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90後創業者被資本推到了臺前,在全民創業的熱潮中,享受著半壁屬於他們的舞臺。聚光燈下,有人憑藉自我營銷的好本事一炮而紅,也有人看上去是要真的做一番大事業。2014年前後的兩年,是90後創業者集體對外展示的黃金時代。
天下熙熙攘攘,皆利來利往,這群所謂的創業明星在90後得到以真格、IDG為首的年輕基金的關注,很多資本開始尋求和押注90後創業者的未來,他們甚至不關心產品或者商業模式。
90後創業者到底和前輩有什麼不同?網路普及帶來的多元思想、物質豐富帶來的自我中心和拜金主義,這些曾一度貼在80後身上的標籤又一次貼在了90後身上。若要讓90後創業者自己描述,他們最首要的特徵,大概就是對貼標籤這種行為的厭惡。但在商業世界裡,無論他們怎樣辯解,怎樣試圖脫離“90後”,所有資本和大公司仍然迫切渴望了解他們,給他們下定義,因為他們代表著未來。
2014年9月,我當時所在的雜誌《財經天下》週刊以“生於1990s”為主題,採訪了13位90後CEO,與他們進行了非常自由而深刻的交談。
他們性格各異,有一點卻出奇一致:敢於挑戰規則並對自己充滿信心。這份張狂很難說是優點還是缺點,只能說十分難得。
一年後,“90後CEO ”的標籤不再特殊了。以王凱歆和馬佳佳為代表的90後CEO,陸續走進關門、資金鍊斷裂、商業模式轟塌等困境當中。
這些故事已經不稀奇了。
最近,我突然想起來了當年採訪的這13位90後,我想知道,5年過去了,在即將告別這個寒冬之中,他們的公司活得怎麼樣了?
於是我翻出了當年的報道。並且查詢了一下這些人的公司現在發展得怎麼樣了。一點也不出乎意料,大多數公司已經倒閉,或者處於股權質押狀態。因為當年創業時很多人還是學生身份,所以他們當中幸運一點的,繞過了這段“探險之旅”,繼續求學,畢業工作。其中的北大畢業生向仁楷目前是Google的一名工程師。
其中的少部分人還維持著公司的運轉。但就現在來看,這些公司創造出的需求並不像當年看上去的那麼必要。更多的人“消失”了,公司已經登出,媒體的報道中也沒了他們的身影。這些年輕人們曾經激起的浪花,很快地消失在時代的波瀾壯闊中。
五年後,回頭去看他們當年的“豪言壯語”(節選),感慨萬千。
1 馬佳佳:我們是沒被閹割的一群“正常人”
原名張孟寧,1990年出生,2008年雲南省高考語文狀元
2012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
2012年6月,化名馬佳佳,意為“馬甲”,在中國傳媒大學附近開了情趣用品店“泡否”
2013年4月,參加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泡否公司第一次出現在主流媒體的視線中
2014年2月,赴深圳萬科演講,丟擲“90後不買房”觀點
Q:你怎麼看“不了解90後就會被時代拋棄焦慮症”?
A:這事我稍微科普一下。先搞懂新生代有哪些型別,才能提煉出型別化的痛苦,才有型別化的戰役,才有得可聊……比如屌絲的合理化(小米乾的事,便宜→年輕),比如女生對傳統男權的解構和漠視(不乖→個性),比如同志人群代表的性別多元化(禁忌→接納→潮流),比如二代對上一輩控制的掙脫與重建(附屬→自我),或者文藝逼的環球嚮往(生活與職業的重新定義),等等等等。這些人群的需求和目標很多時候還是互斥的,一鍋端遲早要打起來。
xx後這個詞,你看我現在都沒法講出來,怕雷到,一個詞被說多了就會顯得土,就說新生代吧,新生代是這塊土地上唯一的天然的樣本,他們是自由的、是全球化的、是沒有經歷過閹割的一群“正常人”。“正常”這個詞真的挺寶貴的,現在之所以颳起這些風潮,全都是因為以前那個時代不夠正常,或者說很不正常。
我最近參加的中歐創業營也有這個感覺。這裡實行的是淘汰機制,只有兩個90後。但有人說了,淘汰誰也不能淘汰90後,淘汰90後我們來這幹嘛?你們這幫人我們隨時能夠見得到,我們來這幹嘛?我們有這樣的功能,就是幫助了解這個世界,就像我們拿著這個世界的鑰匙一樣。這個時代在創造一種新的東西,每個新生代都有這樣的便宜可佔。
這是時代紅利。現在有一塊要沉的大陸和一艘船。所有新生代都生在這艘船上,不管你的父輩在那塊大陸上都有啥,在這個世界,評價體系、遊戲規則、人員構成都和大陸不一樣。很多工業社會的人就想往船上跑,因為他們意識到工業社會的紅利被吃完了。也就是說,現在再擠入工業社會的體系,不會再有什麼大的前途。
在船上待著的,就別往下跳了。二代趕緊利用資源和能力給你爸佔個好座,屌絲就更別沒眼力見的看著陸地大就往外跑,有船票可能是你人生中唯一一張牌。地上的人到了船上,不知道船上的人怎麼生活,就要一點點觀察、學習、模仿。所以,經常逮到一個原住民就像逮到寶一樣。船上會充滿著原住民、遊客、賣票的、賣黃牛票的……
所謂的網際網路原住民語境,大抵可以看作是網際網路亞文化語境。多看看《萬萬沒想到》、《屌絲男士》和即將推出的知名直男馬佳佳導演的《暫時保密》什麼的,當成學外語一樣看。
Q:創業算是你順應“時代紅利”的選擇嗎?
A:幾乎是本能的反應吧。魚離不開水,哪有水一定自然會遊向哪。我見過很多創業者,他們在創業之前大抵都經歷過價值觀的崩壞和重組。年少得志的人可能在十三四歲就重組過一次。總需要那麼一個時間點,讓你意識到傳統規則和傳統教育的很多原則是反常識的。我大學選了一個無聊專業,每天研究一些《紅樓夢》裡的鞋底是什麼材質之類,這應該是讓我提前反思大學知識傳承意義和價值重組的一個契機。中文系學那些玩意對當下都沒有意義,我很崩潰。這些關我毛事,我要去創造價值。大二的時候我決定乾點別的,開始接觸網際網路圈,商業社會是蠻有契約精神的,你行你上,你牛你壕。和那種需要花十幾年去等待一個被寵幸的機會的體系完全不同。
Q:怎麼看最近針對你的各種爭議?
A:我都有點不知道怎麼回答了,因為它們帶來的話題紅利,讓我們過上了更加牛X美好的生活,以至於開心得都忘了他們的存在。非常感謝,笑納了。
我既認為這是好事,又覺得有些遺憾。大部分的爭議,不管是挺的還是黑的,由於傳播的扭曲和失誤,都有點牛頭不對馬嘴,沒法針尖對麥芒的打一仗。黑到死,人們記住的只是有人在黑黃太吉和馬佳佳,卻沒人記住是誰在黑?他們不好,那誰好?好演員就那麼幾個,很難創造一個更加強烈的形象去蓋過他。雕爺去搞烤串了,黃太吉去開火鍋了,馬佳佳都成直男了,他們卻還沒有上位成功,當事人卻享受著話題紅利幸福又滋潤。這句話是我微博粉絲說的:作惡是道德問題,損人不利己就是智力有問題。只有正推力的人生就像坐上了綠皮火車,但一旦擁有了正負相抵的力,就像坐上了磁懸浮。我從來不敢給別人挖坑,鬼知道會不會變成對方的跳板。網際網路時代,哪有什麼負能量。
Q:你在營銷上的敏感來自什麼地方?
A:營銷?一切產業皆媒體,一切內容皆廣告,羅永浩在營銷麼?他是最最最牛X的相聲演員,這些東西早就不是市場營銷的範疇了。至於敏感來自於什麼地方,如果要說實話,那就是天賦。我會說話的時候就懂押韻,2歲識字,4歲自由閱讀,8歲發表文章,十三四歲就很深刻,十八九就能寫現在看起來也超靠譜的戀愛寶典,高考還能靠研究試卷把主觀題答滿分了,這就是我拿的一手牌,也就是天賦。再基於天賦去技能化,把技能商業化。不看手牌就研究打法蠻可怕的吧……其實絕大多數人都在這樣幹。有極強的同理心,能感知到別人在想什麼,然後有能力把語言組織出來,那就是一個能寫踩G點的作家,不見得要寫文學作品,可以是寫了一個人,寫了一家店……是不是太飛了,呵呵。
如果要聊敏感度的問題,網際網路時代的人才,最大的軟實力就是sense,可以是感知力、審美力等。
Q:對你來說,100分是什麼?
A:有人說我沒有產品。這個事兒我不迴應。我只能說我們在做產品了,只是還沒對外說。我當然知道要有產品,但當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一個路人甲90後,去做一個品牌不現實。你要先成為明星,起一個時代性的範兒,你才有足夠的資源讓你去調配,去做時代性的事。
我創業也進入過誤區,覺得就應該做情趣用品這個行業,這個想法是一個大坑。直到去年6月,我的投資人楊寧對我說,你不要care你的數字和營收,只要照著你的方向,把你們這種強大的、獨特的世界觀發揚光大,就會到達一個很高的高度,但不要透支你的人和你的關係。
現在,我確信我們商業的本質是創意,跟情趣用品行業無關。之前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不做電商,也有很多人push我,幫我做電商網站。但我根本就不想做,我本能地排斥這件事。我們是牛逼的創意團隊,為什麼要去倉庫裡做這些活兒?我應該寫文章,而不是快遞單。我不是要立足情趣用品行業,而是要立足我們的價值主張,去每個行業做點事兒。
套用一下李善友顛覆式創新的理論,在顛覆式創新裡,本要從a點要到b點,走到一半哐當扭頭了,到了c點,從c點出發哐當又扭頭了,到了d點,從d點再出發,到最後可能碰到f點,也可能是g點。我們想過做社群、做導購、做商城、做解決方案,我電腦裡還放著一大堆沒采用的UI。天知道明年會發生什麼。當然,目前看來,社群最有價值。羊毛出在豬身上,使用者就是資產。我們的模式很簡單利落,鮮明的價值主張+垂直的社群+極致單品,媒體、產品、意見領袖的品牌閉環。小米模式的升級,這是阿里的總參謀長曾鳴教授說的,哈哈。
Q:對上一代年輕人如春樹上《時代》封面怎麼看?
A:挺好的,我覺得有一天我也會上的,像春樹、韓寒一樣。
2 高陽 屌絲逆襲有太多工具
生於1990年
SegmentFault社群 創始人兼CEO
創業年份:2012年 2018年:公司已完成A輪融資
我最早接觸電腦是在小學三年級,但真正把我跟世界聯結起來的是社交網路,2007年我在《電腦報》上看到關於王興的報道,我以為校內網還是他的,就註冊了‘校內’和‘飯否’兩個賬號。那時我18歲,讀高三,還沒想明白自己想幹什麼,也很牴觸高壓的學習環境。我開始嘗試著用社交網路去結交一些我生活中原本認識不了的人。我把認識的人想成一個一個的點,人跟人之間會產生很多聯絡,組成一張網。一旦加入社交網路,認識陌生人其實是很快的。
在傳統行業,你就是一顆釘子釘在那兒了,在網際網路上你會有更多主導權。國內外很多傳奇的例子發生在網際網路上,扎克伯格、王興、許朝軍等,這些角色會讓你產生聯想,刺激著不少人的心絃。
最開始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向很多程式設計師主動發私信,問一些現在看來很二的問題。在剛開始的社交網路上,大家很開放,願意幫你。這是一個正迴圈的開始,看到共同好友越多,就有越多的人加我。後來我開始寫部落格,研究一些網際網路產品,慢慢學會使用各種工具。一開始是有什麼不懂馬上去問別人,之後就是大量利用搜索引擎,搜尋、篩選、鑑別,這對我來說是個完整的探索和學習的過程。
2008年,我高考沒考好,找了份物流公司坐辦公室的工作,不為別的,這份工作可以讓我一整天對著電腦。我用一年多的時間,花了很多心思在網上認識朋友。當時Facebook、Twitter還沒有被封,我在那上面認識了很多程式設計師、公知、留學生。網路的好處是讓每個人變得平等,哪怕我的知識和地位在現實生活中不足於跟他們對話。在社交網路上,我通過搜尋引擎快速消化知識,然後參與到他們的討論中。等到後來我工作、創業時,這幫朋友差不多都已經是各自領域裡的小高管,我從他們那裡得到了很多幫助。
之後兩份工作就都與網際網路相關,兩家公司的老闆分別通過人人網和LinkedIn找到我。我在兩家公司待的時間都不到一年半,但積累了很多方式方法和人脈關係。創業的想法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清晰的。從2008年開始,我就在關注那些跟我同年齡段、比較能折騰的人,有微信以後拉了個微信群,叫“喪心病狂的90後”,到現在積累了七八十個人,遍佈各個行業,這群人會促進你不斷學習,跟他們在一起我感覺我更像80後,但是在創業這件事上,我幾乎沒有什麼包袱。2012年兩個合夥人決定去杭州開公司,我打包了幾個行李就一起過去了,就這麼簡單。
我們辦的網站叫SegmentFault,定位為中文開發者的問答社群。開發者是中國最有創造力的人群,中國真正在程式設計的人群可能在百萬量級。在SF之前,開發者社群有很多,大部分產品在我看來比較滯後。年輕一代有年輕一代的交流習慣,技術問答社群會更適合年輕開發者的習慣。
從技術做起,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力,甚至改變網際網路。最好的例子是我們2012年“世界末日”前一週組織的黑客馬拉松。那時候我們團隊只有3個人,要辦一個全國性的黑客盛事是很難想象的。幸好當時我在圈子裡的人脈比較廣,很多朋友都相信我能做好,捨得為我牽線大公司,最後我們找到了百度合作。那是百度第一次跟我們這種創業小公司合作做一個超大規模的活動。還是印證我之前的觀點,大公司開放給小公司一些機會,才能打造出網際網路的生態鏈。這也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看得到抓得住的機會。
3 王璐 醜的東西沒必要存在
生於1990年
Diana Wang高階定製時裝創始人;Diana Mylike Club CEO
創業年份:2009年 2019:活躍在媒體通稿中,感覺現在的定位是一個網紅、富二代名媛、微商
“每個人都需要對自我有個定位,我就是一個特別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我從來沒想過給別人打工,一開始就知道自己過不了公司人的生活。
都說90後創業潮,在我看來90後創業都沒能趕上大時代,中國人口紅利和改革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的時代也已經過去。現在中國人的吃穿用行都進入轉型期,只有做生活方式是一片藍海,而我最擅長的就是生活方式。
醜的東西沒有存在的必要性,這是我從小堅定的理念。我不反對消費價格昂貴的物質,物質可以讓你變得更美。我到倫敦城市女子學校讀書,第一個原因是它的校服很漂亮,像我小時候看的電影《哈里·波特》裡的校服;第二個原因是它是精英女校,會通過各種各樣的課程把學生培養成上流社會淑女,懂得審美。審美的東西能夠創造出生活力。
說句實話,我的時裝客戶裡有很多都是土豪,年紀比我大很多。他們開著賓士BMW,資產過億的不在少數,但是他們不懂得怎麼生活。我優秀的教育背景能夠天然地吸引他們,我會英文和法文,學了十幾年鋼琴和舞蹈,我的穿著談吐也很精緻,他們首先會因為我的外在認可我。我的品牌和那些到處開著門店的奢侈品大牌不一樣,我和客戶首先會成為朋友,其次我才能對別人的時尚品位、生活方式給出建議。我賣的不僅是衣服,還是我個人的價值。
我的客戶大都來自我的社交圈子,而我社交圈子的起點是我15歲時去英國讀書。那裡的學費不便宜,不過對我來說完全值得。在英國的年輕留學生裡,根據生活方式也分一個個小圈子,我在那幾年認識了一批90後富二代。大家都是同齡人,青春期一起長大,也都不太清楚自己未來會做什麼,交往主要憑意氣相投。但等我回國開始創業,那時候打下的人脈基礎幫助我做成了很多事情。19歲那年我在搜狐做了一檔超跑節目,當時打的算盤是新媒體門檻低,比電視臺容易合作。情況確實如此,合作談成了,不過跟搜狐這樣大的平臺一起做事,必須得提供他們沒有的資源。
我的能耐是能夠為每期節目借來名貴跑車,對其他人來說這可能很難,對我來說,就是跟那些富二代同學打聲招呼的事兒。
問題是,那時候大家還小,心思單純,借用資源不會有心理負擔。等到我在生意場上待得越來越久,我必須想著我能夠回報人傢什麼東西,人脈在我看來是最大的資源。我的每一個專案都會成為我積累人脈的蓄水池。它們給我帶來一個個身份,以這些身份,我的社交圈子越來越擴大。
社交就跟談戀愛一樣,要付出精力、時間,我並不否認我目前的成功主要是因為社交能力,我設計的時裝作品跟國際上那些大品牌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好在我還年輕,還可以不斷進步,重點是,要在社交圈子和學習能力中掌握一個最佳平衡。
換句話說,一定要認識真正對自己有意義、有價值的人。一段時間裡,我聯絡很熱絡的朋友不會超過15個,我喜歡跟那些真正能教我東西的人在一起。他們都在生意場上混跡多年,有一肚子人生經驗,喜歡以前輩的姿態教導身邊的年輕人。我會把我對品牌的規劃想法告訴他們,他們也會很直接地告訴我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這些人中有我的客戶,也有我在其他活動中認識的人。我會參加黑馬營的活動,會去長江商學院進修,這些都能幫助我認識到厲害人物。
把社交跟生意結合在一起是有一點累。商業行為遍佈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你可以看看我微信朋友圈裡發的內容:都是在展示自己的資源,對別人說“我能為你做什麼”這件事。我不會發特別個人情緒的東西,要想成為一個成功人士,經營自己要像經營品牌一樣。
4 楊柏寒 我知道三線城市的所有潛規則
生於1990年
上海安炫傳媒區域總經理/泉州咖啡館店主
創業年份:2013年 2019年:公司已倒閉
Q:為什麼創業?
A:男人應該有自己的事業,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這樣的。
Q:泉州有很多公司二代年紀跟你差不多,你做生意跟他們打交道多嗎?
A:正相反,我的工作是跟一代打交道比較多,現在泉州絕大多數企業都是創始人在掌管。他們不會覺得我屬於太年輕的年齡層,因為我說話做事比較穩重,不是他們理解中的90後。
Q:覺得你所處的創業環境怎麼樣?
A:泉州屬於三線城市,很多東西已經飽和,對一些新穎的東西泉州人還沒有那麼開放的接受。只有服務業,比如餐飲會好一些,這點比一二線城市差很多。但我覺得資源和機會是平衡的,對於小城市來說,它有它的好處。很多東西都在培育,你能夠堅持做新的東西,到後面大家都會找你。
Q:你覺得自己現在做得怎麼樣?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A:咖啡館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錯,大家都喜歡,廣告公司我在盡力,這個行業還在培育期。核心競爭力的話大概是我的態度吧,做咖啡館和做廣告我都強調有態度。
Q:創業過程中你最害怕什麼?
A:所有計劃外的事情。我是一個做事情之前要花好幾天把能想到的意外都考慮進去的人,最害怕比最壞更壞的狀況。這種情況當然有遇到過,好在有些東西逼到絕路上總會有辦法解決的。
Q:怎麼看買房這件事?
A:買車比買房重要。買車可以把你的生活圈擴大,帶來更多生活上的情趣,對生意來說,買車還能撐門面,讓你賺更多錢。
Q:如果這次創業失敗了你會怎樣?
A:收拾收拾柴禾,看怎麼東山再起唄。
5 向仁楷 把貨賣給00後
生於1992年
長頸鹿科技創始人、CEO
創業年份:2013年 2019:創業失敗後出國留學,現在Google 工作
Q:創業結果偏離你的預期怎麼辦?
A:我思考過各種情況,各種情況之下都覺得這是個好東西。它很酷,很有用,經過市場的考量,大家都很迫切需要。為什麼會偏離預期?
Q:創業過程中你認為自己做的最牛的一件事?
A:從對Mac一竅不通到獨立完成了iOS客戶端的製作。
Q:你覺得90後創業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劣勢呢?
A:優勢是敢於想象,不會瞻前顧後,也沒有太多負擔,學東西快,幹勁十足。劣勢是所掌握的資源較少,市場經驗不足,對於潛在風險評估不準確。
Q:怎麼看待物質?
A:很重要,是很多事物的基礎,但決定不了它們的高度。
—————— END · Follow 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