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靠打工實現不了財富自由,但我想要自由

2020年,中國基金市場一路高歌猛進。過去的一年,有89只基金業績翻倍,新能源、食品飲料行業漲幅超過80%。

一夜之間,所有人都知道基金能夠賺錢,大批年輕人開始購買基金,他們大多缺乏專業知識,但卻對財富有著強烈渴望。

北漂青年噠噠工作不到一年,入場半年,持有21支基金,五分之三的個人資產都投入其中。她自嘲為韭菜,經歷過三個月漲30%的輝煌,也見證著春節後的一片綠光。

基金、炒股、存錢......她熱衷理財,她說錢代表安全感,代表對生活的掌控感。

以下是她的自述。

基金=激進?

去年夏天,同學她媽買基金賺了5萬。那時候,我剛剛本科畢業,正是缺錢的時候,同學推薦我也買點基金,放在那裡不要動,就可以賺到錢。

當時大家都說白酒基比較好,我就買了二十塊的,還買了同學推薦的一支新發基金,投了兩千,大概半年過去,也沒漲多少。反倒是二十塊的白酒暴漲,三個月漲了30%。

到12月,白酒基瘋漲到將近60%,整個市場其實都在漲。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我就是在風口上被吹起來的。

自從買了基金,我閒著沒事就開啟支付寶,看看盈虧曲線,往上還是往下,收益是正還是負,是紅還是綠。

我本科學的是設計,對金融一竅不通,買基金也只能看看別人怎麼說。我比較愛看小紅書,搜尋“基金”,順手往下滑,挑簡單的看,哪個閤眼緣就看哪個。我這個人沒什麼耐心,看影片喜歡拖進度條,長文揀關鍵字看,小紅書上講基金的很多,我比較喜歡圖文類博主,直接整理出來哪支基金比較好,曬出自己的收益,我一般就會跟著他們買。

小紅書截圖

其實我就是跟風,誰說哪個好,我就去看看哪個。人什麼都不知道的時候,什麼都會相信。我也沒想過要專門研究這個,沒時間,不想研究,也研究不懂,再怎麼看,也只有那麼多錢。

年輕人都缺錢,所以買基金本身就很激進。現在一分錢都沒有,還要去買基金,又承擔不起虧損的風險,儘管基金跌的沒有股票那麼多,但真跌了我們也很難消化。

去年八月入場到現在,我買了21支基金,五分之三的個人資產都壓進去了,還找我媽借了一萬。年後基金大跳水,不但年前的收益全賠了,還虧了一筆。找朋友哭訴,跟她說我扛不住了,最多再撐一天,她回我,你每天都這麼說。

噠噠和朋友的聊天記錄

入場大半年,我幾乎不賣。不管是賺還是虧,它只是手機螢幕上的一串數字。可能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只會買不會賣。我們都堅信,持有的時間越長,收益越多。但我們不知道哪裡是頂峰,即使一直在漲,我老覺得它還能漲下去,生怕賣出後錯過了“暴富”的大好時機。

不僅不賣,我還每週定投。“定投”也是我從小紅書上聽來的,大家都說定投好,把它當成強制儲蓄,也算是給自己存錢了。之前行情好的時候,我一個月定投將近一千,現在差不多一個月投五百。

年後到現在,我所有基金都在猛跌,21支裡只剩下2支還有盈餘。虧最多的是白酒基,我算術不太好,但我懂最簡單的道理:買得多就賠得多。幸好我買的不多,就算賠了20%,也只虧了幾十塊。賺了錢我不敢離場,虧了錢我更不能離場。我走了,把自己的錢都給別人拿去花了,我就變成負數了。

追漲殺跌,成為一棵合格韭菜的經典定律。最高點買入,買完就跌;最低點賣出,賣完就漲。尤其現在行情不好,韭菜大多心態不好,看到跌就想賣。

好不容易賺點錢,不能輕易送人。我最近琢磨出來,應該反奶!

就和小時候買乾脆面抽卡一樣,越覺得自己抽不到,越抽的到。想追漲的時候,默唸:明天就開始跌,不僅不會買入,反而能勸動自己賣出。想殺跌的時候,暗示自己它不會漲,越希望它不漲,越可能會漲。就算沒漲,也可以安慰自己:我就說不會漲嘛。不管漲沒漲,至少沒有在谷底賣出去。

金錢=自由?

儘管我一直在買基金,但那串數字從來沒有真正變成過錢。

去年畢業之後,我進入一家網際網路大廠。剛開始工作,怎麼花錢心裡都沒個數,每個月發工資前一天,錢包比臉還乾淨,卡里一分錢都沒剩下。

和我同樣剛工作半年的朋友,稅前工資比我稅後還少,我公司還有食堂,她沒有。她一個月在北京能只花兩千,一個月存下三千,工作大半年就存了一筆“鉅款”,足以支撐她辭職,找到下一份工作。而我,勤勤懇懇工作到年底,一分錢都沒存下來。不自由——這是我當時最大的感受。

噠噠和朋友在一起

人家都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而我是跪著求理財,再不好好規劃我的錢,就真的要喝西北風了。理財,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存錢。

以前花錢沒數,現在花錢不得不有數了。一發工資,我就把錢分成兩半,一半存,一半花。花的那一半里把錢分成四份存著,一週取一份,花不完就存著,沒到下一週不能提前取。

強制限額的後果是消費慾的垂直下降。以前沒事就逛淘寶,現在幾乎不逛,不需要買東西就不逛。以前朋友邀約,基本都會答應,現在考慮到自己一週可支配資金有限,基本上都不去了。存錢計劃執行了三個月,我就攢到了兩個月的工資。看到數字時我都驚了,沒想到自己這麼能攢錢。

今年一月底,我開了一個港股賬戶,準備“打新”快手。“打新”,就是買即將上市的股票,上市當天新股一定大漲,收盤前賣掉,賺一筆差價。我不懂炒股,所以只能賺“打新”的錢,但這也夠了。當時快手計劃上市,我就準備買他們的股票,小賺一筆。開戶打新的錢是找我媽借的,我們全家都沒有理財意識,很不會賺錢,和我媽好說歹說,最後我強硬要求才借到一萬。

《大空頭》劇照

可惜當時開戶轉匯手續出了點問題,我沒趕上快手“打新”,這筆錢也就存在賬戶裡,至今還沒入場。

誰都想實現財富自由,可像我這樣的上班族,靠打工是沒辦法財富自由的。能更快實現財富自由的人,他們總能快人一步,看到財富。起初買基金的人並不多,等我們這些韭菜入場的時候,他們已經賺得盆滿缽滿。我們什麼都不懂,只能聽他們的。他們說,你把錢放在這裡就能賺,這和騙子的話術有什麼區別?但我們也只能乖乖聽話。把錢放進去,結果天天跌,即使只是少幾塊錢,心都跟著提到嗓子眼兒。

理財讓我自由

不管是基金、還是打新,都不能讓我實現財富自由,但至少能讓我存下一筆錢。錢越多,我越有安全感。

以前月光的時候,每個月的發薪日,手裡突然多了一大筆錢,我就忍不住消費。雙十一、雙十二、旅遊.......錢花出去的那一刻,想到自己又花了很多,會忍不住責怪自己,但又很想滿足自己的消費慾。那時候最害怕看賬單,看著錢一筆一筆花出去,到月底一分錢不剩,情緒掉到谷底。花錢的時候有多狠,看賬單的時候就有多焦慮。

我一直過得很放縱,有多少錢花多少錢,想幾點睡就幾點睡,想幾點起就幾點起,有多少吃多少。以前我的情緒不夠穩定、太過低沉,做了很多努力自救,才變成現在健康的樣子,我覺得自己還可以更好。

我想做個不一樣的人,所以才去嘗試新事物,比如理財。定期投基金、定時攢錢、定額消費......看著餘額一點點變多,我每一天都比昨天更清楚地認識到,我更好了一點。我可以規律地打理自己的錢,短短三個月存下一筆“鉅款”,這讓我對生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掌控感。

《華爾街之狼》 劇照

理財就像在玩小時候最喜歡的經營類遊戲。在遊戲裡,我要建造一個小鎮,不斷地掙錢,掙夠就可以升級,升級需要花掉更多的錢,升級完又去掙下一次升級的錢。如果升級太頻繁,錢包就會被掏空,但我很享受升級的感覺,想看著自己的小鎮一步步變得更大、更豪華。

理財也一樣,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攢夠之後,如果看到一個需要的東西,全部花掉也沒關係,大不了從頭再來。等以後更成熟一點,我攢夠了錢,不會全部花掉,得剩下一部分用來對抗在北京生活的風險。

投資專家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我嚴格遵循這條原則,一部分錢存下來,一部分錢用來投資基金股票。但這樣並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是給自己營造“窮人”氛圍。我就不能看見自己錢多,錢越多我心裡越沒底,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有這種想法,可能全中國都沒幾個人這麼想吧。

每天上下班路上,我就暗示自己:我很窮,我真的很窮。這個不能買,那個也不能買。我越覺得自己窮,就越能攢下錢,也許這不是積極的心理暗示,但卻是有用的,至少能壓制住不必要的消費慾。

至今我的購物車裡還躺著一個很久之前看中的包,我一路看著它從三百二降到一百六。

10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金強鐳射|傳統企業光鮮亮麗的背後,其實也是一地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