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截至2019年10月14日晚11:30分,蘋果股價已達237.44美元/股,這一價格相較年初也已上漲超50%,相較1月份142.3美元/股的最低點則已上漲超60%,而其總市值也達約1.07萬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同期微軟市值約1.06萬億美元。

自從2007年蘋果釋出第一臺顛覆性的智慧手機以來,蘋果憑藉其優異的產品效能和使用者體驗,發展成為全球的消費電子龍頭。根據IHS的資料,近年iPhone拆解的物料成本持續提升,產業鏈各環節ASP均有提升,蘋果產業鏈各環節對應公司有望從中受益,以iPhone量×價為主導的線性成長邏輯仍處於延伸趨勢。

早前蘋果把iPhone 11的產量提高至多10%,其已告知供應商將iPhone 11系列的產量增加約800萬部,且市場對新款低價手機的需求強於預期。近期,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釋出的報告也顯示,iPhone 11系列是近五年來蘋果最受歡迎的機型,全球熱銷程度堪比iPhone 6系列,該系列全球總出貨量超過了2.5億部。

由於iPhone 11系列的強勁需求和iPhone SE 2將於2020年初發布,蘋果能夠在2020年第一季度銷售出更多的iPhone,預計出貨量將增加10%。由於對新款蘋果手機的需求增加,蘋果已經增加了一些供應商的訂單。出貨量的增加將主要在2020年第一季度發生。

蘋果公司的成長,很大程度上也帶動了國內產業鏈的公司發展。從產業鏈價值分佈來看,蘋果系列一直以來是“全球代工”的經典產品,蘋果公司只負責設計、技術監控和市場銷售,而所有的生產,加工環節都以“委託生產”方式,外包給遍佈世界各地的下游製造商。

以蘋果手機為例,根據2010年亞洲開發銀行釋出的報告《iPhone手機如何增大了中美之間的貿易赤字》,2009年從美國進口一部在中國組裝的iPhone手機價格為178.96美元,其中在國內的組裝環節價值為6.5美元,佔比僅為3.63%。

蘋果公司對供應鏈公司良好的掌控能力是保持較高盈利能力的關鍵。在第一代iPhone釋出後,蘋果長期在智慧手機領域佔據主導地位,2009-2014是蘋果的第一輪高速增長期,在此後由於國內智慧手機品牌如華為、小米、OPPO等崛起,蘋果公司的增長勢頭有所削弱。但另一方面,在蘋果的崛起的過程中,蘋果利用供應鏈的大規模掌控優勢,獲得了顯著的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形成寬廣的護城河。

蘋果實際上只做產品設計、後臺運營及部分分銷,在更長的產業鏈條上,分佈著材料採購、技術採購、代工、應用開發、運營商分銷等多種產業的千萬家企業,蘋果對供應鏈的掌控能力較強,具有較高的議價能力。因此,在2009-2018,蘋果自始至終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強,平均毛利率超過30%,淨利率超過20%。

近年來,蘋果全球前200大供應商中中國企業數量穩步提升

2019 年版前 200 大供應商名單中,有幾個趨勢,首先,可以看到中國大陸與臺灣、美國、日本公司佔據了大多數的席次,不過各自有不同的強項,在中國大陸、臺灣部分,主要以供應電子零部件、線材、金屬機構件、產品代工組裝為主;美國部分則可以明顯看到集中在半導體公司以及精密通訊元件;日本則是供應了許多用於電子元件或面板的關鍵原材料。

中國大陸企業從2017年27家到2018年34家,2019年再增6家到達40家。從供應產品類別來看,顯示面板及半導體元器件環節僅各一家,分別佔2.5%;攝像頭模組環節亦僅有2家,合計佔5%。國內企業供應產品多處於功能器件及結構件環節,分別有6家、30家,各佔15%、75%。在消費電子產業鏈中,面板、半導體及攝像頭部分單品價值含量高,利潤空間大,但相對進入壁壘高,對技術也有更高的要求。

另一個趨勢,就是近年來中國大陸公司的比例持續升高,從過去 20 多家,去年大約是 34 家,今年持續成長,首度突破了 40 大關,來到了 41 家,其中新增加的公司有不少是中國香港公司,同時也顯示中國大陸供應商在蘋果的供應鏈體系的重要性越來越強,在前 200 強供應商的佔比達 2 成。

圖片來源:DeepTech深科技

蘋果公司的成長很大程度上拉動了產業鏈的上市公司的增長,雖然蘋果公司對產業鏈的議價能力較強,尤其國內的供應商毛利率普遍不高,如歌爾股份、立訊精密的毛利率基本維持在25%以下。但蘋果的業務體量帶來較大的規模優勢,使得供應鏈公司營收規模都進入快速擴張期,業績也快速增長。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網際網路早報」 賈躍亭申請個人破產重組;360金融獲保險經紀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