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老齡化加劇骨科醫療器械加快增長,在器械兩票制、高值耗材帶量採購等政策環境下,國內領先骨科醫療器械龍頭憑藉口碑、產品、營銷等優勢,其市場份額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要點:

◆儘管目前國內骨科植入物市場主要被外資品牌佔據,但是隨著醫保政策傾斜、國產品牌技術提升,國內企業進口替代正在成為新趨勢。

◆公司也積極佈局神經外科類、齒科、微創外科類等產品線,進一步打開了未來成長空間。

◆上市以來,公司現金分紅金額佔期間累計歸母淨利潤的比率達到54%,毛利率為86%,淨利率為38%,ROE高達28%,看漲16.5%。

Global Market Insights預計,全球骨科耗材市場2016-2024年CAGR約為3%。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社會老齡化程序加劇和醫療需求不斷上漲,我國骨科手術量不斷增加(2016-2021年CAGR為10.1%),預計到2023年我國骨科植入類醫用耗材市場的銷售規模將達到505億元,2018-2023年CAGR將達到14.4%。我國骨科植入類醫用耗材主要包括: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和其他(運動醫學類、神經外科等)。其中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為三大主要類別,且目前市場份額相當,2018年市場份額為28.6%%、29%、27.9%。由於技術難度相對較低,創傷領域最早實現進口替代,國產脊柱和關節領域也在推進替代進口產品。III類醫療器械臨床及註冊審批提速,具有技術壁壘的III類醫療器械企業集中度在提升。

創傷一直以來都是國內骨科第一大領域,2019年市場規模為92億元,同比增長19.48%。2010-2019年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6.1%。根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預計,2024年中國創傷類耗材規模將達到170億元,五年複合增長率為13.15%,未來仍將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的穩健增長。由於創傷類產品的技術門檻在骨科中相對較低,也導致國內創傷生產廠家較多,行業集中度較低,2019年市場前五家份額合計僅有40%。相比之下,全球2018年創傷市場前五位市場份額合計74%,因此國內創傷類市場集中度還有很大提高空間。

受益於骨科行業高景氣度,脊柱類植入物行業近年來也保持了較快增長。2019年我國脊柱類植入物行業規模達到87億元,同比增長19.18%。2010-2019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7.75%。

根據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預計,2019-2024年我國脊柱市場將保持14.42%的複合增長,2024年中國脊柱類行業規模將達到171億元。多年來,外資企業由於發展較早,擁有資金、技術和人才等方面顯著的先發優勢,一直主導著國內脊柱市場。2018年,外資企業佔了國內脊柱市場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約合60億元的市場規模。在進口替代的骨科行業大趨勢下,國內頭部企業市場份額提升的空間仍大。

根據Evaluate MedTech報告顯示:預計2019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銷售規模達到4519億美元,2015-2019年CAGR為5.1%;預計2024年銷售額將達到5945億美元,2020-2024年CAGR將為5.6%。根據醫械研究院測算,2018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5304億元,同比+19.86%,2014-2018年CAGR約為20.2%,大幅超過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的平均增速。我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

我國骨科手術量由2012年的約170萬例增加到2016年的290萬例,2012-2016年CAGR達到13.8%。2021年預計將增加到470萬例,2016-2021年CAGR將達到10.1%。由於骨科手術的費用大部分來自於耗材消費(草根資料:關節佔比60%-70%,脊椎佔比50%-60%,創傷佔比30%-60%),因而隨著我國骨科手術量的不斷增加,將帶動骨科植入耗材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社會老齡化程序加劇和醫療需求不斷上漲,我國骨科植入類醫用耗材市場的銷售收入由2013年的117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58億元,2013-2018年CAGR達到17.1%。預計到 2023年規模將達到 505億元,2018-2023年CAGR將達到14.4%。

骨科植入類耗材屬於III類醫療器械,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須嚴格控制。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主管部門是國家發改委及NMPA,行業自律組織為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我國醫療器械監管思路和模式借鑑了國際上通行方法,對生產採取生產許可證與產品註冊證制度。企業需要先獲得產品註冊證,再辦理《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許可證》,其有效期5年,期滿需要重新審查發證。根據歐睿報告,新加入市場的經營者預期需要約4-5年方能取得所有所需的牌照及許可證,大約十年方可達到收支平衡。

III類醫療器械臨床及註冊審批提速。2017年NMPA將III類高風險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審批、國產第三類和進口醫療器械延續註冊以及許可事項變更審批調整至總局醫療器械技術評審中心辦理,減少了審批環節同時提高了審批效率。

具有技術壁壘的III類醫療器械企業集中度在提升。在外資佔據主導地位的同時,我國本土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集中度在逐步提升,而技術落後的生產企業也被逐步淘汰。根據南方所資料,2017年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數量達1.7萬家,其中具有一定技術壁壘的III類醫療器械企業數量僅為2189家,相較2013年下降18.2%。

創傷類骨科植入耗材:2013-2018年,創傷類植入耗材市場的銷售收入由38億元增加到77億元,2013-2018年CAGR為15.2%,稍低於骨科植入類耗材市場的整體增速。預計2023年行業規模有望接近143億元,2018-2023年CAGR達到13.2%左右。我國創傷類產品的生產技術相對成熟,市場進口替代相對較快,近年外資企業市場份額出現下降、內資企業出現上升趨勢。

脊柱類骨科植入耗材:2013-2018年,脊柱植入類耗材市場的銷售收入由33億元上升到73億元,2013-2018年CAGR為17.2%,與骨科植入類醫用耗材整體市場的增速相當。預計2023年行業規模有望接近146億元,2018-2023年CAGR達到14.9%左右。脊柱類骨科植入物進口替代正在進行中。

關節類骨科植入耗材:2018年國內骨科關節市場規模達到72億,同比+21%,2013-2018年CAGR高達21%,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50億元,2018-2023年CAGR將達到16.4%。神經外科類植入耗材:2010-2015年,神經外科植入性耗材市場的銷售收入由13億元上升至26億元,2010-2015年CAGR為14.01%。預計2020年神經外科植入物市場銷售額達到45億元,2015-2020年CAGR約為11.6%。

儘管目前國內骨科植入物市場主要被外資品牌佔據,但是隨著醫保政策傾斜、國產品牌技術提升,國內企業進口替代正在成為新趨勢。另一方面,我國骨科植入物滲透率仍有較大空間。2015年我國關節、創傷、脊柱轉換滲透率分別為0.6%、4.9%和1.5%,而同期美國分別達到43%、21.9%和3.8%,類比美國未來我國骨科需求釋放空間仍然較大。以技術要求相對較高的骨科脊柱植入物為例,以強生、美敦力、史賽克為代表的外資醫療器械企業佔有國內60%以上市場份額。

在醫保控費的大環境下,各級醫院都有控費的壓力,廣東、湖北、遼寧、上海、四川、浙江等地紛紛出臺鼓勵採購國產醫療裝置的政策。

目前在北京、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主要城市基本植入物報銷比例在30-70%,手術費用報銷在50-90%,同時對國產植入物報銷比例高於進口植入物,體現了對國產醫療器械的報銷政策傾向,總體利好行業市場擴容和國產化替代程序。

同時,分級診療的推行,將有利於擁有產品價效比高、產品組合豐富、渠道優勢的本土企業的發展,加速市場的進口替代過程。其中,體外診斷、心血管類、影像類、骨科等患者基數大、技術高精尖、高階市場被外資企業掌握的領域成為重點物件。

目前,北京、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主要城市基本植入物報銷比例大約為30-70%,手術費用報銷大約為50-90%,同時對國產植入物報銷比例要高於進口植入物,總體利好行業市場擴容和國產化替代程序。

13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乾貨|私募股權基金與其他基金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