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發現大家對資料都十分關注,對於各企業的表現也很關心。

空調2月產銷資料回顧

空調市場整體:

2月份空調總銷量875.9萬臺,同比增長+58.5%,環比增長-37.7%,與2019年同期對比增長-5.18%,其中:

內銷369萬臺,同比增長+128.6%,環比增長-40.15%,與2019年同期對比增長-25.17%。

外銷506.9萬臺,同比增長+29.6%,環比增長-35.79%,與2019年同期對比增長+17.71%。

格力電器:

總銷量195萬臺,同比增長+43.4%,環比增長-40.87%,與2019年同期對比增長-40.29%,銷售佔比22.26%,銷量佔比同比增長-2.3pct。

內銷總量120萬臺,同比增長+90.5%,環比增長-45.48%,與2019年同期對比增長-41.18%,內銷佔比32.5%,銷售佔比同比增長-6.5pct。

外銷總量75萬臺,同比增長+2.7%,環比增長-31.36%,與2019年同期對比增長-38.81%,外銷佔比14.8%,銷售佔比同比增長-3.9pct。

美的集團:

總銷量320萬臺,同比增長+68.4%,環比增長-39.59%,與2019年同期對比增長-8.11%,銷售佔比36.53%,銷量佔比同比增長+2.1pct。

內銷總量135萬臺,同比增長+200%,環比增長-40%,與2019年同期對比增長+1.5%,內銷佔比36.6%,銷售佔比同比增長+8.7pct。

外銷總量185萬臺,同比增長+27.6%,環比增長-39.28%,與2019年同期對比增長-14.04%,外銷佔比36.5%,銷售佔比同比增長-0.6pct。

海爾智家:

總銷量75萬臺,同比增長+44.2%,環比增長-25.6%,與2019年同期對比增長+13.7%,銷售佔比8.56%,銷量佔比同比增長-0.8pct。

內銷總量38萬臺,同比增長+123.5%,環比增長-39.59%,與2019年同期對比增長+2.7%,內銷佔比10.3%,銷售佔比同比增長-0.2pct。

外銷總量37萬臺,同比增長+5.7%,環比增長-2.37%,與2019年同期對比增長+27.76%,外銷佔比7.3%,銷售佔比同比增長-1.1pct。

資料彙總分析

透過資料可以看出,2021年空調行業的同比增速普遍較高。

2021同比銷量及與2019年同期對比

但從總銷量資料看,只有美的跑贏了空調整體增速,格力與海爾的增速相近。

從內銷資料看,同樣只有美的大幅跑贏了空調整體增速。

從外銷資料看,三家企業都跑輸了空調整體增速,這部分主要原因也在於海信等企業出口量大增。

如果與2019年同期對比。

整個空調行業總體銷量是下滑的,並且內銷下滑較大,只有外銷是增長的。

格力整體下滑約40個點,下滑幅度最大。

美的內銷勉強回正,但外銷出現下滑。

只有海爾不管內銷還是外銷均要好於2019年同期。

在這個地方可以得出一個小結:三家企業業績相對於2020年都取得了不錯的恢復,但是由於2021年初國內疫情散發等因素影響,仍未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

同時也反映出格力2月的產銷資料表現是最差的。

儘快同比取得了較高增長,但是排除疫情影響後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仍然很大。

但實際上這裡對格力存在一些誤解,不能只按表面的資料去理解格力的表現。

誤解一,2月表現很差

格力表現並不差,只是相對於美的和海爾恢復弱了一些而已。

舉個比較形象的例子就很好理解:

小美同學早期改善了自身的學習方法,並且在遇到問題時請了外教補課,結果成績提升明顯,從65分一下提升到了80分。

美的在2017年進行了空調渠道變革,取消二級經銷商,最佳化營銷系統,推動電商平臺直營,推進統倉統配的,美的空調內銷市佔率在2019和2020整年分別提升了4.7pct和5.2pct,並在2021年延續了提升的趨勢。

小格同學意識到問題後也改善了自身學習方法,但由於起步較慢,並且找不到合適的外教,所以分數僅僅從60分提升到了70分。

相對於小美而言,雖然兩者差距拉大了,但並不能忽略小格的進步。

2020年下半年格力推出新零售改革,精簡渠道層級,重點推進線上渠道與線下渠道的聯動發展。

並且雖然小美進步很快,但小格的學習方法更偏向於厚積薄髮型,未來的增長潛力可能更好。

誤解二,2月市佔率下滑,嚴重拖累全年銷量

實際上整個2月銷量在全年佔比很小,對於全年銷量影響並不大。

這裡引入2021年1月環比資料作為參照。

2021年2月銷量環比

可以看到,整個空調行業2月份的銷量幾乎腰斬。

內銷普遍下滑40%左右,只有海爾通過出口的增長收窄了整體下滑。

同時我們再結合全年月度的銷售情況看。

空調總銷量月度資料

空調內銷與外銷月度資料

可以看出歷年2月都是空調銷量底部月份,內銷方面基本上都是最小銷量月份。

而整體銷量低就意味著分母較小,分母變小後分子的細微變化都會帶來較大波動。

所以儘管格力相比其他兩家市佔率下滑較大,但是從實際銷售資料看差距並不會太大。

再結合格力歷年的月度銷售情況看。

格力月度內銷資料

格力每年銷售情況是前後兩端矮,中間整體高的走勢。

所以1-2月向來都不是格力走量的月份,對於全年的銷量影響較小。

誤解三,2月產銷資料低,一季度業績會變差。

實際上產銷資料與各企業的庫存策略息息相關,單月銷售資料低並不代表實際業績差。

在之前2月銷量資料說明中,給大家貼過下面這張圖,企業的產銷量跟工廠庫存和渠道庫存是有密切關係的。

首先從工廠庫存看,不管是格力新零售還是美的T+3,在今年原材料成本上漲壓力下都難擴音速生產備貨以應對即將到來的銷售旺季。

而工廠庫存數量並不包含在銷售資料內。

其次從渠道庫存看,格力2020年推行的新零售模式主要以精簡渠道層級和改變銷售公司職能為主。

這也就意味著傳統渠道壓貨的模式會發生改變。

以往格力的提貨獎勵、淡季獎勵、年終返利等淡季促銷模式會發生改變,渠道的庫存將變得更靈活輕便。

所以儘管2月產銷數量相對較少,其原因可能在於進一步減輕渠道庫存壓力,推進渠道扁平化改革,對於終端零售來說影響不大。

這一部分在上一篇零售分析中也有提到,格力1-2月的線上零售數量相比2019年和2020年均出現了大幅上漲。

各企業線上累計零售資料

所以隨著格力渠道改革,以往的同比資料可能對於格力來說已經不太適用了,甚至說2021是新零售模式下的基數年也不為過。

誤解四,出口銷量差

實際上出口業績跟企業品牌定位有關。

以前的文章其實有提到過,格力與美的對於出口走的是完全不同兩條路線。

美的在海外市場主要以ODM模式突破海外市場,然後希望逐漸轉變為OEM方式。

這種方式主要問題在於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一旦前期的品牌定位形成後將很難再改變。

而格力在海外市場上對品牌的重視程度高於銷量,董明珠在今年兩會上也闡明瞭拓展海外市場樹立格力品牌口碑的方向。

這種方式前期會面臨很大困難,但如果市場開啟後效益會遠高於ODM模式。

所以對於格力短期的外銷放緩無須擔心,應更多關注與後續品牌出海發展情況。

總結分析

寫到這裡要重點宣告下,這篇文章並不是強行給格力洗白。

總的來說,從2月空調產銷資料反映出來的情況如下:

1,整體銷售略低於2019年同期,主要還是受到了疫情的持續影響。

2,從單個企業來說,表現最好的還是美的和海爾。

3,美的的銷量佔比最大,海爾的成長性更好,而格力不論是銷量還是成長性,相對於美的和海爾表現都較差。

但這份成績是與整個行業環境及格力自身策略息息相關的,並不能反映出全部情況。

首先空調內銷對比2019年整體下滑導致企業受影響較大。

但是從歷年的銷量資料看,1-2月對於全年空調銷量的佔比較小,對全年銷量的影響不會太大。

其次三家頭部企業銷量都在持續復甦中。

雖然1-2月份美的和海爾跑得更快了,但主要原因在於各自企業營銷策略的差異。

最後單月產銷數量低並不意味著Q1業績會變差。

因為產銷資料與工廠庫存和渠道庫存息息相關,今年面臨通貨膨脹漲價壓力大,所有廠家都會調整自身的產銷和庫存策略。

格力相對於其他廠家的較高庫存在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週期中反而變為優勢。

格力的後發優勢

對於格力來說,我預估3-4月將由防守姿態轉變為全面進攻。

因為格力目前手上握有的籌碼真的太好太多了。

籌碼一,3月1日釋出的十年包修政策與其他廠家6年包修形成巨大的差異化服務。

籌碼二,擁有行業定價權與成本優勢,提價空間巨大。

在其他廠商普遍提價的背景下,格力更講究定價策略,整體漲價溫和,甚至部分機型價格反而有所下降,從而零售份額持續快速提升。

空調零售價格走勢

籌碼三,庫存優勢明顯。

雖然1-2月零售資料快速提升,但實際產銷資料卻有所壓制。

其原因可能在於進一步減輕渠道庫存壓力,推進渠道扁平化改革,同時保留籌碼應對後續的全面進攻。

反觀美的與海爾。

雖然美的內銷、外銷依然霸榜,但是卻面臨增長乏力和可持續性問題。

而海爾1-2月主要靠推出高性價比機型快速搶佔市場份額,隨著材料成本的上漲,利潤與可持續性也存在問題。

例如海爾價格最低的1.5P“節能風”二級能效變頻空調,2月線上零售均價僅2009元,甚至還低於美的三級能效促銷機型。

空調零售價格統計

最後再看三家企業的估值,按2020年格力200億淨利潤算,當前PE約18倍。

美的按260億淨利潤算,當前PE約22倍。

海爾按80億淨利潤算,當前PE約35倍。

格力的安全邊際優勢顯著。

總的來說,格力今年及未來的潛力並不亞於美的和海爾,同時擁有更高的安全邊際。

對於格力的未來,切勿急下定論,風物長宜放眼量,平蕪盡處是春山。

4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重注“智慧家庭”,海爾智家如何迴應市場三大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