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今年來的暴漲,終於也給他的中國同行帶來了好運。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代表,最近蔚來汽車、理想汽車接連獲得新的投資。先是騰訊出資1000萬美元購入蔚來汽車168萬股美國存托股票,成為後者的第二大股東;後是理想汽車獲得由美團領投的5.5億美元D輪融資。但這一系列的投資操作,並非偶然。
昨日,蔚來二季度交付破萬,超出了季度指導水平,股價受到提振大漲接近19%,收報於9.38美元/股。這是最近半個月以來,蔚來股價創下的最大單日漲幅。
我們觀察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一方面是造車新勢力內部已經開始加速分化,第一梯隊的頭部企業獲得更多資金、技術和門店優勢,並且在交付上開始形成規模化,而其它梯隊的企業則因為缺少資金,只能選擇停工停產甚至直接倒閉,面臨生存壓力;另一方面,傳統車商也在加緊進入新能源領域,準備開始新一輪的角逐,就看誰能最先拿到第一棒。
儘管國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自去年以來一直在下滑,尤其是在疫情衝擊下,短期來看面臨著不確定性,但長期來看,汽車行業產銷整體逐步恢復的趨勢不會改變,而來自資本層、政策層以及應用層的刺激,也將給新能源汽車帶來更多新的機會。
01
造車新勢力:內部分化,外部承壓
最近幾年,中國國內至少出現了50家新興造車企業,這幾乎已是中國傳統車企數量的一半,甚至讓中國成為全球新能源市場的重要一極。而在2019年,蔚來、威馬、理想、小鵬等這些主流造車新勢力,也都開始了交付,到今年甚至還推出了一些換代車型。但硬幣的另一面,受新冠疫情突襲、巨集觀經濟下行、外資車企入局等多重衝擊,今年的本土造車新勢力正經歷加速洗牌和分化的階段。
作為行業明星企業,蔚來汽車成立於2014年,2018年9月在美國上市,但幾年來累計虧損已經超過了400億元。截至2019年底,蔚來總資產為146億元,總負債194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33%,與此同時,因為電池自燃的隱患,2019年蔚來汽車還召回了4800多輛ES8。
為了止損保證現金流的穩定,蔚來想盡辦法節省開支,做出了縮減研發費用、裁員20%、取消建廠、收緊換電站建設,以及關閉部分租金昂貴、產出貢獻有限的NIO House等舉措。受這些事件的影響,蔚來汽車股價一度跌到1.19美元/股,市值跌到14.1億美元,可說是經歷了至暗時刻。
進入2020年,蔚來似乎開始走出“水逆”。除了上述騰訊的1000萬美元的投資外,今年4月,蔚來中國與合肥市政府簽署了戰略投資協議,用24.1%的股權換來70億元的融資,以緩解現金流方面的後顧之憂。據6月29日最新訊息,蔚來官方訊息稱,已收到來自合肥市的第一期33億元人民幣和第二期15億元人民幣的現金投資。
截至7月2日美股收盤,蔚來的股價已從最低1.19美元漲至9.38美元,總市值重返百億美元。正如蔚來汽車創始人、CEO李斌近期所說:“經過一年調整的蔚來汽車已經逐步迴歸正軌,從重症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了。”
無獨有偶。據晚點LatePost上週報道稱,另一家造成新勢力理想汽車,也即將獲得5.5億美元D輪融資。其中,美團領投5億美元,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跟投3000萬,投後估值為40.5億美元。李想在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已經在準備逆勢擴張的計劃,原本計劃今年新增20家門店,但現在已改為增設60家門店,增加數量是此前計劃的三倍。
而小鵬汽車也不甘寂寞。據36氪6月初報道,小鵬汽車已經向美股市場祕密提交了IPO檔案,計劃融資5億美元,整體上市計劃預計在今年7月到9月,已經聘請摩根大通、高盛等投行,其中,摩根大通為主承銷商。但此訊息未獲官方的確認。去年11月,小鵬汽車曾宣佈完成4億美元的C輪融資,主要來自小米集團投資。
有了資金,讓蔚來有了未來,理想有了理想,小鵬也能飛起,但“一文錢”也成了更多造車英雄漢的奢望,甚至關係生死存亡。拜騰汽車日前釋出的停工停產通知書顯示,拜騰汽車中國區(不含中國香港)所有公司將自7月1日起開始停工停產,全體員工待崗,公司不再安排工作,停工停產期預計6個月。而讓拜騰汽車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拖了一年之久的C輪融資,遲遲未能到位。
對於這種冰火兩重的現狀,自媒體“DearAuto”曾這樣總結到,目前造車新勢力產品進度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實現交付、市場熱度領先的企業,如蔚來、理想、小鵬、威馬等,它們將繼續推出更具競爭力的車型,鞏固自身地位;二是尚未交付的車企,如天際、拜騰、金康等,加快量產車的腳步,無疑是這部分企業的救命法寶,2020年如何活下去成為它們最緊迫的事情;三則是無法交付或遇到經營困境的企業,如前途、遊俠、雲度等,雖成立較早但後勁不足,未有具體的新產品資訊落地,明顯力不從心,面臨較大生存壓力,2020年很大概率是它們的最後一年。
“今年底,國內造車新勢力可能會從40多家減少到10-15家,至少20多家新勢力企業將放棄造車。”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表示,造車熱已經明顯降溫,剩下的新勢力車企融資正變得非常困難。造車的商業模式投入太高,賺錢太難。而且,整個行業正發生巨大的變化,國家允許外資獨立建廠,市場越來越開放,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事實上,隨著傳統車企的覺醒和發力,也在讓造車新勢力面臨更多的壓力。6月29日,豐田在天津正式宣佈啟動新能源汽車專案,預計2022年6月建成投產,每年有望新增工業產值500億元,同時將有一批相關配套企業來周邊投資建廠,形成新能源產業叢集,增加工業產值300億元以上。
此前幾日,日產汽車釋出訊息,該公司與中國電池企業欣旺達商討共同開發適用於混合動力車的新一代電池。在銷售持續低迷的背景下,日產提出加強具有優勢的混合動力車等電動汽車業務的戰略。而長城和BMW合資的光束汽車工廠,也已在江蘇張家港正式打樁施工,目標是“聯合研發,面向全球”,打造MINI電動汽車。
不完全統計,在全國約50家的新興造車企業中,目前來看有銷量資料的僅有10家不到。是繼續造車,還是停產關閉,這是造車新勢力們今年的首要選項。
02
三個基本面,
新能源汽車進入新一輪收割期
今年造車新勢力的加速分化,也是意料之中,從騰訊、美團連續下注頭部企業來看,市場也正開始迎來新一輪的收割,其背後有資本層、政策層以及應用層這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資本層面的傳導。今年來,隨著投資者對電動汽車未來信心的增強,特斯拉所帶來的虹吸效應也越發明顯。自年初以來,特斯拉的股價就一直在持續飆升。截至7月2日美股收盤,特斯拉報收1208.66.美元,刷新歷史記錄,總市值達到2241億美元,超過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汽車公司,市值相當於22個蔚來。而如果按照特斯拉2010年6月29日17美元的上市發行價為計,上市10年特斯拉股價暴漲了66倍。
特斯拉股價的上漲,自然來自於其亮眼的銷售業績。4月初,特斯拉宣佈其一季度全球交付量為8.84萬輛,超出華爾街約8萬輛的預估數。而一季度的產量達10.3萬輛,也創下史上最高紀錄。
據中國乘聯會資料,特斯拉5月份在中國售出了11095輛Model 3,環比增幅達到205%。而反觀國內,公開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蔚來品牌累計交付量已達42342輛;理想ONE已實現了7個月交付1萬輛的最快記錄;小鵬汽車累計交付20222輛新車;威馬累計銷量27692輛。
可以說,特斯拉的追漲行情,讓其從國外資本市場傳導至國內,而其標的又主要集中在上述4家行業頭部企業。
其次來自政策層的刺激。相比國外,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其實起步不晚,經過十年的規劃和培育,已具備一定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
比如,4月7日,工信部組織釋出了《關於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的決定(徵求意見稿)》。主要修改內容包括:刪除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停止生產的時間由12個月調整為24個月,等等。另外,《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關於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有關政策的公告》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費門檻。
山西證券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而補貼政策、雙積分政策、限行限購等相關政策的推進,從消費端和製造端雙向推動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長。汽車智慧化、共享汽車、分時租賃普及程度的提高,進一步擴大了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邊際,新能源汽車是行業長期發展方向,並逐步由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過度。
萬聯證券的分析報告指出,工信部將補貼延至22年底,補貼退坡相對溫和,20年補貼規模上限200萬輛左右,月度銷量邊際改善顯著,下半年新增優質供給將刺激市場回暖。此外,今年國網宣佈計劃投資充電樁建設27億元,新增充電樁7.8萬個,同比增長近10倍,消費者對電動車充電便利性的焦慮降低,將帶動實質性消費增長,預計國內全年產量140萬輛,同比增長18%。
最後,就是來自應用層的佈局。造車新勢力的核心優勢在於其網際網路基因,以此來重塑整個汽車產業的格局,這也讓福斯、豐田、BMW等傳統大型車企,都開始進行數字化的轉型。與此同時,隨著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以及車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朝著電動化、智慧化、共享化方向發展,讓汽車從單純的交通運輸工具,逐漸成為新一代各種服務和應用的移動入口,其意義不亞於智慧手機,這也是為何網際網路巨頭爭相下注的重要原因。
小米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曾表示:“小米集團和小鵬汽車在智慧手機和智慧汽車互通方面,已開展了深入的合作,並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希望通過本次戰略投資加深雙方在智慧硬體和IoT領域的進一步合作。”
而對於此次再次投資蔚來汽車的騰訊,可以讓騰訊在車聯網方案商走的更遠,如果發展的順利,將會在蔚來汽車上面看到超級ID+線上支付,以及打通車前、車中、車後體驗,還有基於AI場景引擎,實現智慧場景化驅動的“千人千面+服務找人”。
目前來看,國內外整車廠紛紛加碼佈局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逐步加劇,而此次疫情爆發也加速了行業洗牌速度,但汽車行業產銷整體逐步恢復的趨勢不會改變,汽車消費結構也會持續優化。而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多個券商也同時給出了風險提示,除了疫情對全行業影響外,還包括海內外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低於預期;海內外政策實施效果不及預期;產業鏈成本降低不及預期;新能源汽車技術更新風險等;競爭加劇可能導致價格下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