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掠過電商在風口浪尖鍍金的年代,快遞物流企業紛紛迴歸冷靜,資金開始轉向“地基”的穩固搭建,新浪潮隨著科技發展,短視訊帶貨、新基建助推、交易方式日新月異,更大的市場如暗潮洶湧。在電商物流的自動化投入方面,除了大家熟知的京東“亞洲一號”智慧倉與無人配送專案和菜鳥順豐的“黑科技”之外,“三通一達”也正在加速佈局物流自動化。

圓通:攜手菜鳥打造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

圓通自動化分揀實現成熟應用的節點是2018年其與菜鳥攜手在圓通杭州轉運中心打造的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該分撥中心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機器人操作平臺,AGV小車自動根據包裹流向的不同,將包裹運到對應區域格口。

這是行業內平均速度最快,分撥效率最高的小件機器人分撥中心,高峰期內,2000平方米的場地內350臺“小藍人”機器人晝夜作業,每天可分揀超50萬包裹,2.1萬件/小時,相較於行業同類分撥裝置,平均速度超出行業25%,分揀效率超行業20%。此後,圓通加大力度對全網近半轉運中心進行了改造,投入安裝自動化分揀裝置數十套,以及數百臺DWS(自動掃重掃描)裝置,以減少操作環節,提高中轉效率。

據悉,2019年該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升級為全國首個5G快遞分撥中心,升級之後,圓通這一物流中心更為穩定高效的運營。而其全網中心裝置也在今年618購物節期間再升級,陸續新增矩陣擺臂數量近3000個、矩陣擺輪數量1000餘個、近20套3層自動分揀裝置等,全面提升分揀效率。

官方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末,圓通在轉運中心、城配中心及建包中心共佈局完成自動化分揀裝置80套,累計安裝完成自動分配器超4100臺。

基於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帶來的效益成果,今年圓通在自動化方面的投資動作頻頻,熱度未減。5月,圓通斥資5億元成立河北圓通北方科技智創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資訊科技開發、普通貨物運輸、倉儲服務等。6月,圓通速遞旗下的無錫圓智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從2000萬元增至3.5億元,增幅高達1650%。而此前,圓通北方總部基地落戶河北廊坊,總投資35億元,北方快遞物流聯運中心是其投資的重要板塊。

申通:“小黃人”與高速交叉帶接連亮相

申通的自動化分揀投入起步較早。2014年,申通快遞華東分撥中心擴建專案總投資3.5億元,佔地102畝,是申通快遞第三代分撥中心建設的標誌性專案。50000平方米的快件分揀場地,4條全新的自動化半自動化流水線將在此期間發揮高效的快速分揀和中轉作用。

2016年, 申通快遞通過與天貓淘寶等電商、蜂巢網路等新興快遞需求關聯行業開展合作,與電商等高頻次、大數量快遞需求行業深度結合,創新了派送模式,進一步拓寬了業務型別和覆蓋面和快遞攬收派送數量。

為了滿足業務需求,申通公司在義烏、天津、臨沂三地啟用了分揀機器人, “小黃人”一時成為眾口熱議的黑科技產品。據了解,申通的每個“小黃人”機器人帶有一個小托盤,用來裝載長不大於600mm,寬不大於50mm,重量在5公斤之內的小件。能實現承重、掃碼、分揀三大功能。每次掃碼識別時間少於一秒,並能以最優路線進行投遞,行走速度約3米/秒,每個小時可以分揀18000件。

繼“小黃人”之後,2018年8月,申通快遞另一自動化分揀神器也在杭州南星橋公司正式對外亮相。據悉,這是國內首條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主線執行速度最快的超高速交叉帶分揀系統,也是經過4年的潛心研發的成果。整套裝置寬18米,長75米,擁有14個上包工位,268個格口,執行速度3米/秒,主要應用於進出港快件的操作,實際每小時能夠處理2.4萬(不初分)或3.6萬(一分二初分)票快件,成為最小佔地面積的分揀系統。

在投資方面,今年以來,申通快遞對外投資了11家公司,其中金額最大的一筆是在今年6月成立的簡陽森彤實業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公司主營業務為供應鏈管理、技術開發及倉儲服務等。今年3月,申通快遞又對外投資了一家大資料、人工智慧技術公司——浙江申通萬馬科技有限公司。可以看出,申通在在科技、物流一體化等方面加大了投入。

中通:借力中科院自研自動化分揀技術

事實上,中通在幾年前就與中科院開始合作研發,實現了用於小件自動分揀的交叉帶自動分揀系統裝置的中中國產化,整機僅需要500多萬元。2016年,中通開始在上海、北京、東莞、杭州、長沙、常州、南充、淮安等多個轉運中心啟用了自主研發的全自動分揀系統。

因為有了重視科技創新的統一思想,近年來中通對於新科技、新裝備的投入才會不斷加大。其位於北京的自動化分揀中心通過長達300多米的自動分揀傳送帶以2米/秒的速度運轉,傳送帶上整齊有序的包裹分別經過對應的鐳射掃描後,自動落在兩邊的編織袋中。中通快遞廣州花都轉運中心的雙層自動分揀系統,是目前業內最大的自動化分揀裝置,每小時最多能處理7.2萬件快件。而其位於青浦的中通快遞分撥中心的自動化分揀系統每小時可分揀2萬件快遞包裹,分揀準確率高達99.99%,並能節省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工。

除了自動分揀系統外,中通還大量應用智慧稱重掃描裝置以配合大件和集包分揀,做到快速完成掃描、稱重和測量體積,以及資訊錄入上傳、比對檢測等。據中通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中通已在全國投入使用了64條這樣的自動化分揀流水線,未來將在現有的82個分撥中心陸續配備完畢,到2020年中通分撥中心將實現無人操作。

在投資方面,中通在科技保障上每年的研發投入過億元,而今年中通又投資5億打造中通快遞智慧中心供應鏈產業園來實現全網智慧裝置的鋼結構平臺製作安裝,智慧轉運的綠色環保袋生產,快遞面單、分揀中心節能產品及物流物料的綜合供應鏈和物流倉儲建設所需的材料、裝置週轉與租賃服務四大主產業鏈。

韻達:致力成為"站在科技輪子上的快遞公司"

據了解,韻達是率先在業內上線了全自動化分揀裝置的快遞公司。早在2016年,韻達的10餘個分撥中心已完成改造和倉配擴容,到目前為止,韻達快遞在全國建設了70餘個分撥中心。

在分揀裝置方面,韻達自主研發的"雙層交叉帶自動分揀線",分揀能力高達40000票/小時,效率較以往提升一倍。持續保持對自動化裝置的研發、投入和改造,主要應用於"智慧矩陣"和"自動交叉帶"兩種硬體。

在無人倉技術方面,韻達通過裝備"AGV機器人+自動包裝線",打造智慧物流倉儲系統,其中AGV機器人應用於倉儲中心貨物的智慧揀選和位移,相比人工揀貨效率提升136%。韻達無人倉物流中心目標由收貨、儲存、訂單揀選、包裝四個作業系統組成,在貨物入庫、打包、分揀等環節投入不同型號的機械臂及分揀機器人,是對於機器人大規模、多場景的應用,不僅能夠依據系統指令處理訂單,還可以完成自動避讓、路徑優化等工作。

另外,韻達在“最後一公里”及“末端100米”方面採取了多樣化的服務形式,公司組建了"派送無人車專案"研發團隊,推進路徑以"開放合作+自主研發"相結合,規劃研發的無人車將具備自主巡航、遠端遙控、避障、道路檢測、路徑規劃、紅綠燈識別、人臉識別、智慧預約收貨、驗貨等功能。

韻達公司2019年報上也披露了韻達之後的投入方向。伴隨快遞業務量的裂變式增長,以及客戶對快遞包裹完整性、清潔性的極致追求,韻達公司持續加大自動化、智慧化裝置的研發和投入力度,通過新科技、新裝置賦能全網,科技屬性愈加清晰,助力韻達成為"站在科技輪子上的快遞公司"。

如何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對於快遞公司而言通過在自動化佈局上的投入提高物流效率大概是最高妥投率與高性價比的選擇,相信伴隨著三通一達對自動化的持續投入,物流時效能夠進一步提升。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螞蟻高管頻繁變更玄機:去金融化意圖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