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池信託自問世以來一直飽受爭議,但卻又在爭議中站立,在站立中前行,在前行中壯大,以至於到今天成為了信託圈繞不過去的話題。
市場對資金池信託也經歷了一個反覆認識的過程,2012年末,市場曾傳言銀監會要叫停資金池信託,隨後監管表示,叫停說不準確,只是在摸底和調研。到了2013年,監管要求銀行理財實行單獨核算,單獨建賬,但重點在於分散和獨立核算。而對於信託資金池,銀監會也考慮過停止非標資金池的信託,然而其定位仍然不明確。
而對於信託公司而言,資金池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第一提高自己的靈活度,比如突然有了專案可以提前用這一模式承接;第二降低公司的資金成本,提高核算利潤,提升信託公司主動管理能力;第三為客戶提供現金管理服務,加身與客戶之間的聯絡。對於資金池信託業務來說,未來怎樣發展還要更多是看監管的定位和口徑,但是對於非標資金池信託未來還是保持高壓態勢。
那麼投資者該如何選擇資金池信託?關於這一個問題,筆者提供三個維度來供大家參考:
第一:看收益率
收益往往和風險呈正相關,對於資金池信託而言同樣如此。通過對比各家信託公司發行的資金池信託的產品收益率,就能大概判斷出產品的風險幾何。
從現實中來看,賣的比較瘋的,賣的比較好的都是存在了多年的比較有代表性的產品。其價格區間一般都在5-6%左右,這個價格是比較正常的價格,而且其風險相對較小。但是一旦出現收益率較高區間的,比如7-8%,甚至超過這一區間的資金池信託產品。那麼就需要非常警惕了,原因何在?
當前整個市場是處於利率下行的通道的,多次降準之後是常見流動性較為充裕。因此無論是高評級低評級債券,其收益率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再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很多這一了產品收益率依然維持高位。其合理性受到嚴重質疑,背後的東西讓人不寒而慄。
第二:公司品牌
對於江浙滬等地的信託公司而言,其產品執行多年,有獨立的運作團隊,較好的市場把控能力和豐富的投資者經驗。很多信託公司在經歷了各種極端事件之後,積累了豐富的處置和應對經驗。對於這些嚴監管,老牌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公司產品,是比價可靠的。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類產品收益率高的離譜,因為其資金和底層資產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在整個降息降準環境下之下,這一類資金池信託產品的收益率也在不斷下降。這才是正常的市場反應,也從側面說明了底層資產的一盒情況。
而對於那些發行時間不長或者初涉這一領域的信託公司而言如果收益率較高,且屬於短期“催肥”的那種,其實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資金池信託對於流動性要求較高,客觀上需要信託公司有強大的募資能力和管理能力,而這些都是時間的產物。
第三:看產品投向
這是老生常談了,其實產品本身或者信託公司股東並不能說明一切。信託資金的風險,根本上來自於所投資資產。筆者一貫強調的是,要更加關注產品本身而不是簡單看一個股東背景和歷史輝煌就行了,事實證明這是非常不靠譜的。早幾年的幾匹黑馬,現在紛紛原形畢露。
然而尷尬的是,即使在資金池這一類產品的募集說明書裡面,對於產品投向往往只做了一個簡單而又敷衍的介紹。比如投資於信託主動管理類產品或者什麼大額存單、國債等,寥寥幾句就說明了投向。但現實的情況是很多理財經理包括信託業務經理也不知道,這些募集來的資金究竟投入到哪個產品中去了。
一般這種投向性的東西,只為信託公司高層所知。基層甚至中層都不太了解,而投資者更是懵逼狀態。他們能看到的,就是一紙信託合同,資金去哪裡真的不知道。如果投的好的非標也就算了,如果是承接不良或者消化前期的信託產品,風險無形中就放大了。
信託資金池業務一直是監管的重點關注,同時也是市場誤解比較深的一塊。信託上市金融業的壞孩子,而資金池又是屬於躺槍和誤傷的一類。
但是應該看到,資金池本身就是一個工具無所謂善惡之分,故意濫用,當然具有不小的殺傷力,但是在當前強監管之下,相信絕大部分的公司對市場、對風險和監管存有敬畏。
銀行存貸款本身就是一個資金池模式,而信託資金通過運作仍然可以達到相似的能力,而且資金池業務也會成為信託轉型的一個方向,強調一定是標準化生產而不是非標。況且對於信託公司的資金池產品而言,更能體現其主動管理能力,有利於信託公司轉型發展。
當我們再次看到資金池信託的時候,不要將它看作洪水猛獸。而是要真正能夠透過表面,看到核心。只是在選擇的時候,多長几個心眼;對於那些收益率高於基建和房地產信託的資金池產品,還是謹慎選擇。實在要選,還是選嚴監管地區信託公司的專案吧。
最後,閱讀更多及時訊息、投資理財(著重關注信託/海外資產/政府定融專案),可以搜尋聯絡微信公眾號: daguanjia018com,歡迎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