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3月24日,跨境通(002640)釋出公告,以20.20億的價格出售帕拓遜100%股權。各受讓方增持的股權比例及對應的交易價款金額如下:

不過,相較於首次公告,新增的受讓方中出現了位元組跳動(量子躍動)的身影。不到一個月前,位元組跳動同樣是透過量子躍動入股了獨立站大賣斯達領科。

位元組跳動的頻繁動作,印證了其2021年將在跨境電商業務發力的傳言。而同樣參與帕拓遜交易的小米,以及阿里、騰訊、京東等網際網路大廠,也早已把觸手伸向了跨境電商領域。

跨境電商儼然成為網際網路大廠競速的一塊新戰場。

東南亞電商一哥之爭

國內網際網路發展至今,平臺思維已深植於各大巨頭的發展戰略中。因此,海外電商平臺自然成為各網際網路大廠最熱衷佈局的領域。

而歐美市場早已被亞馬遜、eBay等平臺牢牢佔據,硬碰硬顯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於是,各大巨頭紛紛選擇在東南亞、俄羅斯等新興市場佈局電商平臺。

根據公開資訊,阿里巴巴2016、2017年先後投資了Lazada、Tokopedia;騰訊則在2017年成為Shopee母公司Sea的第一大股東;京東2018年投資了越南電商平臺Tiki;小米2019年推出印尼電商平臺ShareSave;新浪則投資了俄羅斯電商平臺Surprise。

不難發現,除新浪外,其他網際網路巨頭均扎堆在東南亞市場。

一方面,東南亞6.4億人口分佈在四個時區和11個國家,部分國家是由島嶼組成,是當前全球中幾個尚無網際網路領導者的主要電子商務市場之一。

另一方面,東盟已經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經濟總量接近2.6萬億美元。淡馬錫預計東南亞電子商務產業規模到2025年將超過1000億美元。

東南亞電商市場的巨大潛力吸引巨頭們扎堆於此。根據webretailer資料統計,東南亞日方訪問量前五的電商平臺中,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投資或控股的就佔了四位,簡直就是國內電商大戰的分戰場。

目前,東南亞電商市場基本處於Shopee、Lazada、Tokopedia三分天下的局勢。

Shopee走的是低價的C2C模式,偏向於淘寶;而Lazada走的是較為高階的B2C模式,主打自營品牌,並且自建物流體系,更像是國內的天貓;Tokopedia也是C2C模式,但只專注於印尼市場。

在疫情倒逼下,消費者購買力削弱,便宜成為大部分東南亞消費者在購物時的最主要標準。因而在2020年,Shopee在移動端綜合排名、網頁訪問量等多項資料超越Lazada,有成為東南亞電商一哥之勢。

據Sea財報,Shopee 2020年GMV達到354億美元,同比增長101.1%。

物流、支付基建“卡位戰”

除了平臺之外,支付、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國內網際網路巨頭所熱衷的,尤以阿里巴巴為甚。從淘寶到支付寶,從菜鳥到阿里雲,阿里的基礎設施邏輯貫穿始終,在跨境電商領域同樣如此。

前端主要是收單,對應的機構有PayPal,Visa,Mastercard等授權的第三方收單機構;中端主要職責是分發,對應機構主要是PayPal,WorldFirst(萬里匯)和Payoneer;後端主要職責是結匯和發單子,對應的機構主要是外管局批准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和央行批准的跨境人民幣支付機構。

目前,阿里投資了跨境支付基礎設施服務商空中雲匯D輪,並透過螞蟻金服7億美元全資收購WorldFirst(萬里匯)。此外,阿里還與本地支付平臺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打造多個本地化錢包,如印度尼西亞Emtek、馬來西亞Touch'n Go等。

而老對手騰訊在阿里投資前已參與了空中雲匯的B輪和C輪融資。此外,騰訊還陸續投資印度尼西亞Go-Jek、越南ZaloPay、澳大利亞Afterpay等近十家境外支付機構或支付技術公司。

在國內支付市場,兩大巨頭各自為戰,競爭激烈。而走出國門,如何更好地適應本地化市場,響應當地金融監管要求,如何將現有分散的支付錢包形成聚集效應,最終建立跨國清算網路和收付體系成為兩大巨頭的重要挑戰。

物流方面,阿里的對手則換成了京東。

首先,阿里仍然延續了國內的策略,透過菜鳥構建一張物流網。目前,菜鳥國際已在多個地區建立eWTP試驗區,包括物流、通關、貿易、金融等一系列供應鏈設施和商業服務。

據瞭解,菜鳥現有231個跨境倉庫,300多條跨境專線,每週50多架次包機,配送範圍可至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

而京東,則在2020年投資了大健雲倉。大健雲倉是歐瑞思丹公司旗下從事大件商品出口的B2B交易平臺,手握市場上十分緊缺的海外倉資源,其自建管理的海外倉面積超過23萬平米。

在國內,京東的自建物流是其區別於阿里系電商的最大殺手鐧。而京東物流的核心是倉配網路模式,目前其物流倉配網路佈局面積全國最大,已超過2100萬平方米。

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京東選擇大健雲倉作為投資標的。

借頭部賣家切入供應鏈

相較於阿里、騰訊更多專注於跨境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小米和位元組跳動則選擇投資跨境電商賣家。除了前文提到的帕拓遜,小米還投資了追覓科技,位元組跳動則選擇了斯達領科。

先說說小米,它是一家以手機、智慧硬體和IoT平臺為核心的網際網路公司,兩大戰略重點分別是小米手機和智慧家居生態。

2020年,小米手機的全球出貨量約為1.478億部,國內市場出貨量只有3900萬部。也就是,其去年的海外出貨量超過1億部。

因此,對於小米手機而言,拓展海外銷售渠道是重中之重。

而帕拓遜透過多年深耕品牌,產品研發,在很多國家已經形成很強的品牌認知度。接盤帕拓遜,小米將可以很好利用帕拓遜的海外品牌影響力和海外銷售渠道,實現更多的海外市場份額。

此外,小米還投資了追覓科技,其主要產品包括吸塵器和吹風機,完美契合小米的智慧家居生態。2019年,追覓科技首次進軍海外市場,其海外銷售份額就超過4億,其無線吸塵器在西班牙、韓國等多個國家有較高的品牌認知度。

再來看位元組跳動。坐擁國內抖音和國外tiktok兩大流量入口,位元組跳動想做電商已經不是一天兩天。

去年,位元組跳動已經在抖音上嚐到了甜頭,抖音電商2020年全年GMV超過5000億元,比2019年翻了3倍多,已經超過淘寶直播的4000億和快手直播的3812億。

果不其然,僅最近一個月,位元組跳動就陸續投資了斯達領科和帕拓遜。

但不管是抖音還是tiktok,直播電商始終有一個掣肘,就是供應鏈體系。而這,或許正是位元組跳動選擇在供應鏈方面具有優勢的帕拓遜以及斯達領科的根本原因。

結語

過去一年,跨境電商憑藉疫情期間的逆勢表現,吸引了包括網際網路大廠在內的大量機構注意。資本化已成為跨境電商行業的大勢所趨。

縱觀各網際網路大廠在跨境電商的佈局,一方面,是基於自身優勢業務,將業務邊界拓展至全球,例如阿里佈局全球物流和支付網路、京東佈局海外倉等等;另一方面,則是針對自身短板,希望透過投資併購來彌補,例如騰訊透過Shopee實現了“電商夢”,位元組跳動完善自身的供應鏈體系。

可以預料,隨著跨境電商的“出圈”,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資本和網際網路大廠投入到該領域。而這些巨頭和資本的進入,必然會加速行業整合。對於跨境電商生態的中小參與者來說,可能需要好好思索,如何才能避免被洗牌出局。

13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詐騙華爾街20年650億!龐氏騙局竟是納斯達克主席操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