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更想探究清楚的是,火爆背後盲盒的本質是什麼?在當下節點如何重新理解潮玩產業和所負載的創業機會?大家主要議論的企業——泡泡瑪特走到今天,經歷了哪些重要的轉變和抉擇,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什麼?
口述 | 司德
整理 | 白帆
第一,我們確實成長速度很快,甚至在帶動著這個行業發展,當粉絲多了,影響大了,也就會有更多人來關注這件事情。比如說三年前突然有人來炒這個話題,你可能都炒不起來。
第二,有人認為盲盒是不是可以炒,於是在市場上找話題。但你要真的下去深入了解市場,會發現大家買的盲盒,其實核心是購買潮流玩具,並不是為了去炒或者幹嘛。
對於這件事情,首先泡泡瑪特公司的理念是傳遞美好,我們希望站在粉絲的角度,他買是因為喜歡,因為這個東西可愛,而不是被一些人說成是韭菜,這對他們其實是一種傷害。
本來為了自己的愛好去買了一個Molly,突然成了韭菜,那我替他們感覺到有點不開心。
包括市面上一些文章反倒說成我們自己在炒作,但你認真看,會發現他們所做的很多判斷都是錯的,我相信他們寫文章時,應該沒做過任何實際的調查,完全憑自己的感覺。
第一,靠盲盒炒作掙錢的是極少數人。
關於一些產品最初幾十上百塊,後面被消費者炒到幾千塊。這涉及到一些限量款產品,其實站在我們角度來看,這個產品溢價再多也跟泡泡瑪特沒直接利益關係。
比如說我們預計這個產品市場能夠容納三千套,但實際上能容納一萬套,這就讓它變相成為一個相對稀缺的產品。
但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想著靠炒作盲盒來掙錢。主流的場景,還是大家日常去逛泡泡瑪特,買一兩個盲盒,當你拆開之後會帶來很多驚喜。
我聽過一個真實的粉絲故事是,一個女生,她自己每次和閨蜜逛商場時,都會先去看有沒有泡泡瑪特的門店或者自動售貨機,去買一個盲盒,如果開啟是自己特別喜歡的款式,那她一天都很開心。
這其實是我們典型的使用者,大家首先是喜歡,可以說,99%的人還是在正常買盲盒,至於那1%炒作的,也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第二,有人說它會上癮,像賭博,我認為其實不是賭博,而是休閒。
每個人天生都會有一些喜歡去收集的心理狀態,父母上一輩去收郵票,我們小時候去收小浣熊乾脆面卡片,現在很多男生去收集球鞋,女生去收集潮玩,本質上都是正常的心理狀態,只是表現形式不一樣。
收集本身是一件很開心快樂的事情,它可以帶給你的滿足感、成就感。泡泡瑪特內部有個詞叫零售娛樂化,就是在零售之外,給你增加更多的娛樂化體驗和感情。所以我們也是希望大家除了買一個可愛的公仔之外,你開啟盲盒是驚喜,有成就感。
而且從我們後臺的資料來看,大多數人並沒有在裡面花太多錢,屬於一個完全正常的消費狀況,反而有一個很大的提升空間。只是有的文章把它誇大了,讓少數派變成了主流,比如花100萬的總共一個人,那文章的標題可能就是,有人花費百萬買盲盒……
第三,它和歷史上的玩具有何不同?藝術的成分更大。
如果盲盒和歷史上玩具(乾脆面卡片、數碼寶貝,包括在日本玩了幾十年的扭蛋等)對比,從營銷手段來講,很多東西是相像的,它們都是通過收集來帶來驚喜快樂。
但為什麼現在大家都去買潮玩?在我看來,伴隨著中國經濟和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更想要的是生活如何變得更美好?那美好的東西是什麼,藝術設計其實是潮玩的核心,也是承載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切入口。
我們每一個玩具背後都有一個藝術家,像Molly背後是知名設計師Kenny,Kenny是一個畫家,一直從事藝術事業。玩具本身是藝術的一種新的語言表達形式,當我們的消費或審美能力各方面,還達不到更高階的買畫、買收藏品程度時,潮流玩具是大家從藝術、設計角度更入門的一個產品。
而且對於潮玩,我們首先會因為它的設計等方面產生購買慾望,當你購買後又因為開啟盲盒的驚喜感和滿足感,帶來更強的購買意願。所以我們會認為藝術設計本身,是潮玩最核心的部分。
如果我們對藝術溯源,會發現藝術最早可能是畫在牆壁、洞穴上,後面變成了畫布等各種形式,現代則從波普藝術開始,變得無處不在,很多東西都可以成為藝術。
可能你現在直接去買一個雕塑很難,但玩具本身也可以是一個變形的雕塑,或者現在潮玩所具備的素質,也可以讓它變成一個立體的畫布。所以為什麼和泡泡瑪特合作的這些人,我們都叫他們為藝術家,是因為他們在投入到潮流玩具行業之前,本身都已經是非常優秀的畫家、雕塑家、插畫師等等。
第四,說它是工業標準品,用成本價來衡量是一個誤區。
比如說一幅畫的成本價有多少,但你買一幅畫要花多少錢,藝術在這兒有它本身獨特的價值。
有人說,義烏隨便找個廠家就能生產出潮玩,我必須要駁斥這件事情。其實泡泡瑪特自己每做一個公仔要經過一百多道工序,從設計到生產出來,需要八個月時間。
時間花到哪裡了呢?其實整個流程從設計開始,就要不斷地修改,然後建模、工業設計,再到打樣、油色,是一件很長很複雜的事情。比如對比其他人做的公仔,會看到很多出水線,我們為了變得更好看,可能願意花一個月時間去研究,怎麼把這些線給藏起來。
所以,我們產出的玩具在品質等各個方面,在國際上也都是一流的,這不是你隨便找一個工廠能做出來的事情,需要整個供應鏈密切的配合。
盲盒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到潮玩行業和泡泡瑪特,但泡泡瑪特並不是靠著當下的風口起來的,它在過去幾年經歷的一些重要轉變和積累,才是今天凸顯的關鍵原因。
首先,我們在2015年底做了一次轉型,從渠道商變成了IP運營商。它其實是整個業務邏輯的變化,早期泡泡瑪特像個流行超市,做的是針對年輕人的潮流商品集合店。
但在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在八個大品類1萬多個sku中,潮流玩具這個品類增長速度非常快,同時它們和消費者產生了非常強烈的互動感和黏性。
所以在2015年,我們就開始很認真地研究這塊市場,包括它整個背後的邏輯,為什麼會產生黏性,以及潮流玩具一些歷史和深層次的問題。
當我們研究完之後,就決定轉型去專攻潮玩市場。因為之前只做過代理,所以我們就開始籤IP,再做供應鏈,然後逐漸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業務體系。
相當於那時轉型我們去賭了這個市場,後來發現賭對了,而且是通過整合上中下游所有的鏈條來做,當做成之後,你會發現它應該是潮玩市場目前最好的一個商業模式。
如果現在回顧這次轉型,去思考我們為什麼能夠做到?
首先,還是我們當時認定潮流玩具未來是個大市場。在這個前提下,第一步建立了這方面相對優質的渠道(泡泡瑪特本身也是渠道起家),做好各方面的管控。
第二步是在大家都沒發現這個市場的時候,就簽約了最頂級的設計師,因為在我們看來,藝術家是這個行業最核心的資源之一。
在拿到IP之後,我們在那個階段決定自己去攻供應鏈,以最優質的方式和可控的手段讓它變成可售賣的商品,然後再通過我們的渠道發出,由此才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包括後面我們舉辦國際潮流玩具展,也是在引領行業往更遠處走。
但其實你知道,每一點都不容易跨越。比如我們簽約的第一個設計師Kenny,應該是當時最有潛力,最有能量的一個設計師。
因為他在玩具行業做了20年,還是站在傳統玩具人的角度看問題。為了讓他相信泡泡瑪特和未來這個大市場,中間我們經歷了幾個月互相的溝通碰撞,才建立了深層的信任關係。等我們把他的IP商品推出後,再簽約其他優秀的設計師,就變得容易很多。
還有供應鏈,這對我們當時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世界。我自己參與談第一家工廠的時候,對生產完全不懂,但我們還是選擇了當時能做迪士尼、萬代產品的優秀工廠。
2016年我們的體量還很小,這些工廠本身也從來不接中國的訂單,所以我們當時是把工作重心放到這邊,花了大量時間,以極大的誠意和努力,讓他們相信未來的發展前景,以及我們的團隊,最後才促成了他們願意配合生產。
這個過程很痛苦,但你會發現巨大的好處,他們都是用最高的標準去做東西,所以與他們合作之後,我們在第一時間也高標準地建立起了整套系統流程,為後續增長打下了基礎。
1、從小眾走向福斯
從轉型之後,經過這幾年潮玩的發展,如果來重新定義我們自己在做的事情,泡泡瑪特其實是把潮玩從一個小眾市場,放到一個福斯市場做商業化。
之前潮玩都藏在很深的地方,包括香港早期那些玩具店,如果你不拿著google map,幾十分鐘都根本找不著,而且門店所在的位置日常流量也很少,真的粉絲要靠攻略才能找得到那種地點。
那泡泡瑪特做了什麼事情呢?我們第一時間,就把這些店開在了最好的商場裡最明顯的位置,讓所有人都有機會看到,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包括2016年7月我們將Molly的第一個系列,放在天貓合適的位置去預售,結果幾秒中就賣光了。
所以別看它小眾,但它的絕對數很大,就像Molly背後有很多喜歡它的粉絲,我們在外面是看不到的。
包括早期沒有現在這麼多粉絲,我們就通過銷售、運營策略的轉變,讓粉絲一眼能看到,並推動這些人不斷地去分享,教育使用者(很重要一點是,他們本身也很樂於分享潮玩),讓這個所謂的小眾群體逐漸變成一個相對龐大的群體。
我們會看到,現在在微博、抖音、小紅書上,他們都已經自發在做很多分享、討論,經由這種裂變,越來越多原來不在這個圈子裡的人,也開始了解,甚至喜歡上潮玩。
2、藝術是潮玩的核心
潮玩的背後,其實是設計師個人的藝術,本身很難去量化或者標準化,只不過是最後的產品被一千人接受,還是一千萬人接受。
所以我們選擇設計師的時候,主要看他本身的藝術創作能力和可持續創作能力怎麼樣,包括像Kenny每年要畫很多新造型,但不是每一款都能受歡迎,也不是每一個設計師都能達到他的高度。
當從藝術的表象往深來思考的話,我們也會發現,最初買Molly的時候,消費者可能是被它的造型所吸引,這是金字塔的底,然後大家在不斷購買過程中,你會對它背後的人和作品產生更多興趣。
像是Kenny的其他造型、畫等等,如果你消費能力強,甚至會買他的畫,這是一個不斷往塔尖上走的過程。
所以它並非徒有其表,而是有藝術的核心在。就像周杰倫,他的點在於每年基本上都能帶來新鮮感,給你“哇”的感覺,以此來建立他強大的吸引力。並不像很多網紅,去直播平臺唱歌,突然爆紅,但明年就不火了。
記得我們第一次見到Kenny的時候,他的工作室擺滿了公仔、畫和雕塑。我們當時的感覺,就像是看到了還在餐廳唱歌的周杰倫,發現一個很有潛力的藝術家在那裡,還沒有被商業化。所以我們做的事情,就是在最合適的時間,挖掘到最優秀的設計師,幫助他們去做商業化、市場化。
之前他可能一年只能賣幾百個公仔,但現在通過我們的供應鏈和線上線下渠道,以及倉儲物流、客服等能力(總體可概括為IP綜合運營),可以幫他賣幾百萬個。
在這條產業鏈上,從藝術家、IP,到供應鏈、渠道,最後產業化,每一步都互不可缺,所以我們和藝術家其實是互相成就的。
現在很多IP都在做衍生品或走向產業閉環,泡泡瑪特前後端一體的產業化道路,似乎可以因循,但這並非所有IP的必由路徑。
回顧過去幾年,我們本身做的是一件比較重的事情,公司創立的時候做的事情是A,中間變成B,最後做成C,很多公司也是如此。
比如我們先是做了零售渠道,但後來在渠道中發現能把IP推火,然後自己又做了供應鏈……,但其實每件事的風險都很高。當公司創立的第一天,你一定不會說我既要有IP,又要有供應鏈和渠道,你一定是在恰當的發展節點中,把接觸的領域擴大。
做到今天,泡泡瑪特已經有線下直營店110 多家,覆蓋全國36 座城市 ;機器人商店 560 多家,覆蓋全國 53 座城市;在小程式的復購率達到80%,也是天貓潮玩類目年度銷售第一;包括我們會通過展會這個風向標,讓大家知道現在誰最火,做更好的產品規劃,現在推出的十幾個IP,銷售其實都是符合預期的。
可以說,我們已經建立起一套很完善的系統,但同時它也在不斷被優化。作為一個IP運營商,當我們產業閉環形成的時候,那如何再不斷放大和變強呢?
我們現在畫了一個圈,這個圈在不斷地外延,首先新渠道可以變的更多,產能可以變的更大,合作的潮玩設計師也在擴充套件,現在我們跟市場最知名IP公司都有合作,不斷推出新品。此外,我們也在做海外佈局。
所以在IP、供應鏈和渠道等不同的產業鏈條上,現在每一塊都在不斷放大。
而且相比於迪士尼、萬代這些巨頭,我們通過移動網際網路對資料的挖掘,其實可以幫助公司更快速的成長和發展。加上我們零售團隊的持續創新,和對傳遞美好理念的堅持,是泡泡瑪特一直走下去的最大動力。
我們可以預見,未來泡泡瑪特也許會成為中國的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