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的最大股東,正和其IPO的主承銷商共同商議籌資事宜,如果沒有新的資金注入,WeWork的現金流有可能在11月中旬耗盡。
新浪援引知情人士訊息稱,WeWork最大的股東軟銀,正與WeWork首次公開募股(IPO)的主承銷商摩根大通共同商議籌資事宜,來救助現金流面臨枯竭風險的WeWork。
9月30日,WeWork撤回了IPO申請。上述報道還稱,如果沒有其他的融資渠道,該公司的現金流有可能在11月中旬耗盡;IPO撤回以來,軟銀一直在與摩根大通尋求緊急解決方案。
此前已經有媒體報道稱, WeWork與軟銀和摩根大通分別啟動了談判。軟銀提供了新一輪股權融資的談判機會,但希望獲得公司控制權;摩根大通提供了一份50億美元的債務融資協議。WeWork傾向於選擇摩根大通的方案,以避免其他主要股東的權益被稀釋。
軟銀目前對WeWork的投資已經超過100億美元,摩根大通是WeWork的第三大股東。
近兩個月以來,WeWork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年年初,這家公司還是一名看似風光無限的科技新貴,融資後估值高達470億美元,意氣風發地計劃上市。
但投資者對“燒錢”模式的不買賬,在Lyft、Uber這些已經IPO的公司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招股書釋出後,WeWork的受寵程度也沒有和“燒錢”前輩們有多少區別。在IPO遇阻後,WeWork的估值一再下調,執行長辭職,隨後現金流問題迅速被曝。
8月14日:WeWork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承銷商為摩根大通和高盛,市場預期該公司在9月上市。
8月20日:美國投資研究公司Triton Research的分析師Rett Wallace對WeWork的招股書提出質疑,稱這份招股書並未提供足夠的財務資料,來為這間公司建立模型。Rett Wallace稱WeWork的招股書是“混淆的傑作”。
9月6日:招股書釋出後,華爾街對WeWork的IPO反應冷淡。媒體報道稱WeWork正在考慮將估值下調至200億美元,並且推遲IPO。
9月17日:WeWork推遲上市計劃,路演亦未按計劃進行。
9月24日:WeWork聯合創始人Adam Neumann因飽受爭議辭去執行長職務。
9月30日:WeWork正式撤回招股說明書,推遲IPO。
10月11日:媒體報道稱,WeWork正與摩根大通就5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進行洽談,如果貸款並未到位,WeWork的現金可能在下個月用完。
10月15日:媒體報道稱,WeWork與軟銀和摩根大通分別啟動了談判,軟銀提供了新一輪股權融資的談判機會,但目標是一舉獲得公司控制權;摩根大通則提供了一份50億美元的債務融資協議;WeWork似乎更傾向於選擇摩根大通。
媒體稱WeWork預計最快在本週裁員至少2000人,相當於WeWork僱員總數的13%。
高盛釋出三季度財報,對其持有的WeWork股權減記8000萬美元,低於此前摩根士丹利分析師預期的2.64億美元。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作者陶旖潔,原標題《媒體:WeWork資金一個月後可能枯竭 軟銀正與摩根大通商談救助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