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發展迅速,這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是如何發展形成的,以及未來將有怎樣的發展趨勢,本文將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第三方支付目前主要出現的市場競爭和金融監管方面的問題,通過對電子支付平臺的資金的運營管理模式的分析以及潛在問題的研究,對其未來的發展提出一些見解和建議,在加強第三方支付行業自身理解和持續發展的同時再加上相關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第三方支付必將成為未來主流的支付方式之一
第三方支付當前出現的問題
(一)市場競爭問題
第三方支付現在已經成為電子支付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一面與銀行對接,處理交易結算、資金流通、售後處理等一系列工作,同時另一頭與個人消費者和商戶連線,這樣的雙頭連線方式使交易順利完成,第三方支付平臺起到自身的中介作用。因為其收付的快捷性、信用擔保的安全性以及良好的客服服務等優勢,第三方支付為長期阻礙電子商務的發展的信用和現金流交易方面的解決提供了重要平臺和方案。隨之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其平臺與傳統銀行業務發生的衝突和競爭愈演愈烈。如何與各大銀行在競爭搶佔客戶的基礎上達成合作,以及在和銀行的談判中降低費率成為商業競爭的關鍵。
(二)金融監管問題
中國法律在網際網路金融這類高新科技方面尚無十分完善的條例和規定 , 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業務大多在法律邊緣試探,可以看做是網際網路的“灰色地帶”, 所以如何防範法律風險變成了行業發展的至關之問。第三方支付結算身為非銀行類金融業務,由支付清算組織提供,中央銀行近年來通過對發行牌照來對此進行管理。不幸的是,這些年由於第三方支付業務發展過快導致不同的企業同質化程度高,過度的無序競爭激烈,金融監管部門對支付牌照的管理已經由放”轉“收”,2016 年 8 月的牌照續展時,央行表示原則上不再發放新牌照。同時,央行嚴格加強了牌照管理,對一些本來擁有支付牌照的違規企業進行了嚴查排查,查實企業均吊銷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對違規或同質化嚴重的小型企業進行合併和淘汰處理。據有關資料網統計,至 2017 年底已有 24 張牌照被登出。2015 與 2016 兩年年登出了 5 張牌照,而2017 年排查更是嚴格,總計登出了 19 張牌照。這表示市場上支付牌照正在逐漸減少,剩餘的支付牌照更加珍貴,價格不斷上漲,一牌難求。而那些大型金融機構如京東、萬達、唯品會更是不惜斥巨資購買牌照,這些優質企業憑藉巨大的流量平臺優勢,獲取優質牌照進軍這個平臺。第三方支付的出現給支付體系監管提出了全新課題,各機構與商業銀行網路直接對接致使行業關係混亂,資料的對接不完善,監管層面可利用漏洞較大等問題使現在中國在不斷制定完善相關監管方案。為了便於央行監管,網聯於 2016 年成立訖一開始,就改變了之前直連商業銀行的模式,支付機構能夠對接接入網聯再接入央行的支付清算系統完成整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