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公佈2021年一季度營業收入1500.57億元,去年同期為1806.14億元;淨利潤為168.5億元,去年同期為133.04億元。
從財報數字來看,華為在今年一季度表現符合市場環境整體預期。在美國打壓下,華為手機業務遭受巨大沖擊,致使其消費者BG收入大幅下滑,進而導致公司整體營收表現。
而隨著新能源造車熱潮風起,華為近期系列舉動也實錘最終賣車決定。那麼,華為入局新能源智慧汽車領域,能否彌補營收下滑影響呢?
眾所周知,從目前新能源智慧汽車的定位來看,無論是特斯拉、蔚來、小鵬等新晉汽車廠商,還是比亞迪、吉利、廣汽、北汽等傳統老牌汽車廠商,都明確將科技與智慧元素融入新能源智慧汽車之中。
科技與智慧,憑藉的是軟體能力、電信能力、人工智慧。特斯拉憑藉軟體能力率先搶佔了新能源市場,蔚來、小鵬等憑藉人工智慧邁進了全球前十大汽車市值。而華為如果造車,它又該憑藉哪些核心能力呢?
很明顯,作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裝置服務商,電信能力對於華為而言可謂“信手拈來”。從目前新能源汽車諸多短板表現來看,受制於無法打通“低時延”核心功能影響,祭出“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廠商近期頻頻遭到“打臉”。
自動駕駛的五大核心技術分別為:車聯網、鐳射雷達、精準定位、人機互動、規劃決策。這五大核心技術所賴以實現的晶片更是需要滿足高吞吐與低時延。
前不久,華為聯合北汽在上海釋出了HI智慧汽車解決方案。從該方案的特點來看,HI將提供強大算力,涵蓋智慧駕駛計算平臺、智慧座艙計算平臺和智慧車控計算平臺。而這些能力也是華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牛刀小試”,在其他廠商仍舊追逐升級電池、租賃電池時,華為卻專注於科技與智慧,藉此進軍新能源汽車賽道。
4月20日,華為消費者業務掌舵人餘承東正式宣佈,華為開始賣車。華為智選正式開賣賽力斯SF5,這款車型會進入華為的門店和旗艦店。
“被美國方面多次制裁後,華為手機業務受到影響,思來想去,華為決定賣車,可以彌補手機業務銷量受到影響,造成的利潤下滑問題。”餘承東表示。
可以預見,在眾多老牌汽車廠商先後宣佈停止傳統發動機研發,全面進軍新能源,以及目前新能源汽車廠商在駕駛、市值等多方面表現來看,華為進軍新能源智慧汽車領域,將開啟全新營收增長點,不遠的將來,“四個輪加一部手機”的華為新能源汽車將開啟新的科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