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電池市場掀起巨大波瀾的南韓LG、SK洩露商業機密、侵犯專利之爭,呈現戰火不斷升級之勢!
在此之前,雙方已經多次衝突。同樣是在美國,LG化學也已起訴SKI,指控其通過僱傭LG公司的前員工以盜用商業機密。雙方如同攢滿怒氣值一般互不相讓,互撕戰爭從國內打到國外,至今不見半點停息跡象。
看似“同行是冤家”的爭端背後,其實是近兩年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急劇惡化的真實縮影。隨著兩家電池廠商規模與產能的逐步接近,SKI正在逐步搶佔LG化學的市場份額,兩大韓系電池巨頭的正面衝突不可避免。
無論是野心勃勃的後起之秀SKI,還是不甘被趕超的前輩巨頭LG化學,都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利益訴求。雙方相互起訴並不僅僅是市場“陣地”的不容有失,更是一種對競爭對手的“戰術牽制”。這場大戰的持續,將對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互相起訴:一場始於挖牆角的戰爭
LG與SK的一系列爭鬥,已經持續了近兩年。
LG化學公司曾開發了世界上第一款用於汽車的商用軟包鋰離子電池,該技術已被全球汽車製造商以及其他消費電子應用。早在2017年12月,LG化學就在南韓起訴SKI,要求法院支援限制五名核心研發人員離職的請求,而南韓最高法院最終支援了LG化學的請求,並要求五名核心研發人員在兩年內不得離職。
2019年4月,LG化學再次發難,訴訟指控SKI在LG化學公司鋰離子電池部門僱傭了77位技術嫻熟且經驗豐富的員工獲取了LG化學商業祕密,其中包括數十名參與鋰離子電池研發、製造和組裝以及品質保證測試的工程師,這些工程師掌握著LG化學最新和最先進的電池技術。
LG化學稱公司通訊和其他資料的內部審計顯示,這些跳槽員工不僅密謀竊取LG化學的商業祕密,而且還利用這些資訊進行就業。例如其中一名員工在發給SKI的簡歷中寫了關於LG化學電極製造過程的關鍵技術商業祕密資訊。
更糟糕的是,還有一些員工在轉向SKI之前從LG化學的資料伺服器下載了400到1900個關鍵技術文件。而且自從這77名員工神奇的一跳之後,短短的兩年時間,SKI在開發和製造袋式鋰離子電池方面實現了技術飛躍,其合同中EV電池供應總量也增加了14倍以上。
對於這些指責,SKI當然予以否認,其表示所有跳槽人員均通過正常的公開招聘渠道入職,且LG方面與SKI的主推技術及產品不盡相同,並沒有竊取核心技術的必要。
於此同時,SKI也拿起法律武器來做出反擊。SKI在南韓首爾中央地方法院起訴LG化學,要求LG化學就無端指責SKI的行為進行道歉和賠償10億韓元,並在美國開闢第二戰場,全面展開了訴訟反擊。
在美國,SKI起訴LG化學侵犯了它的電動汽車專利,並表示正計劃對LG集團的另一家子公司LG電子單獨提起美國訴訟,指控其未經授權在密歇根州汽車動力電池生產中使用了SKI的專利。有意思的是,對於這些訴訟,SKI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表示:這些訴訟與幾個月前LG化學起訴SKI侵犯商業機密的訴訟無關。
結怨已久:SKI的瘋狂擴張計劃
1962年就已成立的SKI,雖然是南韓首家大型能源、化工企業,但在2017年以前,SKI只有一家位於南韓的動力電池工廠,產能僅有1.9GWH。與1998年就開始進入電池領域的LG化學相比,不論是進入電池領域的時間還是所佔有的市場份額,SKI都沒有優勢。
因此,作為後發企業的SKI,一直都在尋找合適的突破口,謀求打破現有的市場局面,其插足插足福斯與LG化學的合作成為“第三者”,為兩家公司的恩怨埋下禍根。
很長一段時期,LG化學一直是福斯的動力電池主要供應商。在SKI的各種活動下,2018年11月,福斯表示為了分擔風險將SKI納入了自家電池供應體系。取得這一突破後,SKI立刻宣佈了在美國佐治亞州新建動力電池工廠的計劃,總投資金額達到16.7億美元,將於2022年下線投產。
這家工廠投產後,初期年產能預計達到9.8GWh,追加投資後預計最終年產能將達到55GWh。這家工廠生產的第一批電池產品,將為福斯集團在美國田納西州工廠生產的電動汽車提供配套。
SKI的這些小動作,讓LG化學恨的牙癢癢但又無可奈何,畢竟每個企業都有自己挑選供應商的權利。到了2019年2月,又有媒體報道福斯將和SKI合資建立動力電池廠。這時LG化學終於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直接以斷供相威脅,逼迫福斯不得不暫時打消了與SKI的合資計劃。
嚴格來說,“福斯”只是SKI和LG化學兩家大戰的導火索,SKI近年來瘋狂的市場擴張計劃,才是讓LG化學感到如芒刺在背的真正原因。
在美國佐治亞州電池工廠開工後,2019年2月SKI宣佈與美國電池技術開發企業PolyPlus Battery Company簽訂鋰金屬電池的聯合開發協議。一個月後,SKI又宣佈在歐洲匈牙利建設第二座電池工廠,投資總額達8.6億美元,預計年產能達7.5GWh。2019年5月,SKI又馬不停蹄投資579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3.7億元)在中國新設立一家電池廠。
SKI的產能計劃是到2019年年底,將電池產能從目前的5GWh提升至20GWh,2020年達到40GWh,2025達到100GWh。如此龐大的產能擴張,直接威脅到了LG的電池市場空間。
未來堪憂:多方調解前路成謎
兩大韓系電池巨頭的激烈戰鬥,引發了南韓產業界的普遍擔憂。雙方不斷升級的“內鬥”,將削弱南韓電池製造商的實力,這是南韓政府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南韓在野黨——正未來黨國會議員、國會產業通商委員會委員長金參花(音譯)對此事件表態稱,在面臨海外企業競爭加劇、日本貿易保護主義趨勢抬頭的背景下,南韓企業的內鬥,不利於南韓動力電池行業的整體利益,並稱國會產業通商委員會將著手對兩家企業進行仲裁。
這是在代表南韓財界利益的南韓大韓商工會議所稱將針對兩家企業進行仲裁後,第二個公開表態將對此案進行仲裁的機構。此外,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的一位官員也表明了政府的態度和看法,他表示:“雖然政府無權直接干涉企業的行為,但目前南韓產業形勢嚴峻,還是希望雙方能夠坐下來,以對話解決分歧。”
在多方努力之下,目前LG化學及SKI正在就雙方負責人進行對話達成初步一致,並就議題和具體時間進行了一些細節上的商討,考慮到雙方均將動力電池放在“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位置上,也不排除由兩大集團掌門人親自對話的可能性。
但是,LG化學及SKI都不約而同的強調,在達成最終協議前,仍將按照原有計劃,進行相關的訴訟程式。
很顯然,無論是野心勃勃的後起之秀SKI,還是不甘被趕超的前輩巨頭LG化學,都不會輕易示弱或者放棄自己的利益訴求。雙方相互起訴,並不僅僅是市場“陣地”的不容有失,更是一種對競爭對手的“戰術牽制”。
隨著兩家電池廠商規模與產能的逐步接近,SKI正在更多搶佔LG化學的市場份額,這不僅包括戴姆勒、保時捷、現代、起亞等關鍵客戶,而且恰逢中國“白名單”的開放,兩大韓系巨頭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也容不得一方先自我認輸敗下陣去。
綜上來看,這場大戰近期內很可能仍將持續下去。兩大韓系電池巨頭上演的“一出好戲”,將對全球動力電池的市場格局產生什麼樣的深遠影響,對於中國電池企業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且讓我們靜觀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