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上個月,美國貨幣市場上的美元流動性突然吃緊,隔夜回購利率曾一度從3%左右飆升至10%,為此美聯儲緊急祭出2008年金融危機後沉寂了十年的回購工具進行干預,通過接納合格抵押品投放現金給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以此來緩解其融資壓力。

這次回購連續5天大放水:

532億+750億+750億+750億+658億

5天撒出去3440億!

回購是美聯儲開啟的第一個水龍頭,這也是美聯儲十年不遇的大放水。

2008年金融危機前,回購操作是美聯儲調節流動性的常規做法。金融危機後,美聯儲推出數輪量化寬鬆(QE),致使美元流動性氾濫,商業銀行缺乏繼續參與美聯儲回購操作的意願,美聯儲的公開市場操作也就停止了。

而此次回購操作重出江湖,美聯儲開啟水龍頭再度大放水,也說明了美國錢荒的嚴峻性!

其實從8月份開始,美國10年期和2年期的國債收益率就開始倒掛,所謂倒掛,就是原本10年期的美元國債收益率本應該比2年期的美元國債收益率高,但是現在就出現了2年期美元債收益率比10年期收益率高了,這種利差釋放出的是美國未來經濟將會走向衰退的訊號。

伴隨這種訊號,如果美元債收益率繼續倒掛,那麼未來可能出現三種情況:

1.短端發生規模較大的流動性危機

2.長端利率快速大幅度上行導致股債雙殺

3.貨幣政策不斷寬鬆,短端下行收益率曲線重回陡峭

這三種情況,尤其是第一種將會進一步加速美元流動性緊張,直接導致的就是錢荒!

收益率倒掛如果繼續演繹下去,中長期來看,連續降息以及可能的擴表操作會帶動短端利率下行,未來收益率曲線或終將回歸陡峭。

所以,從市場來看,美元錢荒的情況在進一步加劇,其實美聯儲內部早就有所感覺和預警,並且也早就開始了一系列的預案,從美聯儲5月份的人事調動就能略窺一二,只是當時我們的目光都聚焦在貿易摩擦上,忽略了這一重大變化。

2019年5月底,紐約聯邦儲備市場交易小組負責人西蒙·波特(Simon Potter)突然宣佈辭職,與其一同辭職的還有紐約聯儲金融服務小組負責人理查德·吉納(Richard Dzina),意味著承擔維護美國金融市場穩定的“暴跌保護小組”第一號和第二號重要人物同時離開了聯儲。

當時市場有傳言稱,西蒙·波特是被現任紐儲主席約翰·威廉姆斯(John C. Williams)炒了魷魚的。

西蒙·波特和查德·吉納均是前任紐儲主席威廉·杜德利(William Dudley)的重臣,在而兩人辭職公告中,公開了一些兩人的資訊:

西蒙·波特是於1998年6月加入紐約聯儲,曾擔任紐約聯儲經濟研究部主任和研究與統計小組聯席主管,2012年6月成為市場交易小組負責人。波特在美聯儲的金融穩定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為2009年美國銀行壓力測試的設計做出了貢獻。

查德·吉納是於1991年6月加入紐約聯儲,擔任銀行審查員,2015年7月成為執行服務部副Quattroporte兼金融服務部負責人,負責管理Fedwire(美國支付系統中心的關鍵網路)。

由此可見,波特和吉納分別負責著紐儲的市場交易和市場監測,相當於是美聯儲和華爾街之間最為重要的操盤手。而且波特主管紐儲市場交易以來,代表市場波動的VIX指數持續處於歷史低位(市場穩定的重要標誌)。

而就在兩人辭職後,美聯儲馬上開始驅趕銀行超額存款準備金的動作。

至於現任紐儲主席約翰·威廉姆斯,之前是舊金山聯儲主席,則一直是受到市場質疑,尤其是他宣稱不太在意市場的短期波動,而最近一次他關於美聯儲可能於9月份降息50個基點的公開表態,更是讓市場波動加劇,之後美聯儲不得已公開闢謠。

約翰·威廉姆斯是於2018年6月接任紐儲主席,應該是深受鮑威爾信任和重視的聯儲官員,而鮑威爾是被特朗普提名的,而且也是30年來首位沒有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的美聯儲主席,但是自鮑威爾執掌聯儲以來,來自特朗普的壓力與日俱增,以至於市場對於美聯儲獨立性的質疑越拉越重。

因此,針對此次美元錢荒,除了找尋客觀原因之外,人的主觀原因恐怕也不能忽視,從白宮的特朗普,到美聯儲的鮑威爾的,再到紐儲的威廉姆斯等等一串人名的背後,我們還是能夠嗅到一絲前所未有的不同。

錢荒持續加劇,美聯儲難以抵擋壓力,多名美聯儲官員曾經表示,他們願意再度調降利率,副主席克拉裡達表示,如有必要,美聯儲將採取適當措施,再度擴充工具箱,維持低失業率和穩健的經濟增速,保持通脹水平穩定。

昨天美聯儲又打開了第二個水管!

美聯儲宣佈將要擴張資產負債表。

美聯儲計劃自10月15日起通過每月購買600億美元短期美國國債,將貨幣供應量維持在等同或高於今年9月初的水平,該行動將持續到明年第二季度。

擴張資產負債表俗稱“擴表”,指央行通過購買資產來擴大自身資產負債表規模,以支援貨幣增發的經濟行為。

這一工具也有近10年沒有動用了,美聯儲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就曾多次藉助大規模擴表方式向金融市場“放水”,以刺激當時處於衰退之中的美國經濟。

美聯儲強調,此次延長回購和擴表完全是為了確保貨幣政策效果而實施的技術性措施,並不代表美聯儲貨幣政策立場轉變。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日前也強調,美聯儲不管如何降息都不會進入負利率,擴表的目的是管理貨幣量,絕不能與美聯儲在2008年實施的大規模資產購買計劃相混淆,也不意味著美聯儲重啟“量化寬鬆”。鮑威爾甚至將這次擴表提出一個新的名詞:“有機擴表”。

這基本傳達出三個訊號:

1.美聯儲承認已經進入降息週期,與第一次降息時“不意味著進入降息週期”的表述呈現明顯差異;

2.不管特朗普壓力多大,美聯儲對負利率不屑一顧;

3.QE重回已經提上議事日程,只是推出的時間問題。

鮑威爾的意思應該是想要表達“溫和而健康”地擴表。

但會長認為,降息的結果是“刺激貨幣乘數上漲”以達到提高M2的目的,但這是增加金融槓桿,不符合美國“再工業化”的經濟目標,所以降息的同時需要增加“基礎貨幣”供給,讓美元貨幣“含養量”足夠,從而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發展需求。

也就是說,把增加基礎貨幣數量和控制貨幣乘數“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作用於金融市場,為“再工業化”經濟目標創造更好的金融環境。

單純降息而沒有基礎貨幣投放,會使短期貨幣需求暴漲。貨幣政策單純依靠利率調控,會導致金融短期化趨勢,這種趨勢對實體經濟危害嚴重。

鮑威爾明白,所以提出“有機擴表”的量化寬鬆。

美聯儲未將此次擴表稱為“量化寬鬆”,是因為擔心這會讓人們覺得美聯儲正在抗擊經濟衰退,美聯儲不想發出“情況很糟糕”的訊號。但是這次表達的太含蓄了,擴表就擴表唄,還什麼有機擴表,巧克力味的屎就不是屎了?

從數量來看,雖然美聯儲目前公佈的擴表力度無法與2008年9月金融危機期間的首輪“量化寬鬆”相提並論,但與2012年9月13日開啟第三輪“量化寬鬆”時每月擴表850億美元的力度較為接近。

錢荒不僅是美國的事,還影響到了全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54個國家央行實施了降息舉措以刺激本國經濟的發展,甚至有國家已經進行多次大幅降息。

目前各國的央行已經快要用光常規的貨幣政策工具,並且目前仍在使用那些有限的可以緩解全球經濟風險的根據。再這麼激進地繼續使用下去,若未來的經濟風險更大,那麼各國的經濟或將沒有了這一層保護罩。

歐洲央行最為激進,其創紀錄地將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0.5%,這是歐洲央行的歷史最低水平。也就是說,如果你在歐洲銀行存入閒置現金,不光不能向銀行收取利息,反而要向銀行支付利率。歐洲央行的舉動已經嚴重違背了經濟學專家的意見。

不論是美國金融界各方意見,還是從鮑威爾的“有機擴表”的提法,都可以理解美聯儲未來將會推行量化寬鬆。而更溫和的美聯儲經濟決策,將使得美元走弱,也將支援黃金的進一步堅挺。

手握黃金將是抵禦美元錢荒以及美國經濟衰退的利器!

目前,全球範圍內有十多個國家已經在承接美元荒帶來的風險。

據悉,截至9月底,印度的外匯儲備降至1243億美元。為了進一步應付美元帶來的危機,據報道,土耳其央行正在大舉增加黃金購買量。世界黃金協會的資料顯示,8月,土耳其國庫增持約41.8噸黃金,創下自2002年1月以來達到的最高值。

相比之下,中國央行顯然更踏實,不跟風,不急躁,根據中國經濟的實際情況,按部就班選擇經濟刺激措施。

截至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0924.31億美元。與那些缺乏外匯儲備的國家相比,中國的外匯儲備可以說是相對充裕,所以,中國應對的措施更加有條不紊。

首先是降準。

中國央行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8000億元人民幣,以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降低融資難度。

為什麼中國沒有加入全球降息潮的大軍,而僅僅在近日才降準呢?

這是因為當前中國經濟步伐依舊穩健,尚且還用不到降息這一貨幣政策工具。據最新資料顯示,上半年中國GDP高達45.0933萬億元,同比增長6.3%。遵從客觀經濟規律的貨幣政策主張,使得中國未來的常規控制經濟風險的空間更廣。

其次是儲備黃金。

在過去的10個月裡,中國新增了100噸左右黃金儲備,截至9月底,中國黃金持有量為6264萬盎司(約1775.8噸),為連續第10個月增持黃金。此外,中國7月拋售了22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目前中國持有的美債規模已經創近兩年半來最低水平。

這一賣一買,中國已經把控住主動權。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這叫從容的自信!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網路安全(300229)業績預告:淨利潤同比變動25%至55%,緊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