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止只是遲早的事情。
先說,利用網際網路工具,做互保有沒有價值和意義?
有,非常有。
保險公司們目前的運模式就是從客戶處收取資金,透過投資手段滿足賠付與日常運營成本。
所以保費,我們叫負債端——因為你總要賠付保險客戶;
投資,叫資產端,用來滿足經營需求。
傳統保險公司特別吃人力資源,銷售端就是每天轟炸我們的代理和銷售,運營端就是除了賠付的整套體系。
所以保費貴。
保險公司在最後上市公司中,並不算是盈利能力很強的板塊,因為很重。
所以很多網際網路人對這個板塊蠢蠢欲動
利用技術是否能夠改造如此傳統的行業呢?
從技術決定論角度說,一定是個方向。
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和資料壓縮人和運營成本,這是對傳統保險行業的一次重要革新。
問題是,監管可不這麼想。
首先是互保也是保險,脫離不開保險模式
解決負債端長期,資產端短期的問題了麼?
沒有,互保也是眾人拾柴火焰高。
且,也免不了保險行業,新入局者為存量客戶買單';年輕人給老年人買單的商業模式。
然後是網際網路公司,骨子裡還是要賺快錢。
我看過bp,無一例外都提到了:
在大客戶基數下,拓展業務。
還是流量為王,流量變現的路數。
創始人大家也可以去查,雖然招聘了金融專業人才,但是自己可都是玩流量、玩地推起家的。
在擴張使用者的階段沒問題,使用者數量都蹭蹭的
但是遇到保險行業深水區的時候,實在拿不出什麼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特別是靠營銷手段完成0~1後,開始穩定賠付,賬可是不那麼好看的。
在乎麼?
多數人不在乎,bp上寫的明明白白,上市之後如何如何,市場空間如何如何,賽道價值如何如何。
二級市場套現才是目的。
好經不好好念,資本市場爽了,創業者們爽了,監管可是不會爽的。
金融行業就是這樣,風險經常後置。
掙錢看短期業績,出問題往往n年以後。
互保模式也是這樣,起量很快,新入資金足量,短期不出問題。
一旦增速放緩,運營能力不足,幾年後就會出大問題。
普通人會覺得,“這不沒出問題麼,這麼著急監管幹啥”。
這是對金融行業特點不瞭解的表現。
真要是出問題的時候,投資人套現了,創始人套現了,最後監管和社會買單,已經晚了。
p3p,非法集資,違法募資——過去這麼多年,吃過的虧可是不少了。
監管也不想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