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審校:一條輝

十一黃金週,國內普天同慶。

而在一海之隔的扶桑之地,卻有位前首富正在捶胸頓足、後悔不已。

曾經因為挖掘馬雲和阿里被業內稱做孫大聖的孫正義,看著不到一個月內迅速縮水的基金估值,估計連掐死WeWork創始人諾伊曼的心都有了。

此前孫正義經常說,他為軟銀製定了一個30年的計劃,投資願景已經延伸到了300年以後的未來。

如果不是在WeWork上投入巨大、與其牽扯過深,本來早已功成名就的孫正義建立的願景基金第二期早就得到市場追捧。

但最新的融資報告顯示,主要的投資機構尚未就願景基金二號和軟銀簽約。

甚至因為陷入這個爛泥塘,已經導致軟銀公司股價大跌。與今年4月份相比,軟銀當前股價下跌近31%。

因此,日前在接受一家日本媒體採訪時,孫正義表示對自己的投資成績和記錄感到“羞愧和緊張”。

孫正義的WeWork泥潭

曾幾何時,WeWork還是孫正義引以為傲的獨角獸。

2019年2月,在投入20億美金並把WeWork推高到470億估值的時候,孫正義信心滿滿表示,自己又捕獲了一隻獨角獸。

但從WeWork的招股書被公佈那一天起,他的噩夢就開始了。

在十多位高管申請離職、上市時間再三延期後,孫正義實在受不了創始人諾伊曼的渣男屬性,炒了他的魷魚。

問題依然出在盈利能力上。

WeWork的商業模式較為單純,它先以長期租賃的形式租下辦公場所,再進行空間內部軟硬體更新,隨後面向中小企業向外分租。

前期的資本投入是一定的,本來按照預期,隨著入住使用者和市場佔有率的增加,在未來某一個時間節點將迎來翻盤式的大額收益。

可目前來看,前期在租賃成本、翻新成本、收購成本等上面過多的投入,已把WeWork牢牢鎖住。

尤其是2018年,為了吸引孫正義的關注,在諾伊曼的指揮下,WeWork上演了一場狂飆突進的拓展行動。但是,這都建立在花大價錢租賃場地再以低價出租的基礎上。

甚至,創始人還傳聞在中間中飽私囊。

這就變成了所謂的越開展業務越虧錢。這讓WeWork那個美好的前景就像“水中月”、“鏡中花”。

孫正義也對WeWork漸漸失去了耐心。

最新訊息,WeWork剛剛宣佈,將撤回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IPO招股書,原因是公司將推遲上市計劃。

WeWork的估值由年初470億美元的高點一路下跌至120億美元左右,《福布斯》甚至認為WeWork目前只值28億美元。

扶不上牆的WeWork讓孫正義很受傷。

願景基金的“毒角獸”

而其實這不是孫正義在共享經濟上摔得第一跤。

2009年起家的Uber,在WeWork之前,曾是孫正義的“心頭好”。

有意思的是,孫正義在兩個專案上的經歷是一模一樣,讓人覺得非常可笑。

與WeWork一樣,Uber一度經歷“瘋狂”生長,曾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和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

隨著佈局逐漸擴大,2014年7月,Uber正式宣佈進入中國市場。但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個擴張最終以滴滴合併Uber中國告終。

這也似乎也預示了Uber一路高歌的昂揚態勢開始走低。

但孫正義一直看好Uber。他建立的願景基金,第一期就曾對共享出行平臺Uber先後投資了77億美元。

2019年5月10日,Uber以45美元的發行價登陸紐交所上市。而在上市前,為了佔據優勢,孫正義還對Uber還追加投資了10億美元。

本以為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誰想,卻是泡沫破滅的開始。

Uber的商業模式很清晰,從每一筆訂單中收取佣金。它還開創了一種新的運營模式,司機不必是專職人員,只要有車,有時間,都可以為Uber開車賺外快。

但Uber 一直在虧錢。

Uber上市前的IPO招股書顯示,其年虧損金額從2014年的6億美元擴大至2018年的 30億美元。

儘管虧損比率呈下降之勢,但因為快速擴張和低價策略,Uber還是為能扭轉賺不了錢的事實。

因此,即使發行價已定在招股區間底部,Uber 依然沒逃過破發,開盤報 42 美元,較發行價下跌約 6.667%,收盤於 41.57 美元,較發行價暴跌 7.62%,市值縮水至不到 700 億美元,遭遇“開門黑”。

此後,Uber股價一路走低。

9月,Uber股價一度跌至30.67美元,連投資者也開始質疑它未來還是否能實現盈利。

即使孫正義不停的替Uber鼓吹,到處演講,但日漸趨於理性的資本市場,正在對不能盈利只靠“吹”的專案進行自然干預。

不光是WeWork和Uber,另一家孫正義投資的明星公司Slack目前股價也較今年6月的高位下跌40%,並且低於IPO價格25%。

根據券商Daiwa的資料,軟銀願景基金持有Slack 7.3%的股權,這樣的股價下跌就意味著孫正義投資後獲得的幾十億美元收益化為烏有。

而這些從獨角獸變成“毒角獸”的創新公司,現在成了孫正義和一手組建的願景基金心口的“痛”。

屁股決定腦袋

“Uber、WeWork幾乎一文不值。”甲骨文創始人拉里·埃裡森近日在一個活動中這樣表示。在他看來,這兩家公司“一無所有,沒有技術,更沒有忠實使用者”。

對於孫正義來說,現在這些投資還有別的問題。

孫正義投資這些“毒角獸”企業,用的是自己組建的願景基金。

一年多以來,孫正義用願景基金投入了超過80個所謂的網際網路“獨角獸”企業,在創投圈可謂是風光無限。

當下,願景基金給一些看好的高科技公司“天價估值”,擠走其他風險投資基金。而且為了能一步到位,孫正義往往一次性往這些企業中投入大量資金,並且獲得最少20%的大額股權和高額投票權。

這種挑選後期再大手筆進入的投資方式,稱作“孫正義模式”。

可問題是1995年200萬美金投給雅虎、1999年2000萬美金投給阿里巴巴,孫正義都是在沒有賽道的情況下就認準了車手。

後來中國遊戲賽道上的盛大、社交賽道上的人人網、視訊賽道上的PPTV,最早在天使輪、最晚在C輪就拿到了孫正義的錢。

而這些企業後面的表現,也逐漸讓孫正義的眼光成為創投圈頂禮膜拜的物件。

但孫正義變成現在這樣盲目追求高估值的樣子,其實跟組建願景基金有關係。

本來這個基金的出現,就被行業看作是軟銀集團和孫正義正在進行的重大業務轉型。

在孫正義的策劃下,軟銀逐步放棄傳統的實體業務,轉型為一家純粹的科技投資集團。為此,他變賣了美國電信運營商Sprint,另外還將在日本的軟銀公司涵蓋的電信業務分拆上市。

按照孫正義的設想,願景基金投資的眾多科技公司最終會組建成為一個戰略大聯盟,相互共享資源、相互提供協助、在各自領域做大實力。

而他將成為這個“科技帝國”的領頭人。

可是,由於大多數投資人只看短期利益,為了不斷推動基金髮展,孫正義就不得不尋找那些所謂離上市“臨門一腳”的企業,通過入資來達到推高整體估值,最終很快在上市後的股票市場變現。

這樣看似穩妥,但如果獨角獸企業本身有問題,孫正義的願景基金就可能會一敗塗地。

沒想到,這樣的問題逐漸變成現實。

一年多以來,這些願景基金投入的公司,真正能盈利的少之又少,絕大部分還處於虧本賺吆喝階段。

甚至很多企業的現金流慘目忍睹。

這就讓這些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前景很暗淡,甚至有的企業還面臨關門的風險。

因此,華爾街幾大券商此前紛紛下調了對軟銀願景基金的估值。

其中,CLSA這家券商認為願景基金目前持有的資產價值約390億美元,這比該基金在所有科技公司的650億美元的投資總額要少了近一半。

而這個估值在整個投資圈子幾乎是一個公開的“祕密”。

此路不通

其實如果梳理最近10年的投資,你會發現一個可怕的事實。

孫正義早已離開了創投圈真正活躍的舞臺。

過去十年,軟銀在早期領域的投資佈局甚至比不上半路出家的DST。

美國自Facebook開始,Twitter、Square、Airbnb、Uber、WhatsApp、Snapchat……幾乎所有估值或市值過百億美金的超級獨角獸,在C輪融資(甚至更晚)之前同樣都沒有出現過孫正義的身影。

一家靠早期投資確立江湖地位的硬核VC,居然在人類歷史上最活躍的創業盛宴中缺席了、失蹤了。

這中間的原因很簡單。

在取得幾次成功後,孫正義和軟銀迅速從一家銳意進取的創業投資公司,變成了一家追求穩健和收益規模的傳統投資基金。

尤其是在孫正義購買了日本電信的資產後,其表現更加明顯。這也是為什麼他可以打造願景基金還有那些大金主願意投資的原因。

畢竟,對於投資人來說,以利用資金賺取利潤為主的投資基金,當然比那些以扶持專案發展為目標的投資基金更有吸引力。

而最近十年,受益於熱錢的大規模流動,那些有故事的股票和企業得到追捧,這也為孫正義的追求收益的風險投資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退出變現資金保證。

甚至在很多軟銀的投資中還出現這樣的怪現象。

軟銀在投資後,如果發現這家公司問題太多,他們就會將其中幾個指標用較短時間衝到高值,然後引入下一輪的投資基金,從而逐步的套現退出。

至於這家公司以後是死是活,軟銀的團隊就不會去考慮了。

“其實很多專案如果按部就班發展沒問題,就引入軟銀後他們要求加快推進速度,立馬問題百出,最後專案成為資本方的炮灰”。有曾引入軟銀投資的專案創始人這樣表示。

當下日益冷靜的資本市場也表明,講故事已經沒有了市場。

好公司好專案應該是幹出來的,而不是講故事吹出來的。

今天,美國投資機構和公開市場投資人更加看重盈利能力和盈利時間表,對於所謂的商業模式“故事”沒有太多興趣。

實際上,今年新上市的科技公司普遍出現股價大跌,主要原因也是遲遲無法脫離虧損。

因此,那些真正看重專案發展的投資基金,現在反而體現出來了價值。

這也是孫正義現在的路走不通的原因。

如果曾經的投資之神孫正義還不轉變思路和操作模式,他也會跟已經沉淪的其他網際網路公司一樣,成為明日黃花。

畢竟,資本沒有感情。

參考資料

《孫正義:軟銀投資業績遠低於預期 我感到羞愧》 新浪科技

《WeWork中止IPO,孫正義的千億“願景”能如願嗎?》 網易科技

《孫正義走下神壇,大帝錯過了一個時代》 自媒體創世紀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您知否?美聯儲計劃或增購5000多億美國國債,那錢從哪裡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