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關注公眾號:獨立思想人,了解更多內容

在經濟下行,傳統發展模式失靈,增長內生動力不足的形勢下,我們需要向減負要動力。

減負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居民部門可支配收入,減負的方式,是通過精減繳費結構,實現收入的改革再分配,最終實現收入公平,與此同時,間接起到為企業減負的目的,厚實企業利潤,重塑企業發展活力;在減負的過程中,政府作為政策制定的主體,需要以更加充分的自覺,精準洞察減負潛力,繼而釋放減負紅利,在多予少取,賦予民間活力的同時,培育經濟發展的內生動能,真正將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量放在民間消費上,但前提必須是減輕居民負擔,藏富於民。

當前,五險一金作為佔據居民部門與企業部門的很大一部分負擔,在中國商業保險已經有著充分發展,個人參保意願顯著增強,參保行為充分釋放的情形下,存在大力精減的空間。

除醫療、生育保險外,其餘保險均宜廢止

考慮醫療、生育保險的利民、便民性,在一定程度上切實減輕了人們在就醫、看病與生育上的經濟負擔,給民眾帶來顯著實惠,因此醫療、生育保險仍然可以延續現有的政策,而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主要是基本養老保險)則基於加大居民現有負擔與保障能力偏弱的特性,旨在通過現收現付制對當前勞動力人口徵繳保險費用,以滿足當前退休老人的基本養老費用,在中國老齡化日益加速、勞動人口銳減與出生率加速下降的形勢下,不堪久用,且杯水車薪,養老費用明顯不足,養老金保障水平明顯低下,少不如無,疊加中國商業保險發展已有相當水平,居民購買意願與家庭成員商業保險保障覆蓋已有相當比例,取消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與失業保險時機已經成熟。

如果從當前中國老齡化程度與人口出生率上看,當前實施的現收現付制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存在巨大的持續壓力。2009—2017年,中國人口數量從13.35億人增長到13.9億人,8年時間僅增長了5500萬人,複合增長率0.49%,在此期間中國60歲以上人口從1.67億人增加到2.41億人,增加了7400萬人,複合增長率4.67%;65歲以上人口從1.13億人增加到1.58億人,增加了4500萬人,複合增長率4.3%。換句話說,無論中國人口增長的絕對數量還是增長速度遠遠不足以彌補中國老齡化程序中的撫養壓力。同時,8年中中國勞動力人口僅增加了1800萬人,複合增長率0.25%,2017年勞動力人口僅僅增加了37萬人,0.05%的增長率創下了歷年勞動力增長率的新低。

未來,中國嚴重的老齡化程度疊加不斷降低的人口增長率與勞動力增長率,我們當前持續進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所面臨的壓力會有增無減,如果從2007—2015年中國基本養老金個人賬戶空賬額度與累計結存情況來看,養老金缺口已經在越積越大。

在這樣的情勢下,與其放任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超負荷執行,不如逐步放開,通過設定過渡期,有計劃地退出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一方面卸下政府不必要的包袱,另一方面通過廢止基本養老保險繳納,減輕居民繳費壓力,增加可支配收入,並藉助於配置更富於效率的商業保險資產,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與切實獲得感,這種賦予民眾自由選擇權遠比由政府統一支配,代替民眾進行選擇的低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更有效率,也更貼合當前實際。

而且,經歷了20年的市場經濟發展,現在的中國早已不是上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脫困情勢下,大批失業職工就業安置困難導致生活無著,因此岌岌於基本養老保險與社會救濟制度的建立,隨著中國經濟的深入發展,這種低效、兜底性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已經不符合當前需要,及時退出應該成為我們的政策選擇,政府可以將這一制度針對於特殊貧困人群,通過國家設定專項基金的形式繼續對該部分群體實施照顧。

如此一來,政府、居民、企業實現三贏:政府甩下了長期以來在統籌基本養老保險金領域的沉重包袱,可以藉機騰出手來,優化資源配置,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居民免於繳納沉重的保險負擔,能夠將增加的可支配收入,自主地配置保險等多元化資產,在優化財產配置的同時,通過主動管理財產,提升獲得感;企業基於居民免繳保險等費用,得以迅速擺脫龐大的成本負擔,由於有更多的盈餘資金,可以迅速投入再生產,並激發發展潛能,提升市場競爭力,這在中國經濟下行的當下,尤其重要。

調整公積金

基於住房公積金佔據了五險一金的絕大部分,且繳納比例本身並不低,對於很多工薪階層而言,在生活壓力不斷加大的當下,很難蒙受其利,尤其對於佔據一大部分的公積金而言,在房價居高不下情勢下,更是難以提取,貼補日常開銷,反而變相成為無力購房者無償援助高位接盤者購置房產的支付手段。因此,為切實提升個人可支配方式,改變公積金的發放方式,取消現行的公積金賬戶執行模式,直接將其打入工資, 同時為減輕企業負擔,可將企業繳納比例減半實行。

當前,住房公積金政策已經脫離當初基於住房市場化改革而推出的利民舉措,在住房制度改革亟須再次推行的當下,及時廢止住房公積金繳納政策不宜延宕日久。

個稅改革

由於調整五險一金後,個人應納稅額部分必將增長,因此為了真正達到提高個人可支配收入,讓利於民的目的,需要對個稅免徵額度與稅率繼續降低。

政策的目的原本在於根據形勢,消除不利當前的諸多弊害,正本清源,紓解民困,通過釋放改革的紅利,給予民眾充分的選擇權,最終擺脫舊的束縛,突破牢籠,實現休養生息,安居樂業,而非囿於積習,墨守成規,讓百信深處泥淖之中而計無所出,繼而實現更高水平和品質的因應社會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

最新評論
  • 1 #

    沒有強制性等於虛設,一般企業是不會主動繳的

  • 2 #

    這是國家兜底的事情都準備推向市場,什麼問題?

  • 3 #

    如果這是真的,真是失望

  • 4 #

    已經快交不起社保費了,沒有穩定工作,還要吃飯,座標:山東省青島市,自己交的最低的1006.98元/月,不行過段時間就不交了,實在沒錢。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A股:上下兩難,等待新的“進攻”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