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炒鞋”“天價球鞋”等話題再次引爆網路,由於“新疆棉花”風波影響,以往專注於國外運動品牌的炒鞋客趁機轉戰國產球鞋市場,某些限量版被炒到了上千甚至幾萬元,其中某品牌一款球鞋的價格漲幅達31倍,輿論聚焦於炒作的套路、隱藏的風險、消費愛國心等話題。
(一)傳播渠道
從傳播渠道統計圖看,微博是“國產鞋遭鞋販子炒作暴漲”話題的傳播主陣地,佔比39.56%;其次是微信,佔比19.7%;再次是APP,佔比15.88%;網媒佔比15.76%;論壇佔比3.75%;其他佔比2.95%;其餘傳播渠道佔比不足1%。
(二)輿論調性分析
從輿論調性佔比圖看,“國產鞋遭鞋販子炒作暴漲”相關資訊以負面資訊為主,佔比為72.5%,中性資訊佔比17.9%,正面資訊佔比9.6%。
“國產鞋遭鞋販子炒作暴漲”話題輿論調性統計圖
(三)關鍵詞雲圖
在此次“炒鞋”事件中,“炒鞋”“球鞋”“國產”“李寧”等詞成為了輿論場上的重要評論熱詞。對於“炒鞋”事件涉及到的商家、平臺等成為網民討論的核心內容,體現出民眾對有關天價國產球鞋瘋漲的關注,希望監管部門都應及時出手潑水降溫,維護市場秩序。
央媒發聲斥炒鞋行為
新華社評論認為,#新華社評國產品牌球鞋遭炒作# 藉機哄抬“國貨”價格是自斷門路:近年來,國產品牌在科技研發和外觀設計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的確有了邁向中高階市場的底氣。加之當前一些洋品牌球鞋因其惡意行為受到中國市場冷落,消費者紛紛用腳投票支援國貨,國產品牌遇到良好發展契機。然而,如果因為“炒鞋”導致球鞋愛好者買不到想要的球鞋,進而讓國產品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無異於竭澤而漁,自斷國產品牌升級之路。
新華社:《藉機哄抬“國貨”價格是自斷門路》監管部門也應積極作為加強監管和引導,維護市場秩序,為“國貨”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光明日報:《嚴查部分“炒鞋客”和相關平臺》光明日報指出,相關監管部門不妨適時出手,儘快干預。
央視:《“炒鞋”當心“雞飛蛋打”》央視新聞稱,“炒鞋”圈資金量越大的人,就能接近更上游的經銷商直接拿貨,從而形成壟斷、哄抬鞋價,最終形成“割韭菜”的“殺豬盤”。散戶、小販,乃至很多沒有收入的學生就被裹挾其中,成了“活韭菜”。
央廣網:《打著愛國幌子的“炒鞋熱”,必須遏制!》央廣網稱,必須透過嚴格監管和積極引導,堅決遏制炒鞋風氣蔓延,讓“鞋穿不炒”成為社會共識,讓球鞋潮流回歸文化本身。
微博網民@Nike超話:鞋子是拿來穿的,如果部分鞋販子要把Nike阿迪這種炒鞋風氣帶入國產鞋,你們這樣做會動了普通老百姓的心。你們炒Nike阿迪無人反對,而國產受眾大多數打工人,鞋子現在蹭蹭往上漲,一些普鞋也在炒,官方沒貨線下沒貨哪裡有毒(得物)上有,那價格特別嚇人。我看上了一雙鞋937板鞋現在700多了,高幫更貴,要不要這樣,放過國產鞋吧,別來這裡炒啊,給普通上班族打工人一條路走可以嗎?
微博網民@瑝瑝kk:敵人犯的錯不應該讓人民買單。“理性抵制朽企,切忌難為國人”,都是大家花血汗錢購買的商品,我們就不應該(過於)苛責別人的穿著,以及最近對網路流行語“不要為難打工人”。
微博網民@水麗淨水器:無異於竭澤而漁,自斷國產品牌升級之路。
微博網民@堆肥肥:最煩囤積居奇之類行為,鞋又不是古董,是要穿的啊”“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要炒鞋,設計出一款生產多少雙都是廠家說了算,人為製造稀缺資源居然也要去炒?”
微博網民@andumeihua:資本家嗅到了這裡頭的利潤氣息,開始趁火打劫轉戰國產市場,甚至暗戳戳將自身哄抬物價、賺取暴利的惡臭行為強行與“愛國”捆綁,手段齷齪。
微博網民@HYDanle:國產鞋行業,透過非正常手段把國產球鞋的價格升到畸形地步,脫離了國產球鞋的真實價位,最終傷害整個行業。
微博網民@七妹啊-珺:消費愛國心炒鞋,邪氣必須狠剎!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
微博網民@該使用者暱稱沒想好:遏制這種瘋狂的做法和歪風邪氣,監管部門應該堅決出手,透過法治手段為這輪炒鞋熱降溫。
微博網民@風聲:如此炒鞋,只有炒鞋客是贏家,輸家卻有很多。一個是欲哭無淚的消費者,特別是那些懷有愛國熱忱的普通網友,本來一腔熱情支援國貨卻被炒鞋客薅羊毛,卻被當“韭菜”割。
給瘋狂的炒鞋熱降溫,輿論呼籲各部門雙管齊下。
“炒鞋”現象存在已久,要認識到箇中風險,避免成為“韭菜”。警惕“炒物經濟”圈套,爆文背後被指可能存在“套路”。“炒鞋”涉嫌違法,應以法律紅線守住炒鞋底線。打愛國主義算盤的炒鞋,性質更加惡劣。
針對這種情況,監管部門也該加強監控,該介入時要介入。必須儘快建立起完備的監督和引導體系,在各個環節上杜絕“吸血”。發現苗頭立即叫停,該警示的警示,該處罰的處罰,給瘋狂的炒鞋熱降降溫,才能讓潮流文化迴歸正軌。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遏制這種瘋狂的做法和歪風邪氣,監管部門應該堅決出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