業利用氫能提供更多經濟可行的選擇,同時為中國黑河自貿片區打造中俄氫能經濟社群的基地化、集約化、協同化發展提供新的創效機遇。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美國油服巨頭哈里伯頓裁員 超30家企業倒閉:頁岩氣要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