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長達五年時間的“”佈局”,我們的核心目的終於展現在人們面前,從2015年開始,到2021年,長達五年時間,我們是如何一步步透過政策進行疏通改革,一步步把經濟從低迷期引導到2020全球GDP唯一正增長的國家。

回到正文。

為什麼說“碳中和”是上一輪“供給側改革”的升級呢?

是什麼“供給側改革”

一、我們先了解下“供給側改革”的過程

2015年11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研究經濟結構性改革和城市工作。

2016年1月26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我們都知道,凱恩斯主義主張以:“需求側”解決問題,就是目前美國正在實行的一種方式,透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來刺激消費者進行需求消費,透過這種方式來延後經濟下滑時間,等待下一個技術迭代之後,需求上升來緩解。說成大白話的意思就是用未來的錢,救現在的急,這個弊端就在於一旦美國政府出現重大問題或者美聯儲出現重大貨幣問題,就會引發金融海嘯!現在的美國就是如此,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如履薄冰,每走一步都要考慮好,要不然隨時會出現2008年的危機!

說完“需求側”,就到了我們要重點說的“供給側”,需求側是從消費者端進行改革,那麼供給側就是從生產端改革,強化上游的競爭,從而讓企業高效運作,提升消費服務,從而達到經濟和資本有效利用。

我們從1978年開始,透過各大實體行業完成了持續的高速增長,成本步入中等收入國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等目標。

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出現了產業結構問題,主要是低效率、高汙染、高排放、高效化等“一低三高”方面,尤其是國際競爭力比重偏低。出現了區域結構發展不均勻問題,主要是東強西弱、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問題,造成部分城市人口流失率加大。出現了投入結構問題,主要是過渡依賴勞動力、土地、黑色資源等問題,導致投入資本偏向於中低端產業,資源過度開發、能源消耗過多等問題。出現了“三廢”排放結構問題,廢水、廢氣、廢渣等排放比重較高,導致環境出現重大破壞,形成了很嚴重的環境問題。

雖然透過40多年得到高效的發展,但是問題也隨之出現,加上國際環境的變化,“供給側改革”應用而生,2015年11月份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研究經濟結構性改革和城市工作。隨之開始進行近40年以來的再次經濟大改革。

“供給側改革”六大方向

“供給側改革”六大方面

因為篇幅有限,今天我們重要講的是積極推進市場出清這個方面。

簡單來說就是淘汰合併低效的生產產業,整合生產過剩的工廠,調整夕陽型企業轉型,這就是市場出清。用6個字概括:“三去一補一降”。“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這是這也的背景下,A股投資環境也非常重大變化,從2016年初到2017年底,兩年時間相關板塊都出現了明顯的波動。

主要幾個板塊有:鋼鐵、煤炭、有色(包括鋰電池等新型資源)、環境保護、建築水泥等,這5大行業共同點:“三高”、“三廢、二氧化碳”等問題,也是自2016年1月26號提出供給側改革”方案之後,市場第一個想到的被改革的方向,我們分別開看下當時行業指數和創業板、上證指數的漲跌情況。

鋼鐵指數

煤炭指數

有色指數

環境保護

而同期的創業板、上證指數走勢:

創業板大跌20%

上證指數最大漲幅13%

很明顯就可以看出,在“供給側改革”提前的前兩年裡,行業指數明顯跑贏市場指數,不管是從話題、資金、機構參與度等都是領先於其他行業的。

當時市場也創造了當年的幾大牛股:寒銳鈷業(次新+有色)漲幅高達20倍,三鋼閩光(鋼鐵)漲幅高達18倍,方大特鋼(特種鋼)漲幅高達17倍,方大炭素(石墨烯)漲幅超過6倍。根據2016年1月26日到2017年12月1日,如果我們不算其中波動的話,只看首尾漲幅,這兩年時間裡,A股有高達1111只股票是跑贏上證指數的30%收益,而且大部分股票都是“供給側改革”相關熱點。(2017年同樣也是次新股神話之年)

漲幅超過30%以上的,共有1111家上市公司

所以,從當年的投資環境上來看,自2014年開始的牛市,真正結束時間是在2017年12月份左右,但是如果我們只看市場指數的話,得到的卻是不同答案。

下篇文章預看:

剩下的兩個板塊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就是半導體和元器件。努力補齊發展短板同樣也是當時的重要任務之一。

元器件

半導體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主要是講“三高、三廢”問題,下篇文章會解讀為什麼當時搞“供給側改革”救了中國經濟。

講到這裡,我相信大家很好奇,為什麼說“碳中和”就是“供給側改革“的二次升級呢?

碳中和

國家電網的這張圖就已經非常清楚地表達了什麼是碳中和,我們從2015年底提出“供給側改革”到去年底提出“碳中和”剛剛好是五年時間,我們用了五年時間解決了生產過剩問題、低效率問題、重大環境汙染問題之後,正好進入下一個層次的改革升級中,徹底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問題,這是目前全球各國國家都在研究的一個內容。

大家回想一下,我們剛才在寫“供給側改革”回顧的時候,是不是這些“三高、三廢”行業同樣也是碳排放最大的行業,當然還有一個行業沒有包含在內——電力和電網。這兩個行業在未來的“碳中和”概念裡,將會成為新的流量池,新型電力和智慧電網的大力發展對“供給側改革”也好,“碳中和”也好都是極大的力量支援。(傳統電力是目前二氧化碳排放最高的行業)根據國家電網統計,我國的碳排放主要是集中在三大領域:電力(41%),建築和工業(31%),交通(28%)。這也是為何最近電力板塊這麼強勢的原因之一。

智慧電網目前是有啟動跡象,具體細分那些行業,還需要大家自行領悟。

我們在說“碳中和”之前,前面其實還有一個“碳達峰”,我們要在2030年之前完成“碳達峰”的目標,也就是碳的排放在2030年之前達到最大值,那麼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如何最佳化產業結構和深化能源結構相關改革以及提升生態碳匯能力以及碳交易顯得尤為關鍵。

1、最佳化產能結構講的就是:“三高、三廢”產業如何最佳化產能,這是16、17年抄的話題,這次“碳中和”同樣還是炒作話題。(供給側改革二次改革)

2、深化能源結構相關改革:新型能源的發展將替代高排放能源。風水核電、太陽能等新型能源代替傳統的煤電。這其中包括智慧電網。(老技術轉換成新技術)

3、提示生態碳匯能力改革:碳匯其實是一種吸收或者收集儲存二氧化碳的一種能力,是一種“廢物利用”的方式,當然這種方式短期內比較昂貴,但是是未來“碳中和”方面最優選擇!(新技術)

4、碳交易的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的一個統稱,也是最近A股炒作話題最大的一個方向。(市場化)

我國其實從2011年就已經開放試點了碳交易了,由北京等7個省市進行試點。2021年6月底,全國碳排放交易權交易市場將會在上海建立交易中心,在湖北武漢建立碳配額登記系統。

以上四種,我認為是“碳中和”系列最重要的四大分支,也是屬於未來幾年關注的四大方向,這四大方向最難的屬於第三點,“碳捕捉和碳儲存”是革命性技術,一旦那個國家掌握該技術,不亞於一次“工業革命”,所以他的不確定性也是最高的,想象空間也是最大的。碳交易市場化,收益的終歸是那些碳排放權比較高的,有很強資源能力的企業才有機會。新能源改革是短期內大眾能感受的到的一個方向,不管是電力、太陽能等,還是新能源汽車等都是屬於這類,雖然這類在去年下半年已經大漲過一遍,但是我們根據2016年的“供給側改革”走勢,基本上這輪泡沫擠完,還會有一個向上的想象空間。

最後就是最佳化產能結構,這方面是現在第三次工業中不能缺少的東西,在第四次工業升級沒有出來之前,我認為這些產業還是存在結構性機會的,“三高、三廢”等產業最佳化將會是今年的重點中的重點。當然,根據以往的規律,這些資源類行業是沒有辦法走出連續大行情的,基本上都是跌幾年,漲一年,目前這些行業都處在跌了三年,漲了一年的過程中,可能還有半年的空間,所以,操作的空間不會有想象中那麼高。

7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2021胡潤全球富豪排行榜:馬斯克登頂,鍾睒睒穩坐亞洲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