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學術研究顯示: 移動支付讓人們花錢更多, 用途更多元
經濟學中,恩格爾係數(即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比重)常用來反映地區及家庭的富裕程度。恩格爾係數越低,即在食品等生存必需品上的花費佔比越低,表明地區及家庭越富裕。
而最新發布的一項學術研究表明:移動支付能降低恩格爾係數,促進居民消費,還推動消費結構升級。尤其對農村地區消費的影響更大。移動支付有助於釋放低收入家庭消費潛力,促進中等收入家庭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簡單說,就是移動支付會促進消費規模增長,且消費用途更多元,相較於衣食住行等生存型消費,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發展型消費增長更快。
10月11日,在第五屆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期間,由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學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和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及螞蟻金服集團研究院共同發起的“數字金融開放研究計劃”釋出了這一學術研究結論。
研究牽頭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尹志超指出,2013年-2018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其間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不斷攀升,同時恩格爾係數下降、消費水平上升。但這之間是否有極強的相關關係?還需要實證研究。
尹志超介紹,在對超過3.4萬樣本家庭的分析中(研究基礎資料來自西南財經大學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2017年無移動支付組消費支出為4.23萬元,有移動支付組消費支出8.44萬元,無移動支付組和有移動支付組恩格爾係數分別為45.30%和39.01%。2019年,無移動支付組消費支出5.37萬元,有移動支付組消費支出12.42萬元,恩格爾係數分別為40.65%和32.83%。需要指出的是,研究中消費習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均作為遺漏變數。
最新資料分析顯示,移動支付可促進中國家庭消費增長16.01%;與此同時,顯著改變了消費結構,使得恩格爾係數(食品消費佔比)降低1.65%,教育、文化、娛樂等發展型消費大幅增加。
尹志超認為,這主要是移動支付為電商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降低了線下交易成本,帶來了消費便利。
在農村等偏遠地區,移動支付的影響更大:分析結果顯示,移動支付使得農村地區消費增長22.10%,城市地區為12.79%;恩格爾係數在農村地區降低2.28%,城市地區為1.20%。也就是說,移動支付對農村家庭消費水平的提升和消費結構的改善作用更明顯。
在認可移動支付對促進消費及消費升級的提升作用之外,香港大學馮氏講席教授、亞洲環球研究所主任陳志武提到,消費者心理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例如消費者在使用移動支付時,花一萬塊和花一千塊感受都沒有太大差別,但如果用現金支付的話,就會覺得很心疼。移動支付與現金支付對消費的影響與消費者心理的關係也是有意思的課題。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戶端所刊載內容的智慧財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資訊請點選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