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現在推動供應鏈金融的有三類機構,一個從金融機構推動的,一類是從產業端推動的 還有一類是從科技或者平臺角度去搞連線的。從產業或者搞連線的角度來講,供應鏈金融應該做到讓資金機構,把供應鏈資產看得懂、看的見、看得住、賣得掉、收得回。首先讓金融機構能看懂你的資產,這樣才是合作的第一步,產業平臺能夠看得見、看的住、賣得掉、收的回這些掌控,你就搭建了供應鏈金融平臺,有效的連線了產業和金融,做到產融結合。

我們做產業平臺,因為現在做產業,我們是從產業出來做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既可以保證安全,低風險,又可以促進產業供應鏈的降本增效。

國家政策導向金融歸金融,產業歸產業,很快純粹的資金中間機構很難生存。我們做產業平臺的人不要去想著掙金融的錢,這個錢將來一定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B端企業,不會毫無區分的去做了也會按照產業鏈來進行劃分,重度投入某幾個產業鏈。

中國這麼多銀行,每個銀行做三個專長的產業鏈,基本上就分割了。我們產業的人應該把競爭力建立在產業供應鏈場景上,從採購、生產、研發、製造、流通、分銷,每個環節上做到視覺化,找到優化將本的空間。就相當於整個產業鏈相關從業者的工作平臺,把垂直細分場景做好,大家都會來跟你合作,其他機構也得找你,這是我們做產業網際網路的基本追求。

產業平臺的供應鏈金融體系該怎麼搭建,這裡講三點注意事項。

1、 商品,不同的商品決定風險控制的舉措。

商品代表著一個垂直細分產業鏈,供應鏈金融體系尤其是風險管理體系一定是基於商品本身的特性搭建出來的,跨品類很難做成。因為商品本身的特徵決定了風險控制,商品本身是決定了風控的基本流程。專心致志的做好細分領域,做好一個地區的其實就不錯了,還想幹全國、幹全品類,我覺得幹不了,這個不像2C領域。

商品品類的分析非常重要,大家可以去分析一下,從共性度、規模、流通性、價格敏感度、利潤空間、標準化程度、上下游資信,比如說做汽車的,上游N個產業鏈最後匯成一個整車,因為你要對汽車分析,不能選高科技太高科技的東西,因為那種東西淘汰太快了。比如說選發動機還是選車身,一般來講肯定選車身,智慧汽車還是說汽油車還是要車身的,但是你選發動機就麻煩,淘汰太快的產品不適合做供應鏈金融,因為生命週期太短了,所以選基礎性的,因為不管怎麼樣他存在。產品好變現的、流通量大的、標準化程度高的商品更適合。

商品本身的特性搞不清楚,搞不懂很難做供應鏈金融,這個商品有什麼坑,有什麼水,你進去踩死,所以一個平臺裡面你不可能跨品類,因為每個商品的本身的分工不同,設計出來的風險管理模型不一樣,風險的因素提取,風險因子管理不一樣。

2、產業平臺的供應鏈金融要從產業鏈整體分析中找到破局點

產業供應鏈金融,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整合產業鏈不只是賺取息差。在一定程度上來講我們進去做供應鏈金融,就是給企業增加成本的。你怎麼通過產業鏈運作把成本降下來這是我們要構建的競爭力。

比如通過你的服務集中採購,為客戶省了5塊錢,或者說你的效率很高,你及時付款,應對了漲價風險,可以省5塊錢,利息可能也就是5塊錢,這樣對客戶來講相當於效率帶來了資金成本的下降,或者趨近於0。我的意思是供應鏈金融如果純粹PK資金成本是沒有競爭力也沒有前途。我們要找到和產業融合的點,要站在產業鏈的整體角度分析。

這是非常典型的製造業場景,面臨的問題也很有普遍性。產能過剩,資金短缺、利潤微薄、開機率不足、訂單靠降價獲取等等。從採購、生產、銷售每一個環節上都很難受,渾身上下都不舒服。所以企業就面臨這個現狀,怎麼辦?剛開始平臺想是通過交易把產業平臺效益提升,後來發現不太現實,此路不通。

必須通過供應鏈破局,有錢,現在有錢是大爺,給你提供錢就把各種東西放在平臺上來操作。必須要把分散的庫存聚在一起,原來各個廠都有自己的成品庫,建了中央監管倉,給他錢,也不是給他用,是用來直接上進行採購,把採購成本降下來,進行訂單分派,你這個工廠就幹這個,不用再開膜,把成本大幅度的降下來,通過這種方式,這種供應鏈金融切進去的目的就是為了做產業鏈整合,而不是為了掙資金的利息。你會發現,因為你要做倉,可能會有20塊的利息支出,還有10塊的運輸倉儲的成本,你必須通過別的方式把成本降下來,通過集採、統銷、模具減少、用電波峰波谷電價差等上面做了很多工作,把整個成本降下來。如果只是為了做金融服務,直接搞倉單質押就可以,沒必要全面切入產業鏈。

供應鏈金融我的感覺就是算帳,我們服務的物件都是很會算帳的。2B和2C不一樣,個人買的東西很隨機,不理性。但是2B就得算帳,必須把賬算的特別清楚,是一個理性決策。只有算清楚賬你才可以設計出來你需要的服務,到底能不能成,所以只有通過算帳,我們才可以算出來某個環節上能不能省錢,能省多少錢。

從採購到生產到最後一個完整的產品生命週期這個賬要算明白。集採能省多少錢,物流聯運、模具減少、電費的波谷能剩多少錢,這些都要算賬,帳算明白了就知道該怎麼掙錢了。

帳算明白了也才能管理住風險。因為你不知道哪個地方就可能會坑你,但是賬算的很清楚,就知道從我們生產到最終的每一個環節上面,可能的費用結構成本是怎樣的,這是合理值的。如果某個環節上成本高了,就說明他有問題。你應該知道什麼是合理的產品成本費用結構,而且我們掙的錢,可能也就是來自於省的某一塊的成品和費用上的錢,平臺的價值不是給別人增加成本,而是降低成本或者提升效率。所以商業模式設計,我認為要經歷算帳這個驗證。

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有一個核心功能就是結算,就是解決算賬的問題。結算是平臺最牛的價值,如果這個平臺不能參與算帳,不會算帳,也沒有算帳的能力,就沒有價值。結算是貨和錢或者交資產與資金的轉化,從合同到各類單證以及發票都要蒐集齊。

3、 關於金融科技

對於產業網際網路的金融科技是不是花瓶這個問題?大家有一個結論:不吹,不黑。不能誇大作用和價值,好像有了某一技術就萬事ok,但是也不否認科技的長期價值。

供應鏈金融現在面臨的幾個挑戰:資料不可得,資料不可信,資料不可加工。

首先要解決資料可得的問題,供應鏈金融最大的bug是人,所有的風險都是人為造成的,現在很多關鍵的取證資料都是人工錄入的,或者是紙質操作的,造假難度和風險極低。區塊鏈存證是沒問題的,怎麼保證錄進去的資料是對的?以及整個鏈上的環節都錄入?

金融科技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發展的夠,而是發展的嚴重不夠,不能夠把供應鏈的基本場景都數字化。在2C領域,手機基本上把人的生活領域都數字化了,2B領域裡怎麼把人的工作場景數字化,這類基礎設施類的科技發展還是遠遠不夠的。

我覺得時間和大勢才是最好的朋友和敵人,不是說我們多牛,是你恰好處在大勢。時間和大勢絕對不可替代,必須分析產業供應鏈在時間軸上的生命週期是什麼,相對應的資金供應鏈是什麼狀態。比如說煤炭這個產業,到2002年開始漲,漲到2008年,出現一個斷崖式下跌,到2009年又開始漲,漲到2012年,2012到2015年腰斬一半,2015年到2018年又開始漲了一倍。你會發現在不同的週期裡面,資金機構對你態度完全不一樣,風險也隨著產業週期的變動冒了出來。但是大部分情況是資金機構對產業週期的變動是滯後和麻木的。

最後有一段話很有價值:供應鏈金融真正珍貴的是你上過的當,受過的騙,踩過的坑、摔過的跤。這些東西才能讓供應鏈金融產品設計、風控模型、風險敏感度變得完善,變得更加夯實,沒有經過這些坑,而理想化設計出來的產品遲早會出問題的,因為騙子比你聰明,比你辛苦,比你努力多了。

From 供應鏈金融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被誤認為沒落的日本電器巨頭!一年營收5000億,很多企業都離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