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任澤平指出,預計2033年,中國將會有30%以上的人口超過65歲以上,2060年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延遲退休勢在必行。
記 者丨夏旭田
編 輯丨週上祺
3月20日,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承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會上,剛剛履新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的任澤平指出,隨著1962年-1976年嬰兒潮人口退出勞動市場,老齡化問題將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加速撲面而來,預計2033年,中國將會有30%以上的人口超過65歲以上,2060年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延遲退休勢在必行。
他建議,在個稅抵扣和經濟補貼、托幼服務等方面採取措施,加快構建生育支撐體系。
任澤平在年會上指出,近年來,生育政策的調整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一個根本的原因是:最近幾年,中國的生育率大幅下降,“少子化”的挑戰正撲面而來。
他指出,在2016年中國全面放開二孩以後,2017-2019年,中國的出生人口實際上是持續下降,放開二孩的政策效果不及預期。
在他看來,中國的“少子化”挑戰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
1、主力育齡婦女大幅度減少。2016年以來中國主力育齡婦女在減少,未來也是這樣一個趨勢,意味著中國“少子化”的挑戰會更加嚴峻。
2、生育成本上升。中國的教育、醫療、住房在抑制民眾的生育,這需要在相關的政策上做出一些調整。
3、新一代年輕人的觀念改變。新一代年輕人追求獨立自由,90、00後是現代人,他們不結婚了、不生育,發達國家也走過類似的道路,他們更加追求個人的獨立、自由、享受,抵制“996”。
任澤平指出,中國的“少子化”問題既有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因素,也有國內政策調整不到位的因素,後者的適當調整能夠改變人口下滑曲線的斜率。
他強調,中國人口問題的關鍵不是總量問題,而是結構問題。
1962年-1976年期間中國出現了一輪嬰兒潮,在1962年-1976年出生的這一批人決定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和主要走向,中國經濟的高增長就是這一批人幹出來的。
後來到了70年代末,中國的生育政策做了很大的調整,由原來的鼓勵生育變成了計劃生育。
他強調,中國的老齡化和少子化跟歐美不一樣,歐美的老齡化、少子化用了20-30年,是慢慢到來的,而中國的老齡化、少子化是加速到來,而且就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撲面而來,因而,中國的老齡化、少子化和歐美曲線差異很大,“它的頂是尖的,不是圓的。”
值得注意的是,1962年出生的這一批人現在59歲了,他們開始進入老齡化階段,這說明中國的主力勞動力人群正在加速地退出勞動力市場,而隨著健康狀況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長壽時代正在到來,因為延長退休年齡成為必然,當然中國可能會採取漸進式的方法來延遲退休。
根據任澤平對老齡化和少子化社會未來的推演:到2050年中國人口會急劇萎縮,2100年人口將降到8億,更重要的是,中國老齡化加速到來,2033年中國將會有30%以上的人口達到65歲以上,2060年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都是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這個挑戰是非常嚴峻的。
任澤平認為,老齡化到來以後,會帶來社會撫養比的上升,養老負擔的加重,社保壓力明顯上升,政府債務也會上升,這將一個是中國潛在增長率的下降。
在政策建議上,任澤平建議,加快構建生育支撐體系。可借鑑發達國家的經驗,在以下五個方面採取措施:
1、進行個稅的抵扣和經濟的補貼。
2、加大托育服務的供給。
3、完善女性就業權益的保障。
4、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權利。
5、加大教育、醫療、社保等相關的支出,讓大家生得起養得起。
本期編輯 劉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