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快遞物流園區起步發展於2013年,在政策紅利和企業的紛紛佈局下,快遞物流園區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未來快遞物流園區應當注重園區功能的多樣化以及注重數字技術的應用,讓物流園區發展更“加一把火”。
快遞物流園區起步發展於2013年,作為快遞物流服務的載體,逐漸成為各種要素聚集的平臺,效益逐漸顯現,發展至今已成為快遞物流和商貿對接的組織中心,以及物流和先進的裝備技術、資訊聚集的產業中心。同時企業在快遞物流園區中不斷髮展壯大,全國約70%的快遞量流經坐落在快遞物流園區的分揀中心。正是通過不斷增加經濟要素和產業要素,快遞物流園區運營方式和盈利方式開始複雜化、綜合化、生態化,逐漸由獲取物流價值向獲取經濟價值、產業價值、城市地位轉變。
尤其在“十三五”期間各項利好政策的大力支援下,中國快遞物流園區數量快速增長,服務功能逐步拓展,網路體系初具規模。在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支撐實體經濟發展和完善現代化經濟體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園區發展欣欣向榮
2009年,國家出臺《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至此物流才真正作為國民經濟產業被納入國家規劃視野,至今已有10年。同年,《郵政法》修訂,快遞企業被賦予“合法身份”,從此迎來快遞業10年高速發展期。與其說這“雙十年”是歷史的巧合,倒不如說是歷史的必然,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對快遞物流行業發展的必然需求。
近5年來,中國快遞物流園區發展形勢喜人,呈現出以下5個顯著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快遞物流園區政策利好不斷釋放。在過去的10年裡,國務院和相關部委相繼出臺了《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關於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物流園區分類與規劃基本要求》《國家物流樞紐佈局和建設規劃》《物流園區績效指標體系》等近20項支援物流園區發展的政策、規劃和標準。規劃期內全國將建設樞紐城市127個,佈局物流樞紐212個,打造示範物流園區100個。國務院《關於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國家郵政局《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也相繼提出了扶持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快件集散中心發展的具體意見。全國各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也紛紛出臺產業、土地、資金、人才、稅收等優惠扶持政策。
第二個特點是快遞物流園區數量與規模呈加速增長。2018年,國內規模以上的物流園區已接近1700家,年均增速達10.7%,主要分佈在沿海和核心樞紐地區,特別是在山東、浙江、河南等省份。受快遞業務高速發展、國家對物流園區的重視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等因素影響,快遞物流園區建設遍地開花,梯度格局基本形成。專業類快遞物流園區數量增長速度顯著高於傳統物流園區,年均增速28.8%,數量從2014年的171個發展為2018年的471個。據統計,2018年,全國快遞物流園區佔地面積已經達到21.8萬畝,150畝以下的有267家,佔比57%;150畝到300畝的中小型園區佔比14%;300畝到750畝的佔比16%;750畝以上的佔比不到10%。
第三個特點是快遞物流園區建設由東部向中部梯度轉移。從快遞物流園區地域分佈來看,2018年,廣東、安徽、江西、四川4個省份的快遞物流園區數量均超過30家,佔全國的28.5%。山東、江蘇、湖北、浙江、重慶、河南、甘肅7個省份的快遞物流園區數量超過20家,佔全國的37.2%。全國除西藏、上海等少數省份外,基本實現了省級快遞物流園區全覆蓋。當前,快遞物流園區的發展熱情逐漸由東部地區向中部轉移,中部地區的快遞物流園區發展越來越快。
第四個特點是快遞物流園區建設歷程曲折艱辛。從快遞物流園區數量來看,其數量從2014年的171個,增長到2016年的285個,再到2018年的471個。快遞物流園區數量雖逐年增加,但建設熱情卻不是一路高漲而是曲折上升。2014年發展初期,快遞物流園區在建和規劃熱情高漲,各地積極參與。但是,彼時由於用地審批慢、地方貨源不足、地方政策未能及時到位、專業性園區人才缺乏等因素導致快遞物流園區投資大,而效益回收不高,打擊了地方政府的熱情,一度出現快遞物流園區發展的瓶頸。不過,正是這種瓶頸,使得快遞物流園區這個領域經過淘沙取金後,重新迎來發展春天,持續多年保持高速態勢,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快遞物流園區建設熱情再度被充分點燃。
第五個特點是快遞物流園區運營總體看好。從快遞物流園區開發方式來看,中國快遞企業資金比較雄厚,上市後更願意自己掏錢拿地而不是租賃。2018年,將近有一半的快遞物流園區是由企業獨立投資設立的,但也有部分快遞物流園區是先由政府經營再轉交企業運營,甚至也有使用外來投資的快遞物流園區,快遞物流園區的開發方式已然呈現多元化經營。
從整體的運營來看,入園快遞企業數量穩步增長,從2014年的846個到2018年的2076個。快遞物流園區發展得很快,吸附能力較強,帶動了快遞企業的入園熱情、吸引了大量投資和吸納就業。從企業入園情況來看,由於快遞企業普遍存在“用地貴、用地難”的問題,所以入駐快遞物流園區意願強烈。安徽、江西、甘肅、重慶等省份入駐最為踴躍,其中安徽省入駐快遞企業已達226家。從吸納就業來看,快遞物流園區建設催生直接用工需求,同時吸納就業也是各地政府非常重視的園區指標,快遞物流園區日後也必將在此持續發力。
園區轉型升級多挑戰
快遞物流園區發展得如火如荼,但在發展均衡性、連線充分性、產業融合協調性和需求供給匹配性等方面依然存在問題。
首先,快遞物流園區建設尚未進入全面成熟期(還處於發展擴張期,尚未進入成熟期),發展不平衡。快遞物流園區建設豐儉由人,東部地區初具規模,面臨升級;中西部地區資源分散,能力受限;多數大城市“一園難求”,許多中小城市“無物可流”;各種運輸方式線路建設進度較快,而節點建設相對滯後;現代供應鏈體系、現代資訊科技和智慧物流發展有的已經走在世界前列,還有的依然停留在“人拉肩扛”的原始階段。
其中,處於發展成熟區的快遞物流園區如杭州空港物流園,以蕭山國際機場為依託,吸引了順豐全國航空樞紐、申通華東總部、圓通華東總部以及EMS航空郵件處理中心入駐,累計投資達到55億元,直接供地1200餘畝。福建高速物流園區於2012年投入運營,投資達3.93億元,吸引了申通、德邦等快遞企業入駐園區,從業人員達到2500人。而處於發展萌芽期的快遞物流園區要想發展,則多要以優惠政策來吸引快遞企業入園。如寧夏固原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對快遞企業進駐園區提供分撥中心所需場房,並對場地租賃提供3年免租、2年減半的優惠政策;寧夏西吉縣對入駐園區的郵政、快遞企業給予場地租賃費用4年全免的優惠政策,利用這些優厚政策支援吸引多家快遞企業入園,對周邊形成“虹吸”效應和集約化效果。但是,當優惠政策力度減弱時,則存在快遞企業流失的風險。
其次,快遞物流園區建設各自為政,連線不充分。各種運輸方式自成體系,缺乏統籌協調;鐵路與港口、機場、產業園區、快遞物流園區無法有效連線,“最後一公里”問題突出;城市和區域內公路園區、鐵路園區、港口園區和空港園區佈局分散,增加了轉運換裝距離和短駁時間成本;快遞物流園區單點運營,缺乏互聯互通,整體網路效能受到制約,跨越企業邊界的互聯互通尚未有效實現。平臺執行服務機制以及企業之間的誠信問題,是根本制約因素。
再者,快遞物流園區生態體系單薄,產業融合不協調。快遞物流園區與製造、商貿、轉運和消費等物流發生地缺乏有機聯絡,與區域經濟發展黏合度不夠;製造和商貿產業集聚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及產業新區缺乏配套的物流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對實體經濟支撐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對物流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先導性認識不夠,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穩健執行的現代化物流體系尚未形成。經過多年發展,一些快遞物流園區出現了招商遇冷、經營困難、週轉失靈、回報無期的問題,其根本原因是需求基礎薄弱。
最後,快遞物流園區與城市相容度不夠,需求供給不匹配。因快遞物流園區佔地面積大,投資週期長、回報慢,帶來的直接稅收少以及道路擁堵、環境汙染、噪音擾民等問題,許多地方都不願意規劃建設快遞物流園區。
例如,有的因為“用地難、用地貴”等問題,將快遞物流園區拒之門外;部分地方對於園區和快遞業發展的認知有區別,對於價值定位、行業功能以及行業社會貢獻度的判斷有差異,部分園區供給方往往過分強調畝均稅收、畝均投入,導致快遞企業使用土地“審批難”;更有地方借拆遷改造名義,不分青紅皁白,將快遞物流設施一律疏解,將本來是城市基本功能不可或缺的快遞物流園區、配送中心搞得“無處藏身”。有人把快遞物流園區形象地比作“垃圾桶”,各地都離不開,但又見不得。這些都是當前快遞物流園區建設發展中的一個普遍難題。特別是那些人口集聚、需求旺盛的大城市,隨著擴容改造、功能疏解,原有的快遞物流園區等基礎設施無限度外遷、配送半徑不斷擴大。不僅物流成本大幅增加,而且服務時效和品質難以保證,還加劇了道路擁堵和環境汙染。
八方入手謀新局
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新時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並存,對中國快遞業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面提升國家快遞競爭力提出了新要求。
總體而言,快遞物流園區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從國際環境看,新一輪產業革命、技術革命深入推進,成為新發展的強勁引擎;從國內環境看,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對供給品質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從政策環境看,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行業治理難度日益增加,快遞物流園區管理涉及部門多,協調難度大;從行業導向看,調整運輸結構,減少公路貨運量,增加鐵路運輸量成為大勢所趨,但部分快遞物流園區在規劃設計初期未留有鐵路作業場地,導致鐵路專用線入園難、裝置改造成本高。
若想保持中國快遞物流園區的高品質發展,保持當前“車來車往、一片繁榮”的景象,建議從8個方面入手:
一是打造快遞物流園區生態圈,不要盲目地建單一的功能園區;
二是快遞物流園區解決企業“用地難”問題,快遞業發展太快,70%的快遞是通過快遞物流園區來進行分撥的;
三是讓快遞物流園區資訊互聯互通,要考慮快遞的全程全網對資料一體化的迫切需求;
四是運輸結構和運力的調整,要與交通等部門各類政策保持同步,需要統籌考慮如貨物什麼樣、快遞物流園區車輛什麼樣等深層次互動問題;
五是主動融入國家物流樞紐佈局規劃,“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全國物流區劃、樞紐佈局中心逐步明確,樞紐地位作用要逐漸發揮出來;
六是降本增效,發揮快遞物流園區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
七是樹立行業樣板,行業需要總結經驗,樹立標杆樣板企業,使其他快遞物流園區建設少走彎路;
八是改善投融資環境,緊抓簡政放權、減稅和降費等措施的落實。
在“十三五”的後半段,快遞物流園區要抓好發展時機、直面挑戰,把自身擺到國民經濟整體中、擺到區域經濟發展中、擺到行業發展程序中,科學謀劃、合理建設,以市場為引領、以政策為導向、以經驗為基礎,進一步完善自身建設,加快適應新形勢下快遞物流產業發展需求,切實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