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有這麼一位投資人,在他投資的公司中,估值超過4億美元的有14家,其中獨角獸有11家。在美國APP Store電商榜單前20中,他投資的專案佔了4個。憑藉這樣出色的投資成績,他連續7年入選福布斯全球最佳創投人榜,最新一次的排名是第7位。

一、關於投資:投錯不要緊,

重點是在對的專案上賺足夠的錢

1.投出14家估值超10億美金獨角獸的關鍵

第一,時間好。

我05年進入這個行業,剛好是中國和美國第一個冬天過後該覺醒的時候,正好經歷了PC網際網路更加普及,第二波移動網際網路上半場和下半場各個階段。

我認為就是這個時間點為我們這代VC(風險投資)人造就了一個很好的土壤。所以,我覺得做時間的朋友很重要。

第二,對於行業變化趨勢的判斷抓得快而準。

對於行業變化趨勢的判斷,我比一般投資人稍微快一些。從選擇在中國發展,然後做移動網際網路的佈局,甚至於之後把家再次搬回到矽谷,作為全球化的佈局,這些時間點都踩得比較準。

第三,廣結人緣。

創業者不僅僅是你的合作伙伴,在彼此相處的過程中,很多都能成為你不錯的朋友。所以我覺得能夠廣結人緣,跟大家合作得還算愉快,這就在人和方面有了一些比較優勢。

2.如何看待自己miss掉或失敗的投資專案?

一個好的投資者,十個專案有三個專案做成,已經非常了不起了!當你能接受這樣的結果時,失敗不要緊,重點是成功的專案能否賺足錢。

比如小米,第一筆投資的回報就超過了800倍,做了這種專案,其他專案失敗,也不是問題了。

所以,重點並不是不能失敗,而是以平常心對待失敗,抓到下一波機會。中國網際網路這15、20年來,已經有四五次迭代發生,這一波你miss(錯過)掉了沒問題,兩年、三年後,還會有新的一波出來。

3.判斷力之外,影響投資人投資成績的因素

做決定不糾結很重要。很多比我聰明的人,做一個投資決策,總是反覆地想,決策時間超級長;而一旦判斷失誤,就會失去信心,極度自責,壓力大到難以入睡。

我做投資近二十年,沒有一個晚上失眠,哪怕天塌下來了,也不要緊。明天早上起來吃點好的,再想解決方法。這說起來容易,但很多人做不到。

4.自己深信不疑,他人全都懷疑

很多人會質疑何必要把戰線拉到印度、非洲或拉丁美洲,幹嘛要把戰線拉那麼長?把中美市場或者和東南亞市場做好就足夠了。

對我們來說,觸角布得更廣,就會降低投資的風險。中美這兩個市場對全球的影響毋庸置疑,是巨大的,並且奔跑速度比較快。但其他市場會追上來,在它們追上的過程當中,是需要借鑑中美經驗的。

這對一般人來講,是不容易發現的,因為他要去熟悉更多新的、陌生的國家,犯錯的可能性會更大。但這對我來說,分散風險反而是更好的做法。

5.做投資多年,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我覺得很多地方,相同之處比人們想象的要多得多。

今年2月,我在聖保羅看一家做物流配送的公司,工廠基本都是自動化。

我很好奇機器是從哪來的,詢問後得知是來自印度,現在還有一些德國的自動儀器,但創始人最想引進的是一家來自於中國北京的一家叫做Geek+極智嘉公司的機器。

當時就很有感觸,在北京的另一面,地球的另一端,亞馬遜森林旁不遠的地方,居然有幾個來自法國、在巴西生活了十年的創業者他們對中國的機器那麼理解,甚至是以崇拜的心態在了解北京這家公司。

所以,當時會議一結束,我馬上跟北京、上海的同事聯絡,不管用什麼代價,一定要成為這家公司的股東,因為這個業務絕對是全球化的。

如果在印度、印尼、巴西,這些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的話,其實未來市場上是比在中國會大很多。 後來,我們也如願投資了這家叫Geek+極智嘉的公司。

這絕不是個例。全球電商的發展速度是追著中國的滲透率在成長的,中國的產品最開始只能賣給中國的使用者,但今天其實已經是全球市場。

所以,全世界其實是非常平坦而且連線非常緊密的。這一點,你只在北京或者是在矽谷生活,就永遠感受不到。我認為99%的VC(風險投資)都不知道這個事情。

我今天講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大家:你去的地點越多,你對投資就越有把握,也會增加你去投資一家企業的信心。

二、關於創業:

不投沒有失敗過的創業者

1.CEO們的相似點

① 優秀CEO們的相似點

首先,學習能力非常強,腦筋轉得非常快,對新事物保有充分的好奇心。

你問他們各種理論,他們都願意跟你一起去探討,他們總是對新事物持有強烈的求知慾。

第二,某種程度來講,領導力或影響別人的這種能力很強。

要創業,就意味著你需要一幫人跟你一起幹。這是風險極高的事情,如果吸引力不夠,就很難吸引一幫兄弟姐妹跟你一起幹那麼久的時間。

第三,對使用者的理解程度深。

創業者要去做公司,最後不管是自己做也好,還是帶一幫兄弟去做產品也好,他必須要了解使用者的需求。

② 相對不那麼成功的CEO們的相似之處

這些CEO們,通常都是情勢好的時候會頭腦發熱,該做的一些調整跟變化都沒做到,要不然就是選的這個事情的時間點不對,太早或者太晚。

2.給創業者的一些建議

小步快跑,在能夠控制失敗成本的前提下,不斷嘗試各種A/B Test,會更有機會找到答案。

我覺得大家的聰明程度和勤奮程度都差不多,如果都要犯十個或五個錯才能找到答案,那麼誰越快犯錯,且犯錯成本控制得極低,誰的成功機率自然就越高。

不要怕犯錯,要勇於承擔,繼續往前走。很多人因為承受不住犯錯的壓力,就變得不敢做決定。

可是一個常做決定的人,雖然很容易犯錯,但只要每次都不是致命錯誤,練久了,他的反應和感覺,一定會比那個還只犯過三次錯的人要強得多。

沒失敗過的人,我們也不想投。我們喜歡的創業者,首先,最好在大公司待過,知道公司成功長什麼樣子;第二,自己創業過,失敗了不要緊,還願意再幹。這樣子的創業者我們其實更喜歡。

相對來講,越是經歷過高低不同階段的人,更能以平常心持續不斷地把公司越做越好。

3.對中國當下網際網路競爭格局的看法

我覺得就BAT(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三巨頭)而言,明顯發生了變化。

這個B到底還是百度還是Bytedance(位元組跳動)已經是可以討論的話題了;後面的A(阿里巴巴)和T(騰訊)現在還是很強,但未來是否還能持續創新,還需要花點時間去證明。

另外,拼多多、京東、小米、美團、滴滴這幾家公司在未來的10年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我還是蠻期待的。

雖然說,現在很難去講未來的一些變化,但我判斷這些公司中,有兩、三家可能會掉隊,甚至不在第一、二梯隊裡,但其它五、六家公司的前景,將會很不錯。

三、關於創新與新零售:

難點在哪?底層邏輯是什麼?

1.在全球範圍內,那些好的創新案例

紐約有一家做運動硬體器材的公司叫Peloton,上面放一個類似iPad的螢幕,輸送各種運動課程給使用者。

所有使用者彼此能看到自己在同一個課程中的表現,看到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差距,可以促進大家互相比較,鼓勵更多運動;課程內容也很豐富,有不同的音樂,也有非常漂亮、健康的導師在一旁鼓勵你,整個運動過程變得有趣而感性。

這個產品出來時,很多人覺得它就是一個硬體,離開硬體價值不大,但很多人都沒看到其實後來的內容是可以不跟硬體有關的。比如有氧運動、瑜伽或者各種其它的不需要這個硬體的課程。所以,前面三輪融資都非常痛苦。

後來,這種非硬體課程的成長速度,比有硬體的還要快。我們投它時,估值不到十億美元,短短兩年,現在估值在二級市場已經是70到100億美元了。成長速度非常之快,打破了所有人對它的財務預測。

創始人是哈佛商學院畢業的,超級聰明,講話特別有感染力,也知道自己的弱點,所以就選一個好CEO來搭配自己,內部管理也做得很好。

我們和CEO聊天,發現他是想推動一個宗教,而非僅僅一個產品。他認為在美國和歐洲很多國家都需要宗教的動力,使用者都需要一個心靈寄託,他的產品提供的是讓使用者重新找到對美好身材、美好生活的自信。

在課程中,使用者可以跟其他使用者一起連線、交流,彼此心靈的寄託和昇華。這個過程其實跟傳教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他們在產品包裝、品牌塑造上,也都做得很極致,讓使用者覺得這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都很樂意分享和檢視。同時他結合了美國甚至歐洲很多其他國家使用者需要宗教的一種動力。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2.很多企業出海尋找新的增長點,但成功案例不多,難點在哪?

5G時代一到,新的流量紅利會到來,所以不見得一定要往外走。另外,中國三四五線城市也是充滿機會的,像拼多多和快手,都是很好的例子。所以,機會還在。

回到出海話題,我認為難點在於如何用文化軟實力得到全球範圍內的認可。從05年到現在,中國團隊這十五年來經歷過了很多這種變化,有很多具有適用性的戰鬥經驗,但對於海外市場和文化的理解程度還不夠。

所以,你在海外打算用文化軟實力去讓外國人願意聽你的話,是需要一定的功夫和努力的。

在這方面,中國團隊還需要更多的訓練。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華為和小米,華為佈局時間久,小米的印度負責人馬努Manu Kumar Jain會在各大社交平臺做活動推廣,像LinkedIn(領英)、Fackbook(臉書)、Instagram(圖片分享社交應用),讓使用者感知小米。做到這點,非常不容易。

3.電商成功的關鍵的底層邏輯

第一,獲客成本足夠低。

現在做廣告的成本實在太高了,所以能夠有一定的社交效應或口碑效應,讓使用者很自然地去分享,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小米,它能做到現在的營銷成績,很大程度上是靠小米發燒友的口碑營銷,不花什麼錢,讓使用者參與其中,形成自然宣傳。

再比如Wish(全球跨境移動電商平臺),它雖然花了很多錢去獲取臉書上的使用者,但它本身靠的還是產品本身的趣味性連線,能夠很好地降低獲客成本。

第二,轉化足夠高。

你推薦的產品是否深受使用者喜愛,你的產品推薦演算法是否足夠好,都會影響客戶下單的可能性。

第三,客單價足夠高。

你的客單價足夠高,才能夠支撐你的配送成本。

第四,服務足夠好。

最後,你的客服是否服務得足夠好,對方退貨是不是很方便?也是很重要的。

四、關於個人: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1.關於勤奮

一年365天,我有200天待在矽谷,到紐約出差6到8次,每次大概兩到三天,回國大概六次,每次大概待兩天到四天。

一般人聽到這個會覺得已經很多了,因為算下來我一年12個月可能每年不是要飛6個小時到東岸,就是要飛12個小時到國內。

我還沒說,我一年去聖保羅、雅加達、新加坡、新德里和班加羅爾都各三次。

我覺得這已經跟勤奮沒有太大的關係了,就是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我不把工作當工作,而是把它當成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覺得每個人要尋找適合自己工作的方式。我感覺在周圍越亂、速度越快、越複雜的時候,我反而更能慢下來,做出判斷,哪怕這個判斷只是基於不太多的資料,以及憑藉自己對未來的一些感覺很快做出的。

這個決定不可能百分之百是對的,可能10次中只有3次是對的。但這對的3次所帶來影響,遠遠超過所有失敗的總和。

當你判斷一個事情,講了半天別人沒聽懂,但你自己只花兩秒鐘就能搞清楚狀況,而且能夠很快做決定,也能夠很快看出這個決定的效果如何時,短短半年或者一年之內,你就知道這個判斷是對是錯。

對於這樣一種成就感,或者幫助別人圓夢的滿足感,是沒有太多其他事情可以代替的。

相對來說,無論我在哪裡,都能夠比較用國際化的角度去看一個當地市場。所以每次都有機會去證明,從比較國際化角度看事情能增加自己成功機會的時候,每一次被驗證自己的做法是對的時候,是鼓舞我工作最大的動力。

3.比投資一家百億美金的創業公司,更有成就感的事

登山,爬上喜馬拉雅聖母峰,或者是看火山的爆發,去非洲、去北極,去看冰雪……這種感覺是否很美好?是的,非常美好的感覺,這些也會讓我興奮。

但是,當我看到我們投資的公司做出的產品能夠改變人生活方式時的那種使命感時,會發現這跟感受大自然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這都是成就感的事情,但感覺不一樣。

3.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人

以職業生涯來講的話,我覺得雷軍對我的影響是最大的。

我從07年底、08年初識雷軍,到2013年回美國定居,再到小米2018年上市,這5—10年當中,能夠從小米的第一天時就參與進來,到最後變成一家這個300億美元的公司,對任何投資者或者創業者來講,一生都很難遇到兩次這樣的機會。

如果沒有跟小米的團隊和雷總這樣一路走來,我是無法得到今天所擁有的地位和經驗的。

所以,我非常感激有這樣的機會。

4.對自己影響最深的一句話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我父母分別出生於山東和浙江,後來去了臺灣。我在臺灣,屬於外省出身,這樣的背景在臺灣為數不多;在美國,我是一個亞裔青年;在中國,我是一個美籍華人。

所以,我走在哪裡,都算不上是主流人群,都屬於少數人。但在每個市場上都能做得好,並且靠自己的能力把握住機會,廣交朋友,這樣的VC(風險投資)就是沒有的。

因此,能夠不斷地以局外人的身份持續地做出對的決定,是讓我覺得很自豪也很有意義的事情。

我認為每個人都有這個機會,就看你自己如何把握。比如如何在壓力大的時候不受束縛;如何在不確定的情況下還敢於做決定。同時,還要敢於試錯,不怕犯錯,直到找到正確答案。

中國發展到現階段,很多來自三四五線城市的人來到北上廣等的大城市打拼,他們剛到一個新地方,可能都會由於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而感到迷茫。

所以,我希望以自己的經歷來個大家分享:不要怕,保持樂觀,不斷積累實力,提高自身抗壓能力。

在每一場戰役中吸取經驗教訓,為下次戰役贏得成功的機會,一定要練出這種贏的感覺。

5.CEO送命題:CEO們,如何培養和挑選自己的繼任者?

我覺得大家如果更願意去培養下一代的話,其實他團隊中每個人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CEO(執行長)的工作也就越輕鬆,而且也能把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新的事情上面。

所以,一定要不斷給他們新的戰場去歷練自己,多歷練,就是最好的方法。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財富千億!中國百富榜礦老闆超京東劉強東、百度李彥巨集、小米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