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型科網企業爭相以近年來最快的速度尋找交易、進行收購和戰略投資
當前,大型科網企業爭相以近年來最快的速度尋找交易、進行收購和戰略投資,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進一步鞏固實力,希望利用不斷創紀錄的估值,成為行業的主導者。今年首5個月,美國五大科企已宣佈19筆交易,是2015年以來同期併購最快的一年。\\大公報記者張博睿
金融資訊供應商Refinitiv最近一次於5月底公佈的資料顯示,今年來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蘋果、Facebook以及微軟已宣佈了19筆交易,這是自2015年以來,每年截至5月底來看收購速度最快的一年。例如,幾周前亞馬遜宣佈就收購自動駕駛汽車公司Zoox進行談判;Facebook在3月份時宣佈了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國際投資,以57億美元收購了印度電信運營巨頭Reliance Jio的股份。
特朗普減稅助巨頭儲彈藥科網企業趁疫情擴充套件收購交易,這與2001年經濟衰退及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情況迥異,當時的科技公司在股市下跌後,基本不再進行大規模收購。投資銀行Lazard科技行業併購顧問John Gnuse表示,此次疫情危機與2008年金融危機,科技公司所遇到的情勢完全不同,特朗普政府對匯回國內的公司利潤減稅,令科技巨頭的現金餘額高達數千億美元。
公開檔案顯示,截至今年首季,Alphabet、亞馬遜、蘋果、Facebook以及微軟這5家公司總共持有逾5600億美元(約4.34萬億港元)現金及有價證券。分析師表示,五大科技公司資金日益膨脹,直接推動了科技企業的併購交易大幅增加。
預計今年內大型科企繼續大舉收購規模較小的科技公司,特別是在雲端計算、遠端協作等疫情期間需求激增的領域。律師事務所Simpson Thacher合夥人Atif Azher表示,許多科企高管沒有等待疫情大流行結束才做交易,而是選擇在當前環境下進行戰略性收購。Azher指出,科技巨頭正試圖找出能領先競爭對手的光明大道,因部分行業存在一些有吸引力的機會。例如大型科企大多尋求收購遊戲及雲端計算等領域的小型初創企業,這些交易預計受益於當前的封鎖措施,以及一些更長期的行為模式轉變,如工作方式轉為遠端工作等。
遠端協作雲端計算初創企受捧今年4月,資訊科技研究公司Gartner釋出了一份研究報告,警告初創科技公司要為被大型科企收購而做好充分的準備。該報告指出,在過去的疫情期間,收購及併購活動等下滑,不過隨著疫情逐漸消退,相關交易活動的步伐將會加快。Gartner高階研究總監Max Azaham表示,大型科企有足夠的現金應對疫情,並且有多餘的資金用於未來一年的收購計劃。
科技巨頭對初創公司強勁的收購勢頭引發了擔憂。研究行業競爭的智庫、反壟斷團體的開放市場研究所法務總監Sandeep Vaheesan表示,這場危機有可能進一步鞏固大型科企的實力,這些公司已經非常強大,但除非採取一些立法行動,否則它們很有可能損害整體市場的健康。
在大型科技公司不斷展開併購交易之際,監管機構日益擔心大型科技公司壟斷市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開始對五大科技巨頭審查,同時也有專業人士提議禁止收入超過1億美元的公司在危機時期進行掠奪式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