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鋼鐵俠》的原型,特斯拉的老闆,一度蟬聯世界首富,正在努力移民火星。這位牛人是誰?埃隆·馬斯克。

與傳統網際網路新貴不同,馬斯克的業務涉獵極廣。

在能源界,他發展家用光伏電池;在汽車界,他投資特斯拉;在航天界,他創辦了space X(太空探索公司)。

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了“超級高鐵”計劃;推動人工智慧發展;研究“腦機介面”技術。

而且,多,只是馬斯克的外在特徵,顛覆才是馬斯克的強項。在他進入的每一個領域,馬斯克都表現出了強勢顛覆行業的特點。

我們驚歎於馬斯克超人的創造力後,禁不住會問,為什麼馬斯克能在諸多領域遊刃有餘?

在一次TED採訪中,馬斯克透露過這個秘密:“我們運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用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這非常重要。生活中人們總是傾向於比較,這樣做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第一性原理是層層剝開事物表象直面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以他建立的太空探索公司為例,在馬斯克之前,載人的火箭研究都是國家行為,原因只有一個——燒錢,實在是太燒錢了。

馬斯克在創業初期同樣也碰到了這個問題,雖然是億萬富豪,但面對火箭,他依然捉襟見肘。

開始他想從俄羅斯買點便宜貨,後來發現,就算戰鬥民族今非昔比,想要購買火箭價格還是太貴。

怎麼辦呢?在購買這條路堵死後,馬斯克口中的第一性原理開始發揮作用。

對火箭細緻拆解後,他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製作火箭的原料成本本身並不高,關鍵是不能重複利用。如果火箭可以回收再利用,那製造費用完全可以接受。

其實這不算什麼秘密,正如電動車電池的碳、鎳、鎘分開來看也不值錢,所有人都知道,但唯有馬斯克從中發現了新意。

現在我們都知道了,按照重複利用這個思路,就在不久前的3月14日,馬斯克建立的SpaceX公司用一枚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60顆星鏈衛星送上了太空。

這是獵鷹9號的第9次飛行,成功重新整理了人類火箭的複用紀錄,基本改變了火箭只能用一次的傳統。

為什麼馬斯克能夠突破常規思維,從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基礎角度解決問題呢?這就得提一下他一直推崇的“第一性原理”

關於這個理論,有一本書對其進行過詳細的解釋,書名就叫做《第一性原理》。

作者李善友是混沌大學的創辦人,曾經創辦過知名網際網路企業酷6網,並一直擔任中歐國際商學院創業學教授,長期致力於幫助創業創新者認知升級。

他在書中詳細闡述了“第一性”這個概念的思維方式,還透過科學和商業上的案例為我們演示了該如何運用這一思維模型進行思考和創新。

01“第一性”來自於演繹

想要了解第一性原理,我們需要先介紹一下人類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兩種基本邏輯方法:歸納法和演繹法。

歸納法也可以叫做經驗總結法,大致就是我們把一定時空之內總結的規律,應用到所有時間和空間,並且認為其基本有效。

比如你在一條街上開店成功了,然後,當你想去別的街再開一家店時,你會怎麼辦?

按照歸納法,肯定是先總結這個店的管理經驗,然後再照抄照搬複製到下一家。

這就是歸納法的思維方式,重點在於總結。

演繹法正好於此相反,他的思維過程是先假設一個邏輯前提,然後按照邏輯推理往下操作。

還是那個開店的例子。

按照演繹法,可能會先假設未來年輕人都會離開這個城市,在這個前提下,推匯出街區消費能力下降,然後直接打消繼續開店的想法。

這就是演繹法的思維方式,重點在於推理。

兩種思維方式的區別在於,歸納法傾向於從多到一,從很多事物中總結出一般規律;而演繹法傾向於從一到多,從一個假設推演出多種可能。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吧,馬斯克的思維方式就是演繹法,他不是去總結和學習前人研究火箭取得的經驗,而是自己重新設定一個起點,比如火箭就應該多次利用這個起點,然後再從這裡不斷推理出新的做事方法。

這個起點就是馬斯克非常重視的“第一性”,也可以稱為“邏輯奇點”或者“元起點”。有了這個起點,就可以打造出一個完全不同的體系。

其實,這種認識最早來自於古希臘哲學。當時的哲學家和科學家相信,世界上始終存在一個必然正確的元起點。從這個起點出發,透過邏輯推導就可以獲得新的知識。

被譽為希臘三賢之一的柏拉圖更是認為,知識就是回憶,即真正的知識本來就有,只要把它回憶起來,作為元起點,就能推匯出全部的新知識。

在這種觀點的基礎上,亞里士多德提出了演繹法和第一性原理。當然,歸納法和演繹法並沒有什麼優劣之分,幾千年來,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大家都預設使用歸納法來生活,甚至我們可以說,99%的日常知識都是建立在歸納法的基礎上,但是如果你想像馬斯克一樣去顛覆、去創新,顯然演繹法更有優勢。

02如何找到“第一性”這個起點

第一性原理在創業創新中能發揮著巨大作用,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我想創新,怎樣才能找到這個重要的第一性呢?

畢竟2000多年前中國的老子也說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可是《道德經》中關於最開始的那個“道”卻總給人玄之又玄的感覺。

在《第一性原理中》李善友給出了尋找的路徑。

首先,第一性起點並不在系統內。

換言之,我們能夠感知的整個系統都是系統外某一個前提假設推匯出來的。想要創新,就要跳出現有系統想問題。

愛因斯坦說過,你不能在製造問題的層次來解決問題。

怎麼理解呢?他的相對論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相對論提出以前,人們習慣於用萬有引力來解釋宇宙星球的運動,可是即使不斷改善運算方法仍然存在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比如水星近日點進動中的43秒偏差。

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獨闢蹊徑,利用“時空彎曲”假設,成功解釋了這一現象。

回到問題的元點,愛因斯坦只是把力學問題轉變成了幾何問題。前提假設由所有星球相互吸引,變成了所有星球同時分佈在一張布一樣的彎曲時空之中。

跳出原系統,你才能找到新的第一性假設。

其次,第一性起點要力戒從眾心理。

《烏合之眾》中的很多觀點都有失偏頗,甚至可以說漏洞百出,但它也提醒我們,從眾是人們的普遍心理趨勢。

尋找新的第一性起點,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要避免從眾,建立獨立的思考能力,去懷疑一切,檢驗一切。

《人類簡史》中專門提到過從眾的合理性。可以說,我們人類之所以能夠站在地球食物鏈頂端,就是靠能虛構出一個並不存在,但大家又都認同地講故事的能力。

可是時間來到現代,這種從眾心態卻表現出很多弊端。許諾高額回報的 P2P等龐氏騙局,並不是因為大家不明白道理,反而是參與的人多了製造出了虛假的安全感。

也因此,想要跳出現有系統的束縛,就必須保持審慎的理性,不被群體觀念影響。

再次,第一性起點要敢於否定自己。

人是最愛給自己找理由的動物。罔顧事實,頑固堅持自己的情況屢見不鮮。

而否定自己的想法,在哲學上就等於宣佈自我的死亡,需要極大的勇氣。

數學家和哲學家笛卡爾早就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論斷。

在哲學上,只有思考才能讓人真實體會到自我的存在,而否定思考成果,很像在否定人的存在,這容易引發情緒,讓人無法接受。

因此,推翻現有系統,建立新的假設並不容易,需要我們不斷承受否定自己的壓力。

最後,第一性起點需要多領域思維模型。

查理·芒格說:“如果你只有一把錘子,你看什麼都是釘子。”

我們自認為在使用大腦思考,其實只是在使用大腦中的思維模型在思考。

如果我們只用一種思維模型來看待世界,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就會出現扭曲。

因此,成年人的學習不在於增加更多的資訊量,而在於增加新的思維模型,找到每個思維模型的元點並且相互借鑑,從眾多思維模型中激發出新的第一性假設。

當然這並不是需要我們通曉各個不同的學科。實際上,每個學科中真正的大道理只佔全部內容的5%,但重要性卻達到95%。

比如數學的複利模型,物理學的臨界質量模型,生物學的現代綜合進化論,化學的自我催化模型以及工程學的備份模型等等。

想要突破已有系統的侷限,看到外面的關鍵起點,需要我們多涉獵一些其他學科的核心基石,並能夠隨時呼叫,相互借鑑。

03總結

總體來說,想要取得顛覆性創新,就要重視第一性原理。

利用演繹法,掙脫原系統的經驗束縛,避免從眾心理,敢於否定自己,借鑑其他領域的思維模型,打造自己獨特的觀點。

畢竟,假如你在所有事情上都與其他人觀點一致,你憑什麼出類拔萃呢?

14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石頭科技創始人下場造車,網際網路巨頭扎堆的新能源到底有啥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