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凱摘要:背靠研發大樹,也沒能實現重大突破,新東家能帶來多少利好,實難樂觀。
作者|孜齋
10月11日午間,達安基因一紙公告引發股價波動,午後直線拉至漲停。截至收盤,報11.41元,最新總市值91億元。
達安基因稱,收到控股股東中大控股的告知函,中山大學已與廣州市屬國有企業就中大控股股權變更達成初步意向,該事項尚需報上級部門審批。上述事項若通過上級部門審批,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子公司拖累業績公開資料顯示,中大控股成立於2005年4月,註冊資本約1.75億元。中大控股代表中山大學統一持有校辦企業及學校對外投資的股權,負責經營、監督和管理,並承擔相應的保值增值責任。中大控股旗下擁有30多家全資、控股、參股企業。投資領域涵蓋科技成果轉化、教育培訓、大學服務、出版傳媒等行業。
在中大控股眾多子公司中,達安基因是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於2004年8月上市,成為彼時“高校系”中小板第一股。
達安基因的主營業務處於生物醫藥行業中的體外診斷試劑(IVD)領域,近70%的業務收入來自於試劑類產品。彼時,“基因測序”等名詞還是頗為神祕的,達安基因在市場上處於優勢地位,這也充分放映在其業績上,上市前十年,達安基因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逐年增長,2014年達到1.53億元的峰值。此後,業績開始下滑,2018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0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仍同比上漲,達安基因2018年的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分別同比下滑4.55%、3.17%。
至於營收及營業利潤下降的原因,達安基因表示,原控股子公司雲康健康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自2018年10月不再納入合併報表範圍,另外,控股子公司廣州市達瑞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收入、業績均出現下降。
2019年中期,下滑態勢繼續,營收5.16億元,同比下降35.87%;營業利潤7268.38億元,同比下降7.42%;歸母淨利潤6051.32萬元,同比增長1.61%。
校企改革進入深水區作為中山大學校企業中重要成員,為何此時要放棄實際控制權?
這還要2014年的說起。2014年10月,教育部發布《關於深入推進高等學校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加強學校資產和校辦企業監管,加強高等學校國有資產管理,理順資產管理關係,嚴防借改革之機侵吞國有資產、牟取私利。意見明確提出,禁止院(系)、教師違規利用學校資源興辦企業,杜絕“一手辦學、一手經商”現象。
2017年,中紀委網是對中管高校進行巡視,發現13所高校的校辦企業均涉及“一手辦學、一手經商”的現象。
2018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指導意見》明確了高校不得新辦企業,原有與科研無關的企業全部剝離,“讓教育迴歸教育”,這拉開了高校系企業大重組的序幕。
據渤海證券統計顯示,A股上市公司中,高校繫上市公司共有43家,涉及高校和科研單位18家(中國科學院及其研究所視為一家),大部分均為國內外綜合排名或某領域排名靠前的高校單位。清華大學有紫光學大、啟迪古漢、啟迪桑德、紫光股份、誠志股份、紫光國徽、辰安科技、同方股份等8家上市公司,北京大學旗下有北大醫藥、方正科技、中國高科、方正證券等4家。
依託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研發實力,“高校系”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科技附加值高的領域。從行業分佈看,計算機9家,機械裝置6家,醫藥生物5家,通訊4家,行業分佈較廣。
在上述政策的影響下,高校繫上市公司紛紛進行資產重組,或引入民營資本參股,或設立多家平臺實現對下屬公司控股。如清華大學面對校企改革,通過關聯交易將虧損子公司進行剝離並在集團體系內進行消化,對紫光、啟迪等集團進行控制權轉讓,對同方股份等公司加強控制。
從此次達安基因釋出的公告來看,中山大學的交易對手方或為廣州市屬國有企業,至於是一家或多家交易對手,以及各自的持股比例尚不可知。
在基因診斷大軍中掉隊上市15年來,達安基因的收入規模也算沒有跑輸,2017年營收超過15億元,2018年實現營收14.78億元。2018年獲得政府補助接近3600萬元,是最近三年最少的一筆。
跟當年上市時差不多,達安基因的核心技術還是分子診斷、熒光定量PCR產品支撐收入。達安基因也知道,光靠熒光定量PCR肯定不行,所以也在佈局其它基因業務,比如通過一個子公司研發測序儀,做無創產前篩查,同時還投資了很多專案。2018年11月,達安基因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稱,公司目前有創投專案約200個。
客觀來說,達安基因在基因診斷上還是有些掉隊。目前在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的業務是無創產前篩查,但華大基因和貝瑞基因幾乎佔了70%的市場份額,金域醫學去年宣佈與盧煜明團隊合作,在技術成熟度上建立優勢,留給達安基因的市場似乎有限。而在腫瘤用藥上面,達安基因也沒有更加明確的方向。
免責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