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第一次被基金套牢的年輕人,該想想當年玩過的遊戲們》
大家好,我是年前剛剛購買基金的朋友,我想諮詢下。那個叫XX寶的是什麼軟體?昨天開啟少了3萬,今天早上開啟又少了5萬,怎麼這軟體開啟是收費的嗎?
這段看似戲謔卻飽含熱淚的玩笑,正是被基金綠成極光的年輕基民現狀。
說到2021年度話題,“基金”絕對會佔據一席之地。隨著A股在2020年末的一波直線拉昇,本就火熱的基金市場瞬間湧入了無數持幣觀望的年輕人。僅2021年1月,“基金”詞條就以幾天一次的頻率住在了微博熱搜上,連小紅書和B站都多了不少“基金分享”。而中國首位“千億基金經理”張坤,更在微博中擁有了單日漲粉上萬的“易方達張坤全球后援會”,被飯圈文化翻牌。
然而,股市遠比這屆年輕人想象的要殘酷。隨著2021年春節後A股暴跌,超過2000只基金在一週之內跌幅超過10%。原本抱著躺贏心態入場的年輕人哀鴻遍野,要麼無奈割肉離場,要麼只能躺平裝死等待機會。可以說,這代年輕人,終於也迎來屬於自己的套牢時刻,開始認識到敬畏金融市場的必要性。以至於有網友戲言,自己買的某安成長混合型基金,目前為止最大的收穫,就是讓自己成長了。
其實,相比在股市中交出真金白銀的學費,大部分年輕人對金融的正確認識,正深藏在和年輕人關係最緊密的電子遊戲中。
遊戲,才是幾代年輕人的金融啟蒙
對年輕人而言,除《大時代》、《創世紀》等經典金融類影視外,大部分人對金融市場的早期認識,基本都是從遊戲中得來。一款款經典遊戲,在潤物無聲中完成了對幾代人的金融啟蒙。
從DOS時代《大航海時代》、《大富翁》等兒時經典,再到風靡至今的《EVE》、《足球經理》等大作,伴隨無數人成長的電子遊戲,已然將金融市場高買低賣的“左賣右買”法則、“擇時而動等待機會”等投資理念浸潤在億萬玩家心中。
其中,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大富翁》系列:在遊戲中,借貸款利率和外匯的變動,都能影響股票市場;而季節、天氣等偶然因素,也能透過改變供求關係影響市場;此外,玩家還能透過道具操縱股價,在股票的大跌大漲中收割利潤,《大富翁》系列蘊藏的金融理念不可謂不深。
更誇張的是,麥當勞這樣的優質企業,基本都會在《大富翁》後期達到999的超高股價,在遊戲中選擇麥當勞股票的玩家,其實已經在踐行“長期持有優質企業”、“拒絕投機”、做“時間的朋友”等價值投資法則,可以說,《大富翁》系列在無形中普及了“股神”巴菲特價值投資的內在理念。
《大富翁》裡的紅卡、黑卡,形象地解釋了股市裡的操盤套路
遊戲對金融的普及不僅限於80、90一代的兒時經典。在去年大火出圈的《動物森友會》裡,瘋狂地“大頭菜”炒作又給新一代玩家普及了一堂金融課。
玩家在週日入股採購大頭菜後,大頭菜價格會從週一上午至週六下午期間,每半天變動一次,而玩家要做的,就是要根據自己的認知與判斷擇時拋售,這樣的系統,儼然是一個卡通版的股票交易系統。
套路總比套路深,遊戲裡的股市套路一點也不少
《大富翁》系列中道具型的操盤方法,其實只是最初級的套路,遊戲裡的股市套路,遠比初階玩家想象的要豐富。在《GTA 5》股市中,主線劇情或部分支線任務的推進,會極大影響遊戲中股價的變動,更誇張的是,玩家甚至可以透過暗殺公司老闆的騷操作來操縱股價大跌,這也倒非常貼合遊戲本身的黑色幽默氣質。
遊戲中最風騷、最系統的套路演示,當屬《鐵路大亨》。作為一款實業經營模擬遊戲,遊戲設計的本意自然是讓玩家透過修建鐵路建設自己的商業王國。然而,隨著玩家對於遊戲研究的深入,很多玩家發現炒股票才是這款遊戲的發財之道,進而開發出靠股票收割財富的“騷操作”,遊戲被徹底“玩壞”。
在《鐵路大亨》中想要玩轉股票,玩家首先需要使用各種手段瘋狂做高企業利潤,這樣也就拉高了自家企業的股票價格。在股價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後,玩家需要大舉出貨、高位拋售手中持有的自家股票,這樣就能實現套現、收穫大量現金;之後玩家再故意把自家公司業績做到虧損,引發自己企業股價大跌,然後趁機低位增持(在股價低點廉價購入大量股票)。這樣一來,玩家手中的企業股票數量並沒有多少變化,卻收穫了大量股票盈利,堪稱是教科書版的“割韭菜”操作。
通過幾次這樣的操作,玩家就已經積累了大量“不義之財”,下一步就是要繼續收購其它鐵路公司,與自己公司完成合並,擴大公司規模,然後繼續之前提到的“割韭菜”套路,收割更多利潤。可以預想的是,這樣一套眼花繚亂的騷操作走下來,保證能讓遊戲中的NPC防不勝防,根本無法招架。正是這種系統套利方式的再現,深刻地向玩家普及了金融市場裡大資金的收割套路。
這款老遊戲,可能是最接近真實股市的遊戲
其實,以上游戲的交易系統與金融核心還是過於簡單,如果想真正感受遊戲中的硬核金融,這款金融遊戲值得所有想更進一步的玩家嘗試。
《金融帝國》系列(Financial Empire)是1995年由微啟軟體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遊戲。它被普遍認為是當今市場上最寫實,最細膩的商業模擬遊戲之一。可以說,如果玩轉了這款遊戲,玩家一定會對金融市場產生新的認識。
在《金融帝國2》中,遊戲中的執行邏輯關係和演算法,完全遵循市場學教科書的理念與法則,完整地再現了一個資本主義的經濟世界。而遊戲的通關要求,也正體現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本質:贏取更多利潤,擴大資本規模,每關都有一些諸如銷售額、利潤、市場佔有率、股價、淨資產收益率、公司總市值等特殊要求。
在對上市公司的經營與管理中,玩家可以充分體驗到公司經營、股價變動、股權控制和併購、股票回購等金融市場的所有細節,並可以參與到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經營活動中,甚至與NPC或者聯網玩家的企業產生互動,可以說是對金融市場的全真模擬。
在遊戲的眾多玩法中,最適合新手的的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覆制了巴菲特的投資歷程:在遊戲開始階段,玩家應選擇超市、餐飲等輕資產入局,而不是選擇發展IT、汽車等高科技或重資產行業,否則一定會被大型資本碾壓。
在積累一定資本後,就需要玩家“擇時而動”,等待央行的宏觀政策變化。等到央行剛剛開始加息時(根據一般規律,央行加息,股價會下跌),快速甩賣手中的股票;等到央行剛剛開始降息時(降息股價上漲)快速回購股票,從而在保持股價不變的情況下套取利潤。
之後,玩家需要緊盯可樂企業股價的變動,在下跌時儘量購買,直到成為可樂企業的大股東(投資可口可樂是巴菲特投資生涯的代表作)。此時玩家已經可以使用可樂企業賬目中的現金,然後使用這些資金長期購入藍籌股(行業龍頭股票),最終在這樣一場巴菲特式的“馬拉松”投資中,實現資本規模的擴大。
其實,這個涉及巨量資金的操作,對於普通人也有著極強的啟發意義:在2016年,酒業龍頭貴州茅臺的股價還僅為200元,而到2021年年初,茅臺的股價頂點已然到達了2600元,漲幅十分誇張。而在2020年中,絕大部分基金年化收益也達到50%以上的,其中的領漲功臣也正是大量的行業龍頭股票。玩轉《金融帝國》,也許就能在這波行情中分一杯羹。
網遊中的金融,更能體現人心的博弈
單機遊戲的金融模擬固然真實,但還是遺忘了金融市場中最重要的一點:金融反人性。
金融市場中最需要克服的阻礙,與其說是各種技術面分析、各種理念與術語的學習,其實更要戰勝自己的心理偏差,去戰勝自己的貪婪與恐懼,去戰勝他人人性的弱點。關於這一點,互動性極強的網路遊戲相比單機遊戲有著巨大優勢。
從曾經火熱卻被工作室引起物價崩潰的《暗黑3》拍賣行、官方強勢管理維持物價穩定的《夢幻西遊》,到以球員交易為核心的《NBA2KOL》、《FIFAOL》交易市場,再到《魔獸世界》玩家普遍使用的TSM與Auctioneer等交易工具,無數網遊透過交易系統與實時價格變動,讓玩家體驗到遊戲交易中深藏的人性博弈,在遊戲中感受到金融市場的魅力與殘酷。
網遊經濟系統的巔峰,無疑是《EVE》。
高度寫實的《EVE》經濟系統,不僅龐大,更蘊含著深刻的經濟學原理。僅僅是交易系統,就可以說是一個小型的股票系統:在《EVE》中,所有的交易都是透過類似於股票買賣的“掛單”操作進行,也就是在為物品標價後,委託交易所售出。即使是使用者直接點選右鍵完成的簡單購買,實際上都已經完成了一票類似於股票中 “買單”和“賣單”的交易,這樣一來,每一次交易,其實都是與交易方和整個市場的博弈。
在《EVE》經濟活動中,還產生了大量資料與圖表,也讓玩家在無形中使用到諸如“看K線”這樣的專業金融技能。而各種經濟週期、市場基本面(市場及特定物品的行情)分析,也成為了玩家的家常便飯。
然而,對比瞬息萬變、波雲詭譎的真實金融市場,遊戲裡顯露出的股市兇險僅僅是冰山一角。對市場保持敬畏,才是年輕人遠離套牢的重要一步。當然,即使是遊戲中,股市也不是一個隨便就能撿錢的地方,在遊戲經濟活動中放飛自我,同樣有可能隨時血本無歸,永遠敬畏、永遠謹慎,才是走向遊戲經濟自由乃至人生財富自由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