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2019年9月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繼續下降,3個月期、6個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利率均值分別下降0.5BP、0.3BP、0.7BP、1.1BP、2.1BP、1.5BP。與前幾個月相比,9月份存款利率降幅加大。
監測資料顯示,2019年9月結構性存款發行量為750只,環比增加36.36%,平均預期收益率上限為3.91%,較上個月下跌8BP。
2019年9月,共有86家銀行發行大額存單,較8月份減少了16家;發行量共626只,環比下降19.23%。從利率來看,9月份的大額存單1年期和3年期利率均值下降,其它期限利率均值則均上漲。
一、 定存利率創年內最大跌幅 3年期降幅最大
監測資料顯示,2019年9月,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繼續下降,其中3個月期平均利率是1.444%,6個月期平均利率是1.703%,1年期平均利率是2.002%,2年期平均利率是2.642%,3年期平均利率是3.335%,5年期平均利率是3.275%,環比8月份分別下降了0.5BP、0.3BP、0.7BP、1.1BP、2.1BP、1.5BP,整體創今年最大跌幅,3年期存款利率降幅最大。目前3年期及以內期限存款利率已經跌至今年3、4月份的水平,5年期存款利率則跌至一年前水平。
9月6日,央行宣佈自9月16日起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10月份將分兩次對部分銀行進行定向降準,分別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1000億元;9月份1年期LPR利率下降5個基點至4.20%,連續第二次下降,5年期以上LPR利率維持在4.85%。在這種背景下,融360大資料研究院分析認為,雖然9月份為三季度最後一個月,但是銀行的資金面整體寬鬆,存貸款息差在收窄,負債端成本偏高,銀行調低存款利率在情理之中,未來有進一步走低趨勢。
二、 城商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大幅下調 國有銀行略有上調
監測資料顯示,9月份,城商行和農商行的各期限存款平均利率差別不大,均處於較高水平,大型國有銀行的3年期以記憶體款平均利率也比較高,但是5年期存款平均利率要明顯低於城商行和農商行,股份制銀行的各期限存款利率則依舊處於墊底位置,與其它三類銀行有較大差距,3年期和5年期利率與其它型別銀行差距最大。
從各類銀行的利率調整來看,9月份大型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整體是上調的,股份制銀行和農商行的存款利率變動不大,但城商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明顯下調,3個月期、6個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平均利率環比分別下調了3BP、2BP、2BP、4BP、6BP、9BP,這也是9月份各大銀行存款平均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般來說,銀行規模越大、網點佈局越廣、客戶越多,拉存款的難度就越低,存款利率就低,反之亦然。所以城商行、農商行的存款利率往往要高於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不過近幾年國有銀行攬儲競爭激烈,存款利率力壓股份制銀行,股份制銀行則憑藉良好的金融服務、多樣化的存款及理財產品、龐大的對公及私人銀行客戶來吸攬資金。
三、 定存利率銀行排名:上榜銀行均為城商行、農商行
監測資料顯示,2019年9月,68家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均值排名中,漢口銀行、湖北銀行、泉州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天津農商銀行、武漢農商銀行這6家銀行的1年及以內期限存款利率並列第一,3個月期、6個月期、1年期存款利率分別為1.65%、1.95%、2.25%;泉州銀行、天津農商銀行、武漢農商銀行、西安銀行、崑崙銀行這5家銀行的2年期存款利率並列第一,為3.15%;西安銀行的3年期存款利率最高,為4.26%;泉州銀行的5年期存款利率最高,為4.80%。各大銀行的3年期、5年期存款利率分化明顯。
從地區來看,湖北地區的銀行存款利率普遍偏高,漢口銀行、湖北銀行、武漢農商銀行的各期限存款利率均位列前茅。
從銀行型別來看,各期限存款利率前十名的銀行均為城商行或農商行,可見小型銀行攬儲競爭異常激烈。
四、 存款利率城市排名:武漢、天津、無錫、上海存款利率居前列
定期存款利率按照城市進行排名,9月份,3個月期存款平均利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武漢、無錫、哈爾濱;6個月期存款平均利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武漢、無錫、上海;1年期存款平均利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武漢、上海、無錫;2年期存款平均利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天津、無錫、武漢;3年期存款平均利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天津、上海、無錫;5年期存款平均利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天津、上海、無錫。
1年及以內期限存款利率,今年以來武漢一直位居先列,2年及以上期限存款利率,9月份天津則拔得頭籌,此外,無錫、上海地區的各期限存款利率也都比較高。
3個月期存款平均利率最低的城市是西安,6個月和2年期平均利率最低的城市均是東莞,1年期平均利率最低的城市是長春,3年和5年期平均利率最低的城市均是珠海。
五、 結構性存款規模略增 收益率下行趨勢明顯
根據央行資料顯示,2019年8月中資全國性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總規模為10.46萬億元,環比小幅增長0.19%。其中中資大型銀行的結構性存款規模為3.51萬億元,環比下降0.87%,佔比33.54%;中資中小銀行的結構性存款規模為6.95萬億元,環比增長0.87%,佔比66.46%。
結構性存款規模在2018年初迎來快速增長,2019年2月達到11.23萬億元的峰值,此後逐漸下滑,不過下降幅度不大,各月發行規模仍在10萬億元以上。與此同時,中資全國性銀行的各項存款總額一直在增長,結構性存款的規模佔比由2月份的最高值6.74%降至8月份的6.02%。
監測資料顯示,2019年9月結構性存款發行量為750只,環比大幅增加36.36%,招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的發行量位居前三位;平均預期收益率上限為3.91%,環比下降8BP,自6月份以來,結構性存款收益率下行趨勢非常明顯。
9月份到期的結構性存款共1335只,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產品有789只,平均期限為105天,平均到期收益率為3.78%,環比增長2BP,要遠高於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其中匯豐銀行的2款掛鉤基金的結構性存款實際到期收益率最高,均為8.05%;民生銀行的一款掛鉤黃金的結構性存款,預期收益率上限和到期收益率差距最大,預期收益率上限是8.4%,到期收益率僅2%,相差6.4%。
9月份到期的結構性存款中,同時披露預期收益率上限和到期收益率的產品有217只,其中182只產品達到預期收益率上限,佔比83.87%,35只產品未達到預期收益率上限,佔比16.13%。
六、 大額存單多數期限利率上升 規模或進一步擴張
資料顯示,2019年9月有86家銀行新發行大額存單,與8月相比減少了16家;發行數量共626只,環比下降19.23%;發行量排在前三名的銀行分別是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曲靖銀行,發行量分別為64只、37只、32只,發行量多意味著銀行發行的大額存單在期限和門檻方面比較豐富。
從利率來看,9月份大額存單1個月期平均利率是1.641%,3個月期平均利率是1.671%,6個月期平均利率是1.975%,9個月期平均利率是2.175%,1年期平均利率是2.280%,2年期平均利率是3.182%,3年期平均利率是4.150%,5年期平均利率是4.541%。在各品種中,3年期數量最多,18個月期數量最少。
9月份大額存單1年期、3年期平均利率分別下降0.2BP、1.2BP,其它期限存款利率均上漲,1個月期、3個月期、6個月期、9個月期、2年期、5年期平均利率分別上漲1.5BP、0.7BP、0.4BP、0.6BP、0.7BP、5.4BP,5年期大額存單平均利率升至年內最高水平。
發行5年期大額存單的銀行數量不多,大部分銀行的5年期大額存單利率甚至要低於3年期,不過由於樣本少,個別城商行5年期大額存單利率過高,拉高了整體利率水平。
今年以來,在寬鬆的資金面之下,各類穩健型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持續下降,大額存單長期品種的利率優勢開始凸顯,甚至要超過很多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2015年6月大額存單剛面世時,由於門檻高、利率優勢不明顯、大多不能靠檔計息,備受冷落,近兩年因大額存單利率大幅上調,逐漸受到老百姓青睞,規模迎來爆發式增長。
近期,假結構性存款迎來新一輪整治潮,而真結構性存款卻不符合保守型儲戶的心理預期,未來結構性存款規模或將有所下降,屆時大額存單將成為銀行的攬儲利器,規模或將進一步擴張。不過大額存單的20萬元門檻畢竟偏高,只能滿足少部分儲戶的需求。
從不同銀行型別來看,9月份大額存單利率均值整體上從高到低依次是農商行、城商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國有銀行。農商行各期限大額存單利率均值上浮幅度在53%~55%之間,城商行上浮幅度在50%~53%之間,股份制銀行上浮幅度在50%上下,外資銀行和國有銀行除了個別期限利率均值上浮幅度在51%左右,其它期限上浮幅度均在48%以下,其中國有銀行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均值僅上浮43%。
從不同型別銀行利率均值變化來看,9月份農商行、國有銀行大額存單利率均值整體上漲,城商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利率均值則整體下跌。
七、 假結構性存款迎來整治潮 規模和收益或雙雙下降
9月6日,北京銀保監局印發《北京銀保監局關於規範開展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京銀保監發〔2019〕289號),提出了目前結構性存款業務的四大問題:(一)產品設計不合規,(二)風險計量不準確,(三)業務體量與風控能力不匹配(四)宣傳銷售不規範;同時提出四大監管要求:(一)把好產品設計關口,杜絕“假結構”問題,(二)完善業務風險計量,落實審慎監管規制要求,(三)強化衍生交易風險管理,控制業務總量增速,(四)規範宣傳銷售行為,普及理性投資觀念。
10月10日,浙江銀保監局稱,近期未專門發過“叫停假結構性存款”的檔案,但會認真貫徹落實銀保監會有關結構性存款業務的監管要求,通過視窗指導、治理亂象等方式,督促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規範開展結構性存款業務。
10月10日,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開展銀行保險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亂象整治工作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19〕194號),假結構性存款被點名,要求銀行不得發行假結構性存款,不得用以替代保本理財,不得按保本產品宣傳銷售結構性存款。
分析認為,從監管層的一系列動作來看,接下來結構性存款業務將迎來一波整治潮,重點整治銀行違規發行假結構性存款及違規宣傳銷售問題。
根據資管新規要求,銀行不得發行保本理財,非保本理財要打破剛性兌付,過渡期截止到2020年底。為了吸引並留住原來保本理財的客戶,防止存款流失,規避監管,自2018年初開始,銀行大力發行結構性存款,作為保本理財的替代品,結構性存款規模迎來爆發式增長。
根據央行資料,截至2017年底,中資全國性銀行結構性存款發行規模為6.95萬億元,此後快速增長,2018年8月結構性存款規模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2018年四季度,結構性存款規模曾短暫降至10萬億元以下,但2019年以來,結構性存款規模穩居於10萬億元以上。
結構性存款監管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8年二季度,有效制止了不具備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資格的銀行發行結構性存款的行為;第二個階段是2019年9月起,對設計不合規的假結構性存款進行規範整治。在強監管之下,假結構性存款將顯著減少,當市場上大部分都是真結構性存款,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將大幅減弱,屆時結構性存款規模可能會隨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