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繼百度、蘋果之後,又一科技巨頭——小米宣佈造車了。

3月30日,小米正式宣佈成立全資子公司,負責智慧電動汽車業務,未來10年將投資100億美元。小米創始人兼CEO雷軍將親自掛帥。

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在發生大變革,智慧電動汽車已經成為如今最大的風口之一。

未來,汽車不再是傳統交通運輸工具,同時汽車價值的構成70%將在自動駕駛軟體,以及計算和連線技術上面。這恰恰是小米等網際網路公司的優勢。

雷軍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過去,他抓住了移動網際網路風口創辦了小米手機,如今卻宣稱願意押注人生所有的戰績和榮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就在昨日,雷軍再次透露,小米造車首戰即決戰,小米的第一輛車一定具備尖端水平,價格可能在10-30萬元之間,或3年左右推出。

那麼,從手機跨界而來的小米,究竟有何底氣?站在風口上,小米造車能否一飛沖天?

豪賭背後:已投資40多家相關企業

常言道“將才不打無準備之仗”。在宣佈造車之前,小米在智慧電動汽車產業鏈上的佈局已有多年。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過去幾年,小米、雷軍個人及其掌控的順為資本已經投資了超過40家智慧電動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這其中包括新造車企業三強中的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

早在2015年,蔚來汽車才成立不久,順為資本就參與了蔚來汽車的A輪融資。

而此後的2016年和2019年,小米曾兩度投資小鵬汽車。去年12月,小米還與比亞迪共同創立了聯合實驗室,搭建技術開發平臺。

與此同時,雷軍執掌的順為資本還投資了2家自動駕駛公司:智行者科技和Momenta。

其中,智行者科技是業內同時具備開放L4技術能力及限定區域L4落地能力的無人駕駛企業,其技術團隊覆蓋無人駕駛全產業鏈,並且掌握演算法、硬體、工程等領域的全方位技術。

據悉,智行者科技始終聚焦於無人駕駛汽車的“大腦”研發,其無人駕駛產品已經實現在多個場景的規模化應用,同時其自研的無人駕駛車輛累計測試里程已經達到數百萬公里,位列國內無人駕駛初創企業前列。

例如,智行者科技的無人駕駛出租車隊Robotaxi已經在國內多處開放測試路段試運營,並在武漢開展規模化載人測試。

很顯然,自動駕駛產品的多場景規模化應用不僅讓智行者擁有可持續的自我造血能力,也為智行者帶來了大量的資料迴流,從而使得智行者在資料更迭速度和成本為核心的賽道競爭中,擁有了絕對優勢。

另外,在智行者科技看來,無人駕駛不單單是交通工具的替代,而是終將賦能各行各業,構建一個智慧生活圈。

因此,智行者科技始終以“構建無人駕駛智慧生活圈”為理念,已經與多地政府合作,以成熟的無人駕駛產品為載體,打造面向未來的智慧網聯汽車商業應用示範叢集。

總體來看,智行者科技已經獲得厚安(厚朴/Arm)、百度、順為、京東等國內外知名機構的投資,並且確立了一條從環衛、物流、園區等L4低速場景著手切入,逐漸擴張至安防、零售、特種應用等場景,最終實現車規級L3產品及高速開放L4場景落地的發展路徑。

除了智行者科技之外,小米還投資了另一家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以及車聯網(博泰)、北醒光子(固態鐳射雷達)、車米科技(汽車技術研究)、蘇州奧易克斯(汽車電子電控)、新案科技(車內智慧交通、智慧語音和車家互聯)、凱立德(地圖導航)、睿米(車載智慧硬體)等等企業。

另外,小米投資的生態鏈企業中還包括 70 邁、睿米科技、板牙科技、車米科技等研發車載智慧產品的公司,產品類別涵蓋智慧行車記錄儀、智慧倒車鏡、智慧後視鏡、智慧車充。

而在汽車半導體領域,小米也同樣有所佈局,例如投資了比亞迪半導體以及半導體智慧製造相關的南京泰治科技等。

不難發現,小米及順為資本投資的超40家企業基本涵蓋了智慧電動汽車的零配件及後市場。

更重要的是,小米自身以及小米生態鏈企業與車企共同打造智慧化汽車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例如,透過小愛同學,梅賽德斯-賓士 MBUX 人機互動系統、威馬 EX5 車型、一汽奔騰 T77 米粉定製版車型能夠實現對智慧家居的控制;小米手錶支援蔚來等車型的智慧控制。

另外,需要特別提及的是,小米關聯公司已申請多項汽車相關專利,包括“後視鏡調整方法、裝置及終端”、“車輛控制方法和裝置”、“控制汽車的方法及裝置”等。

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3月29日,“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有有效專利6758項,其中專利名稱、專利摘要包含“發動機、導航、車、駕駛、雷達、行駛”的專利有211項。

“這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專案。為了這個事業,我願意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汽車而戰。”雷軍在3月30日晚的釋出會上表示。

可見,為了造車,小米及雷軍確實已經下了重注。

搶佔未來生態入口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智慧手機是絕佳的流量入口。但不容忽視的是,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如果想要繼續抓住網際網路流量紅利,小米就必須尋找一個更大的“風口”。

而智慧電動汽車早已經被視為繼智慧手機之後的下一個流量入口。在這樣的背景下,近年來,包括蘋果、百度、華為、富士康等科技/網際網路巨頭先後跨界入局智慧電動汽車市場。

作為小米而言,儘管沒有造車經驗,但小米的優勢在於其具備龐大的智慧生態體系和AIoT作為基礎。其中,資料顯示,小米的AIoT平臺已連線的裝置數量已經達到3.25億臺。

所謂AIoT=Ai+IoT,也就是人工智慧+物聯網。從行業趨勢可以看出,智慧電動汽車作為智慧終端,未來將是“人工智慧+物聯網”最大的應用場景。

而這,也是小米進軍汽車圈的最大優勢以及最佳切入口,未來小米要做的就是將個人裝置、智慧辦公、智慧家居和智慧出行全場景的打通。

實際上,去年8月,小米宣佈新十年戰略將堅定推進「手機 xAIoT」的核心戰略,其中AIoT 業務要圍繞手機核心業務構建智慧生活,滲透到更多的場景。

很顯然,智慧汽車便是小米AIoT業務的下一個目標。

另外,不可否認的是,傳統車企在面臨電動化、智慧化的路徑上,遇到的最大難關就是電子電氣架構以及軟體層面的人才缺失。而小米這樣的科技公司,軟體層面本就是看家本領。

雷軍在釋出會上表示,“小米已經不再是10年前小米,2020年底現金餘額高達1080億元,且有著萬人研發團隊、全球第三的手機業務和完善的生態體系,有足夠條件造車。”

無疑,在小米後續的造車路上,除了有錢、有生態、有人之外,其投資的智慧汽車相關公司,也都是小米汽車可以用到的資源。

以自動駕駛為例,有業內人士直言,尋找一個技術成熟、生態完善且平臺開放的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商,極大可能是小米汽車的必然選擇。

在小米投資的兩家自動駕駛公司當中,智行者科技申請專利數量已達到400餘個,在國內無人駕駛初創企業中名列前茅,未來極大可能會與小米汽車達成業務協同合作。

儘管小米造車還有許多難關要闖,但在“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一切皆有可能。

20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精準控溫,半導體熱電第一股!還在5G光模組領域打破外資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