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前段時間,海爾集團因開除四名午睡員工數次登上熱搜榜,網友對其員工管理制度的質疑持續發酵。

海爾集團曾是家電企業中的龍頭,然而近年來,其營收一直在千億左右徘徊,目前的市值更是不及美的與格力的三分之一。現在,海爾的Logo早已改變,企業名稱也由“青島海爾”變為了“海爾智家”。

進入2019年以後,海爾集團加速佈局智慧家庭,然而在IoT概念火熱的今天,不斷有家電企業提出新的概念和戰略。業內人士表示,IoT領域競爭激勵且前景充滿變數。那麼,面對傳統家電企業與網際網路企業的競爭,海爾智慧家庭究竟前景如何?

海爾“午休門”引用工爭議,曾計劃裁員2.6萬人

網傳的一份海爾集團《關於中午脫崗睡覺的通報》顯示,4名員工因餐後沒有及時返回工作崗位,而是在咖啡廳睡覺而受到了處理。處理結果為:責令4人一週內走完離職流程。該檔案引發網友關於海爾集團嚴苛員工管理制度的熱烈討論。

隨後,海爾集團對此作出迴應稱,4名被開除員工並非在休息時間午睡,而是於工作時間在公共接待場所睡覺。

但網友對此並不買賬。隨後,有媒體爆出“海爾員工日均工作15小時,員工跪求轉崗”的訊息。截至目前,關於海爾的用工爭議仍在持續發酵。

針對海爾集團的員工管理制度,海爾集團前員工劉宇(化名)對藍鯨TMT記者表示:“在海爾工作,中午不讓趴桌子,晚上不讓早於7點下班。週六不讓休息,休息得請假,但不讓打卡,預設為自願上班。上班時間開會,下班了才能踏踏實實工作。”

記者以“海爾”為關鍵詞在知乎進行搜尋,頁面出現關於“為什麼很多從海爾離職的員工那麼恨海爾?”、“怎樣來看待海爾集團辭退午睡員工?”等問題,其中關於“怎樣來看待海爾集團辭退午睡員工?”的問題有500餘條,部分評論吐槽海爾集團延長加班時間、不給加班費等問題。

而與海爾同類的企業如美的、格力等,在知乎“為什麼從XX離職?”相關話題回答中,吐槽數量明顯少於海爾,這一資料側面反映出員工對企業整體滿意度情況。

另有網友表示,海爾此次爆發的“午休門”事件看似偶然,實則是長期不合理體制壓制下的一次瞬間爆發,實屬必然。

針對海爾集團對“午休門”事件的處理是否合法,藍鯨TMT記者向勞動法相關律師諮詢,上海德美律師事務所訴訟部總監孟建俊律師表示:“海爾的‘午休門’事件主要是是否存在超時加班或強制加班問題,需要以勞動監察部門調查結論為準。假如存在超時加班和強制加班,那便侵犯了員工合法休息的權利,相關員工可到勞動監察部門維權。”

事實上,這並非海爾首次因裁員陷入風波。2014年,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在出席沃頓商學院全球論壇時表示,海爾在2013年已裁掉1.6萬人,多為中層管理人員,並計劃於2014年再次裁掉1萬人。彼時,該言論引發外界激烈討論。

隨後,海爾迴應稱,海爾登記在冊的約7萬名員工分為2000多個自主經營體,形成小微公司,小微公司的員工與海爾解除合同,這導致了在冊員工減少。但有分析稱,彼時海爾正在經歷組織變革,因中層管理人員不能適應公司的變化導致人才流失。

與此同時,劉宇認為海爾在人才引進上狀況不佳,“在人才引進方面,青島與國內一線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人才進來之後又根本適應不了海爾的管理制度,校招來的一些大學生進到公司之後發現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樣,造成了人才流失,再加上口口相傳,便導致了惡性迴圈。”

海爾市值不及美的、格力三分之一,小微制度實用價值待商榷

海爾集團創立於1985年,因張瑞敏怒砸76臺有品質問題的冰箱名聲大振。2004年,海爾集團營收破千億,而同期美的與格力的營收僅有幾百億。

然而目前,美的營收已遠遠超出海爾智家,格力的營收與海爾智家也不相上下,淨利潤與格力、美的相比也相距甚遠。此外,美的與格力的市值均已超過3500億元,而海爾智家的市值卻一直在千億元左右徘徊,不及美的與格力的三分之一。

三家上市公司近日公佈的半年報顯示,海爾智家2019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989.8億元,同比增長9.38%;實現歸母淨利潤51.5億元,同比增長7.58%。同時期,美的集團上半年實現營收1543億元,同比增長7.37%;實現歸母淨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17.39%。格力電器實現營收983.41億元,同比增長6.8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7.50億元,同比增長7.37%。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表示:“海爾的品牌做得很好,但產品力偏弱,看不到它的哪些產品在市場上很強悍,其產品跟競爭對手來比較是偏弱的。”

海爾智家在財報中表示,其始終堅持海外自主創牌,先後收購完成日本三洋白電業務、美國 GE 家電業務、紐西蘭 Fisher&Paykel 業務,持股墨西哥MABE48.41%股權、收購義大利Candy 公司。2019 年上半年,海爾智家海外收入佔比47%,近100%為自有品牌收入。

然而,受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家電保有量等因素影響,海外市場表現不一。其中,美國市場持續下滑,上半年大家電銷量下降 5.6%;歐洲市場受整體 GDP 增速放緩影響,表現疲軟;南亞地區,印度市場整體增長 9%,巴基斯坦市場受匯率大幅貶值近 25%、稅改等因素影響,銷量下降 5%;東南亞市場穩定增長;日本市場白電銷量同比持平;澳洲市場受經濟放緩、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消費者支出以及房價持續下跌等因素影響,家電市場整體負增長,紐西蘭零售市場銷售額下降 2.3%。

劉宇認為,海爾智家業績低於其他家電品牌的根本原因在於小微制度的實行,“小微制度將整個集團打散,分散成為各個不同的小公司,海爾的核心業務是白電,冰箱、空調、洗衣機業務由三個不同的公司負責,而這三個不同的公司又細分成家用、商用。這樣一來便會導致本該聚力去幹的事被分散打亂,內耗嚴重,在同業競爭的關鍵時段,被遠遠拋下。”

2005年,張瑞敏首次提出“人單合一雙贏”模式,2015年提出“人單合一”管理模式2.0,2017年正式推出“人單合一”管理模式。“人”即員工,“單”是指使用者價值。“人單合一”即每個員工都要直接面對使用者,創造使用者價值。海爾曾預計成立2000家小微公司,天眼查資料顯示,目前,海爾集團擁有逾70家直系子公司,有間接關聯關係的公司超過一百個。

然而,洪仕斌表示:“好的模式肯定會得到推廣,但小微制度目前還無法走出海爾,它的價值還有待商榷。”評論認為,海爾提出“人單合一”經營理念已近15年,但成效並不明顯,相反,近些年來海爾已快速被美的、格力趕超並甩在身後,這不得不讓人反思其“人單合一”理念的合理性。

海爾持續佈局IoT,智慧家庭前景未明

6月5日晚間,青島海爾釋出公告稱,公司中文名稱由“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由“青島海爾”變更為“海爾智家”。青島海爾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名稱變更是為更好地體現公司全球化發展,推進公司物聯網智慧家庭生態品牌戰略的實施。

海爾更名後連續上線了高階智慧套系、推出4新市場策略、釋出5G互聯工廠等,此外,海爾智家持續推動“5+7+N”全場景智慧家庭解決方案的終端落地,即針對智慧客廳、智慧廚房、智慧浴室、智慧臥室、智慧陽臺5大物理空間,持續迭代全屋空氣、全屋用水、全屋洗護、全屋安防、全屋互動、全屋健康、全屋網路7大解決方案,以滿足使用者根據生活習慣自由定製智慧生活場景,實現N個變化的可能。

從起步時間來看,海爾是IoT賽道上的領跑者。早在1997年,青島海爾便宣佈推出全球首套網路家電產品;隨著IoT概念被炒熱,2010年,海爾宣佈研製成功了全球首套基於e家佳標準和U-home2.0技術的物聯網家電。隨後,海爾在IoT領域加速佈局,並在2016年11月釋出了海爾UHomeOS。

然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IoT已經成為國內家電行業的共識,該領域競爭非常激烈,前景充滿變數。

據了解,國內家電企業紛紛在AIoT領域佈局,提出不同的概念,例如,TCL提出AI×IoT戰略;創維宣佈全面進入AIoT大屏時代。此外,網際網路企業也在AIoT領域緊鑼密鼓佈局,小米集團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華為則提出5G時代1+8+N全場景戰略。

洪仕斌表示:“‘智慧家庭’的口號海爾喊了很多年,但並沒有真正解決使用者的痛點,目前,在整個家電行業,還並不能買到真正的智慧家庭產品。”

電視作為AIoT中的重要智慧顯示終端成為了家電企業的香餑餑,國內家電企業在電視領域動作頻頻。例如,創維加速佈局OLED,推出S81自發光智慧電視,華為推出榮耀智慧屏,TCL推出智屏,紅米與一加也相繼入局。然而,海爾電視近年來似乎在該領域相當低調,很少有聽到關於其電視新品的聲音。

除電視以外,近年來網際網路企業向傳統家電領域的滲透正在逐步加強,小米在推出電視、空調、洗衣機之後,於近日宣佈推出冰箱新品,正式集齊了家電“四件套”。此外,華為榮耀等企業也正在逐步佈局家電產業,可以想象,接下來家電領域壓力必然會越來越大,“午休門”或許只是海爾近年來所蘊含危機的冰山一角,接下來如何化解這些醞釀已久的內外部問題,還需要海爾冷靜思考。

本文出處:藍鯨財經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金管家信用卡代還APP或涉嫌違規套現!華麗包裝背後騙局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