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協同創新上深化區域創新合作,提高區域整體創新能力,是破解長三角區域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改變等瓶頸的必然戰略選擇。”中國建設銀行原董事長、東北亞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洪章表示。
為期一天半的“中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論壇”10月15日在江蘇崑山圓滿落幕。論壇期間,從事關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政經學界人士紛紛圍繞推進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建言獻策。
專家學者考察江蘇崑山,感受崑山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探索和實踐。黃瑩 攝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曹文澤教授認為,“要把握世界新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同中國經濟優化升級交匯融合的契機,利用好中國經濟轉向高品質發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邁向現代化的內部潛能,以及‘一帶一路’建設和長三角經濟體發展深入實施帶來的動力增量,加快推進和實施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使長三角地區成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引領區。”
長三角地區是中國區域一體化起步最早、基礎最好、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也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的積體電路和軟體資訊服務產業產值分別約佔全國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2018年數字經濟規模達到8.63萬億元,並保持快速增長。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蘇浙滬皖各有所長,抱團發展,互補共贏,但要加快打破行政和區域壁壘,推進科技創新資源共享,共建科技創新產業體系,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關口,率先實現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長三角地區成為全球高品質發展的樣板區。
王洪章分析,長三角城市經濟上的區域合作機制正在被區域一體化發展的高層次動力機制所替代。區域一體化已不僅僅侷限於經濟範疇,還包括人才、資本、資訊、技術等的高度合作。但長三角城市群人均GDP水平和地區GDP水平距離世界級的城市群仍有差距。需放大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的輻射外溢效應,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產業體系,錯位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參與全球產業分工。
如何實現長三角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經濟日報社編委、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院長孫世芳特別提到了G60科技走廊,“這條走廊展示了長三角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一體化佈局的良好開始,成為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平臺,長三角地區各類創新資源要素正突破縣域、市域、省域界限,在整個長三角範圍內加速優化配置。”
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率先實踐者和切實受益者的江蘇縣級市崑山,今年上半年GDP達到1966.3億元,同比增長7.1%,位居全國百強縣榜首。中共崑山市委書記杜小剛表示,長三角27箇中心區城市地域相近,人文相親,發展相融,一體化合作由來已久。上世紀80年代“星期日工程師”、鄉鎮企業聯營等探索實踐,已讓崑山嚐到區域合作的甜頭。目前,已制定長三角一體化崑山行動方案,通過專案化、清單化,深入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國家發改委原副祕書長範恆山強調要把促進區域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內容。營商環境關係到投資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和活躍度,關係到人民群眾的能動性與創造性,將直接關係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與品質。
當前,蘇浙滬皖正攜手共築長三角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網路,推動長三角城鄉區域融合發展,促進長三角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聯保共治長三角生態環境,推進共享公共服務,共同提升長三角居民的美好生活,共同建立長三角統一開放的大市場。據悉,江蘇率先構建省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促進更大範圍一體化;上海不斷提升區域資源配置效率和全球資源的吸納能力,推進科創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市場統一等重點領域;浙江高水平建設大灣區,構建長三角協同創新產業體系,高起點發展數字經濟,打造全球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安徽16個市全方位加強與滬蘇浙多領域合作,開展互訪對接。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表示,推進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要在發展理念、示範區建設、產業整合等方面有所突破,經濟園區需要進一步整合升級,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跨省九個城市自發、自主、自為努力組建G60科創走廊,無論是科研經費的投入,還是有效發明專利的數量,乃至高新科技產業的重整,完全有理由讓我們相信,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不是我們的豪言壯語,而是中國企業腳踏實地的存在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