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銀轉債」,AAA,150億,頂格申購
「溫氏轉債」,AAA,92.97億,頂格申購
「恆帥股份(創)」,汽車零部件,參與申購
「共同藥業(創)」,化學原料藥,參與申購
「華綠生物(創)」,農產品加工,參與申購
「科美診斷(科)」,醫療器械,參與申購
ONE · 市場情緒
週五全天兩市成交額7480億,北向流入64.3億,過香江的資金53.29億,市場全線反彈,雖然我還沒有為大家去一趟五臺山,但是市場已經有所表示了,看來紅內褲+封建迷信可以有效的解決大家茫然不知所措的情緒……
如果非要給上漲一個理由的話,我覺得還是漲多了有人想跑,跌多了有人想進。市場就是這樣反反覆覆,雖然財報季來了,但是大部分的企業和之前也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總歸都是人的情緒在作祟。
當然技術派就不一樣了,他們是看技術指標的,用我一臉茫然的技術來解釋就是MACD底背離了,然後左側的在週四進場試水溫了,週五的時候稍微放了點量收了一根來自遠古的陽線,然後觸發了右側的訊號。
這裡的放量只是相較於週四而已,其實量能並不算大,市場漲勢還不錯,可能前段時間老鄉心灰意冷了,所有有點內味了。
我內心沒有波瀾,這波反彈我倒是期望慢慢地走個幾周,拖到4月的財報deadline,於是各種流派的各種招數都使用起來吧,這樣場子就熱起來了,有人氣就慢慢疊加希望(到時候記得別戀戰),投資者最好還是保持清醒,不要頭腦一熱又去追高,小步慢跑不費體力,至於一激動滿倉的,上槓杆的,我保持沉默。
TWO · 關於海公公
2月5日的時候,在《一醬功成萬股哭》裡,我給券商的兩個小兄弟拍了一張照片,那時候海公公的價格是12.12,當時的PB是1.03,進入可買入區域,到本週末收盤價為11.09,PB為0.94。
持股體驗比較差,跌幅10%,整個券商板塊應該屬於被拋棄的狀態,這個跟2個月前各路大V喊得牛市發動機要啟動的情緒截然相反。但是我的邏輯認為,券商作為週期股來看待的話,似乎也沒有太慘的樣子。
當別人都拋棄他的時候,你應該多留意一眼。
翻看近五年的PB走勢,目前破淨狀態,最低是18年的時候,下過0.8PB,那麼距離那裡也不到20%的空間了,所以比較適合長線臥倒等風來的投資體驗,如果我們用類似定投的方式建倉,PB每下降0.05的幅度開始建倉,未來的贏面應該會很大,這裡我做一個表格做一下壓力測試。
這是我的一個壓力測試,這貨跌倒0.8PB的位置,倉位浮虧11%。其實券商板塊整體來說不招人待見,海公公更是因為處罰的事情直接跪了,那麼未來的風險就是要麼從此一蹶不振,要麼就是市場不再有券商的邏輯了,剩下的就是時間風險。
如果未來兩年“大牛市”風再起,海公公PB回到1.6附近,那麼空間有將近70%,這是樂觀地推演,至於什麼情懷啊,基本面啊,我以為就別看海公公了,有可能會真的變成公公……
以上僅作本號備忘分析,不作為任何推薦,請明鑑。
End · 佛繫心態
既然是佛繫心態,那就多看看書,有很多歷史的痕跡被記錄下來,人都是有慣性記憶的(比如這次反彈,我猜測可能白酒還是會被喚起群眾的記憶),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地追蹤你的標的,買入就忘記成本的概念,然後給予一個客觀的估值,不過我們往往很難忘記成本這個概念。
比如某電纜,我在2020年7月24日,以18.587建倉,然後經過兩個財報季,我前段時間以21的價格買入,如果我還是用18那個位置作為錨定點的話,相當於忽略了他自身的成長了,所以就不能有一個新的心態和估值再入場。
至於對或者錯,也只能完成這筆交易再用後視鏡來看了,未來多總結吧。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