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金融地產,絕不是為蹭熱度。事實上,在節前最後的研究部內部討論會中,在推演節後市場節奏時,長量基金研究中心只說了兩個非常明確的觀點。一個是如70年國慶閱兵超預期,則節後軍工有明顯反彈;二是如果非要寫一篇專題,能夠想到的,僅有金融地產。言外之意,並沒有其他確定性機會。
投資理財市場上,很多人說要信“命”, 而這個“命”,不是前期爆火的電影哪吒喊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命,而是指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律,所以接下來會談一談目前對於金融地產的更多視角的思考。
先說說上面說的那個“命”
假期期間繼續探尋自然之謎,無意中又看到“蝴蝶效應”這個詞(這兩天有人拿NBA這事重新闡釋蝴蝶效應,當然裡面包含一些調侃成分),於是重溫了那部經典電影:蝴蝶效應。當然每一次看後會有不同思考,否則可能意味著你一直駐足。
雖說細微的變化,可能會演變成你無法想象的結局,但要仍相信,對於事物本質把握更強的人,可以看到比別人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提前杜絕掉有可能發展為對自身不利的可能發生(從一開始就時刻提防堤壩上可能出現的蟻穴)。
不說太遠的,還是說回到投資上來,消費板塊長量基金研究中心曾寫過多次,從“追求業績確定性”,到“進入不太便宜區間”,到“階段性高估風險”,到“迴流確定性的無奈之舉”,到“再次回到不便宜區間”,到“舉起盾牌防禦已是第二次”。
最後一次對消費板塊的描述,是“已經不再便宜”。大家注意,每一次措辭,可能包含了對於未來數次趨勢的預判,而這次“已經不再便宜”,在今年未曾用過(甚至近三年沒有用過)。可以作為對比,之前預留出來的發展路徑,和可能的腦回路是什麼。
而這次的“已經不再便宜”,和之前在2016年底寫過的“茅臺以後將不再便宜,無論是股票還是酒”相對比,是否找到了某些契合?
白酒現在或許面臨“屋漏偏逢連夜雨”吧,從某篇寫高檔白酒和低檔白酒並無本質區別的文章,到消費稅的再度被提及。還記得去年消費稅預期起的時候,白酒跌了多少嗎?
除了消費,9月初的軍工、電子,9月末的金融地產,彷彿都執行在各自的軌道上,圍繞價值不太會有大幅偏離。如有,則修復;如長期偏離,則總有一天修復而已。
人類喜歡盲目自信
7、8成的人跑不贏市場,更跑不贏以銀行為主的高股息率組合。記不清是丹尼爾·卡尼曼還是理查德·泰勒(也有譯為塞勒)的實驗,其實很簡單,你認為比在座一半以上的人投資水平高的請舉手,結果有6、7成舉了手。大家想想,這還不包括或因謙虛、或因靦腆,但內心深處是這麼認為、而沒有舉手的人吧?
前段時間參加國富基金舉辦的權益峰會,有幸請教仰慕已久的趙曉東老師。問其超配銀行股的理由,道理貌似很簡單,低估值、高ROE、高股息率。(貌似的意思是,很多人自以為懂,但根本做不到,或受貪婪、利益驅使而追逐正在高漲的行業)
其實大部分人更想了解的是,他最真實的、關於未來的推演和看法,然而他的回答簡單、質樸,卻包含了很多人未曾預料的堅韌和睿智。
“以銀行股的增長,兩三年的時間,總會兌現的。”這就是趙老師的核心觀點。與此前另一位看好銀行股的基金經理相比,多的是堅韌、從容,而不是篤定。是從更長週期、更寬視角看到的結果,是清楚的認識到人類認知侷限性的結果,是年齡和閱歷沉澱後的結果。
所以從年初至今,無論市場風格如何切換,趙老師管理的國富彈性市值都始終在長量基金的精選基金組合中,始終不斷的創出新高,帶給投資人以穩健收益。
很多人喜歡盯著今年以來漲幅看,這就決定了你所看到的(排行最靠前的)一定是三季度大漲的科技成長風格的基金,或是集中持有消費股的基金。然而經歷了9月下旬至今,持有的感受如何,睡的安穩否?確定拿到的收益有多少?這些都是很切實際的問題。
說回金融地產
還是說回到事物本質規律,這兩天金融地產大漲,就看到市場分析找出各種理由,以解釋大漲的原因。事後解釋原因,不是投資的態度,因為回答不了的問題太多。
不讓銀行“隱藏利潤”的後續?房貸利率“換錨”,房地產大漲?還有剛才說的低估值、高ROE、高股息率。可以說,這些都是理由,都是對金融地產的上漲,而找到的理由。
前面為什麼要用帶引號的“命”,來闡述事物的本質規律,有可能金融地產的上漲,僅僅是因為“到了它該上漲的時候”。而一切外部因素的這些變化,只是它上漲的催化劑而已。
國慶節前判斷,為何如此篤定的說,如果非要找一個所謂的確定性機會,那隻能想到金融地產。我們都知道,三季度已經過去了,四季度馬上要來,在以上分析的那麼多因素綜合考慮之後,你認為消費股獲利了結的人多,還是繼續買買買,在增速不及此前的情況下,把估值炒到40倍的人多?況且在E不變的情況下,36到40的估值變化,也只能帶來10%的收益而已,這風險收益你有認真考慮過沒有?
消費體量很大,一方面因為不斷上漲帶來的市值增長,一方面又來自基金的嚴重超配、不斷增配。如果真的出現了第一種情況,我們需要想一想“誰能承接如此體量資金”的問題。
如果聰明的資金,提前超配消費(在趨勢剛起之時),以獲得超額收益,在基本面、訊息面、估值面邊際上都不利於自己的時候,獲利了結,最起碼能保住全年利潤,如果切換至低估值、成長性還不錯的板塊呢,是否會繼續獲得超額收益?
如果,今年沒有配置消費,也沒有在三季度配置科技(豬肉的體量不足以支撐一個相當規模的基金)的話,那麼這個基金今年的排名肯定是1/2開外,甚至後1/4的。在權益基金佔比未見提升,存量份額激烈博弈的今天,業績不佳的基金是否(為保排名)去尋找一個可能出奇制勝的捷徑呢?這也是金融地產在四季度可能走出超額收益的一個理由吧。
注:文中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投資者參考,不代表任何確定性的判斷,也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部分圖片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