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茅臺酒價格回落了不少,這一個月裡,我都差不多虧了300萬元左右。” 茅臺酒炒客老吳向第一財經記者傾述內心的“傷疤”,老吳的痛苦直接來源於茅臺近期的一系列降價新招。作為炒客們眼中的爆款,大幅降價的茅臺還是“硬通貨”嗎?
國慶假期,為抑制酒價瘋漲,茅臺頻頻祭出新招:在國慶節放假前夕,提前開倉加大市場投放,要求經銷商在9月份提前執行四季度剩餘計劃和配售指標,供貨量在10噸以上的經銷商大戶提前打款,貨款每家在1000萬元左右,此外還在新開闢的電商、商超渠道進行扁平化投放。系列措施收到了顯著效果,老吳表示,茅臺酒每瓶的價格從9月初逼近3000元左右,但現在已回落到2300元左右。
稀缺性是超越價值週期的法寶
此輪大幅降價的同時,茅臺作為高階濃香型白酒的稀缺性仍然不變,而稀缺性是硬通貨的主要特徵之一,因此茅臺仍具有“硬通貨”特性。
茅臺的稀缺性與它獨特的產地環境密切相關。茅臺鎮地處貴州赤水河河谷,水質好、無汙染、硬度低、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再加上當地少雨少風、高溫高溼的特殊氣候,十分有利於釀造茅臺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酒業專家曾用茅臺酒工藝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術人員進行異地生產,所出產品均不能達到同類品質。稀缺性使得“國酒”茅臺供不應求。目前,市場上可交易的飛天茅臺數量較少,價格被越推越高。
但茅臺並不打算擴產。“現在賣的酒,滿足不了三分之一,滿足率只會下降,不會提高。多生產?那消費者喝到的就不是茅臺酒了,現在只能保證工藝,不再擴建。”茅臺董事長李保芳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指出,在近期很長的時間,茅臺酒的基酒只有5.6萬噸,其中6600噸還在擴建中,未來受到環境關係,將不再擴建。
不可複製的品質
茅臺的另一特性——不可復的品質也助其成為“硬通貨”。茅臺之所以具有醬香濃郁、口感綿柔豐富這些無法複製的特性,與其較長的釀造週期密不可分。
在釀造週期上,茅臺擁有長達5年的釀造週期:沿用傳統的製作工藝,嚴格按照“端午制曲、重陽下沙、高溫發酵、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傳統制作工藝,一年生產、三年貯存、勾兌後再貯存一年。較長的釀造週期是茅臺長期以來無法擴產的一個主要原因。
從發酵期來看,茅臺的發酵期為8個月,遠超過汾酒的28天左右,二鍋頭的4-5天。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國家固態釀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使用發酵週期為240d的酒糟製出的大麴在培菌期更遵循“前緩,中挺,後緩落”規律,且“中挺”時間最長,成品酒糟大麴感官情況最好,達到一級曲標準,產酒品質最好。而茅臺的發酵週期恰恰為240d,長期精心製作確保了茅臺的品質。
“壟斷性”是茅臺的獨特優勢
不可複製性也使得茅臺常年供不應求,而供不應求極易形成價格“壟斷”,“壟斷”是“硬通貨”的另一大特徵。
在促使茅臺形成壟斷市場的過程中,經銷商們功莫大焉。茅臺經銷商是白酒市場中資金實力最為雄厚的經銷商,他們吃掉茅臺大量庫存並且囤積居奇,甚至藉助槓桿哄抬價格。通過壟斷人為製造市場緊缺,等待價格高點再出手套利。這也是茅臺從2009年的500元/瓶“飛昇”至今年9月初近3000元/瓶的原因。
瘋狂的炒作使得茅臺成為資產泡沫,如果泡沫一旦炸裂,其價格波動不僅會“逼死”經銷商,也會將壓力傳導至茅臺集團本身。2012年茅臺價格大幅下跌的慘痛教訓“殷鑑不遠”,所以茅臺集團在今年國慶假期果斷出手限制價格、打擊壟斷。近年來,茅臺一直控制對單一經銷銷商的供貨量,同時逐漸提升直營比例,以避免形成市場壟斷。打擊壟斷是為了控制終端價格泡沫在合適範圍,惟其如此,茅臺才能長享紅利。
雖然茅臺董事長李保芳多次強調“酒喝不炒”的理念,但茅臺天然具有“硬通貨”的特性,無法擺脫被炒客們追逐的命運。
參考:《第一財經》茅臺國慶放量出貨,炒客虧300萬
-
1 #
-
2 #
大幅降價,但你能平價買到嗎?
-
3 #
30年後,喝白酒人群會大幅減少。
-
4 #
茅臺作為高階濃香型白酒的稀缺性仍然不變?醬香酒啊
-
5 #
再怎麼炒作它只是白酒,2000千多的價格也算是天價酒了吧!
-
6 #
我就想知道能有幾個人買茅臺自己捨得喝的
-
7 #
茅臺和股票一樣,保值增值。因為億萬福斯都捨不得喝,所以珍貴
-
8 #
我一頓一斤白酒,我喝不起,還是老村長,二鍋頭好,價格親民
-
9 #
燈紅酒綠、國家應該控制價格、
-
10 #
茅臺永遠是硬通貨。
-
11 #
既然是炒,漲跌正常。
-
12 #
一瓶控制在200元左右銷量還是不錯,老百姓也接受的了
-
13 #
物極必反,月滿則虧,酒滿則溢
-
14 #
酒是喝的,不是用來炒的
-
15 #
這麼說,還得漲,可我沒300萬炒
-
16 #
就和那年的鬱金香一樣 跑的晚的拍到地裡去 趕緊跑吧
-
17 #
你虧了300萬,能炒得起茅臺的也無所謂。
當年的紅木,普洱也是這麼個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