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2009年3月18日宣佈,可口可樂併購匯源果汁未通過反壟斷調查,決定禁止此項經營者集中,因為收購會影響或限制競爭,不利於中國果汁行業的健康發展。這是反壟斷法實施以來第一個未獲通過的案例。至此,可口可樂“刻舟求劍”的荒唐收購案被反壟斷法和中國網民拯救。
本文從果蔬消費的經濟邏輯和訂單農業的視角出發,講述兩個反面案例—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果汁和蘋果汁企業如國投中魯、安德利果汁、海升果汁等,並結合蘋果、柑橘兩大水果在國內的發展邏輯,用事實來描繪違背經濟邏輯的生意畫面,請各位自行感受。
一、刻舟求劍—同一個資料、同一個夢想
匯源果汁(2007年上市)、國投中魯(2004年)、安德利果汁(2003年)、海升果汁(2005年)等招股說明書裡都有類似的一段話:“中國人均果汁的年消費量不足1升,與發達國家人均年消費量20升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將成為一個巨大的果蔬汁消費市場。”
以上就是它們與可口可樂共同的夢想,十幾年過去了,至今夢想仍在遠方招手,從未接近,見圖一。國家統計局資料:中國2007年、2018年果汁及果汁飲料產量分別為1,079萬噸、1,589萬噸。
時至今日,我們可以確定“可口可樂們”一直在做夢,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果汁消費量差距呢?下面聊聊新鮮果蔬消費的經濟邏輯。
二、果蔬消費的經濟邏輯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水果、蔬菜生產國,2017年,水果產量2.65億噸,是美國的10倍;蔬菜年產量5.57億噸,是美國的17倍,見表一,中國人均果蔬消費量遠超美國。難道是美國老百姓太窮了,吃不起新鮮水果、蔬菜嗎?
果蔬是一種商品,保質期很短,意味著在時間上可銷售的時間短;含水量高,意味著有運費約束,在空間上覆蓋市場範圍有限;把果蔬產品想象成一瓶保質期很短的含水果汁,兩大侷限在空間、時間上約束著單位地區的果蔬產銷規模,規模越小,生產成本越高。
供給創造需求,如果供給成本過高,消費群體會減少,反之亦然,因此,中國人口密度及總量的空前優勢,造就了無與倫比的果蔬市場規模,足夠低的生產成本,使得絕大部分果蔬為鮮食。
因此,答案確實是美國地廣人稀,導致其吃不起新鮮果蔬,但也需要攝入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所以選擇加工後保質期長的果蔬產品,最終就成了美國人均消費果汁量高,吃維生素片也多。同理,美國動物蛋白質生產成本低,所以美國人吃肉多,吃果蔬少,美國胖子自然就多了。
綜上,這就是果蔬消費的經濟邏輯,再好的一杯NFC或100%果汁,也無法勝過一顆新鮮的紅富士蘋果或褚橙。“可口可樂們”抱著無法實現的夢想,違背了經濟邏輯而不自知,匯源果汁上市後的經營業績一塌糊塗(見圖四)。
國內果汁市場沒戲了,歐美髮達國家也確實需要喝果汁,那出口濃縮蘋果汁的企業有前途嗎?下面先聊聊水果品種的市場選擇。
三、水果品種的市場選擇
見圖二,自2003年起,中國水果的增量主要來自於蘋果、柑橘,原因是保質期長,可以對比西瓜、梨、葡萄、香蕉、桃、杏等等。水果有“季產年銷”的特點,保質期長是保證全年供應的關鍵因素,在北方冬天,一箱蘋果放在窗外可以儲存半年,蘋果在耐貯性上完勝,成為西瓜外的第一大水果。
由於蘋果樹不耐熱、柑橘樹不耐寒,兩種水果的主產省份以長江為界,北蘋果、南柑橘。由於保質期長,規模空前的鮮食水果市場選擇了蘋果、柑橘,同理,也為生產端提質增量創造了有利條件,見表二,時至今日,蘋果、柑橘的生產效率一直在提升。
在蘋果裡,同樣可以看到洋豬淘汰土豬的品種演變。1980年農業部批量引進富士品種,在國內試驗8年後推廣至全國,紅富士結果期早、產量高,果實個大、品質優良,耐貯運,常溫貯存可至次年5-6月。一經推出,迅速替代了國光、青紅香蕉、金帥等本地品種。
如此細思,褚時健老爺子選擇的冰糖橙生意,晚熟(競爭品種少)、高糖低酸(鮮食),保質期長(產銷規模大),橙子單價高(解決運費難題),生意直覺令人讚歎。
四、尷尬的原料困境
迴歸正題,蘋果汁顧名思義是蘋果榨汁,2017年中國蘋果產量接近全球的50%,按理說肯定不缺原料,可行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原料不足。
(一)原料減量降質
中國栽種蘋果以鮮食為主,即同樣土地種植鮮食蘋果的產出最高,種植榨汁品種不划算,加工原料大部分是以鮮食蘋果的殘次果、落地果為主。另外,鮮食蘋果酸度很低,所以出口價格較低,因為出口蘋果汁主要用於混配其他果汁,所以對酸度的要求很高,高酸高價,含酸量每增加0.5%,每噸價格約提高1,000元。
中國是鮮食蘋果大國,消費升級的引導下,果農一直在致力於蘋果提質增量(前文已論述),尷尬的是品質升級意味著單位種植面積的殘次果產出減少、酸度降低,原料獲取與蘋果業發展邏輯相悖。
為維持產銷規模,必須採購更多的殘次果,需要擴大采購範圍,更遠的距離意味著更高的運費,在蘋果提質的經濟邏輯下,原料成本不斷上升,進而惡性迴圈。
如圖三所示,2008年以來,蘋果產量連年攀升,蘋果汁出口量卻止步不前,甚至呈現下降趨勢,全行業開工率下降,足以佐證上述判斷。
(二)垂死掙扎的訂單農業
業內人士也很清楚其原料困境,但總不能自炒魷魚,必須想招自救,國投中魯2004年披露其率先在國內進行高酸蘋果基地建設,己在乳山建成0.5萬畝,IPO募集資金1.9億元將用於在山西建設5.2萬畝高酸蘋果基地。加上原有的高酸蘋果來源,公司產品總量的50%以上可以達到高酸要求。
想象總是美好的,這招自建原料與東阿阿膠的自建養驢基地、南寧糖業的自建甘蔗基地,是否似曾相識?違背經濟邏輯,做得越多,死得越快。
歸根結底,同樣的土地可以種高酸蘋果,自然也能種紅富士,如果企業拿不出足夠高的收購價,使農戶收入超過種植鮮食紅富士,那農戶不可能有積極性,一切都是徒勞。
同理,隨著汽車、農用機械的普及,驢作為畜力工具逐漸被替代,東阿阿膠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原料困境,但驢任何部位產出均受豬、牛、羊等的競爭,驢皮以外的部分難以賣出高價,養殖綜合收益低,存欄量持續下降。
見圖四,“可口可樂們”違背經濟邏輯自有其代價。
(三)更加悲劇的柑橘汁
與蘋果一樣,中國柑橘以鮮食為主,主要為寬皮柑橘(果皮寬鬆易剝),適合加工的柑橘品種比例很低,榨汁也只能以殘次果為原料,但還有一個制約柑橘汁的麻煩。
鮮食柑橘品種在榨汁後會出現“延遲苦味”,指柑橘果實鮮食時並無苦味,然而經榨汁、殺菌等加工處理後就表現出苦味的現象,主要是檸鹼等苦味物質造成。
由於對鮮食無影響,市場沒有動力改良柑橘品種(減少苦味物質),增加額外成本“去苦”又得不償失,因此國內橙汁產量很小,絕大部分橙汁需要進口。
五、結語
早知三日事,富貴萬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