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巴西乾旱以及美國極端寒冷天氣導致玉米、小麥、大豆等農產品期貨價格重新整理8年新高。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中,農產品走勢強勁,重新整理8年最高價,同時,似乎慣性還將繼續。而由於全球糖和鋁價格上升,可口可樂打破沉默,準備漲價。這預示著全球新一輪通脹已經開始擴散。而實際上,銅期貨已經在歷史最高點附近,正在準備突破。而白銀期貨也在8年高點附近。其他,諸如紙漿,木材,鋼鐵,鋁,食糖等等,都在進入一個上漲週期。這很顯然已經是一場通脹週期的上行。通脹就在那裡。

週期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它是一種趨勢的正向反饋強化。熟悉的蝴蝶效應,就是亞馬遜雨林蝴蝶扇動翅膀,北美德州一場颶風。一般認為經濟週期中有正向的因素和反向的因素,如果正向因素一直推動,那麼最終會導致資產價格上漲,可以叫做通脹或者資產泡沫化。但理論上說,經濟因素應該正向和反向交替,經濟學中理性人假設,總是說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但實際上,價值是什麼根本無法量化,於是,這種上下波動經常被趨勢打破。

人類社會也有一個特徵,當正向趨勢推動經濟的時候,正向的因素會從某個角落源源不斷地冒出來,一旦聽到了一個價格上漲的好訊息,馬上更多的好訊息出現了,知道人類失去理智,甚至把壞訊息也當成好訊息。這方面,索羅斯曾用“反身性”來解釋。就是人的認知是有偏差的,經濟學理性人分析,只是為了模型簡便,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現實中沒有人如此理性,而一旦你看好某項資產,那麼這項資產反而變得稀缺,比如你看好一家公司,這家公司高估的同時,也獲得很多資源,比如這家企業獲得品牌效應,比如投資人青睞導致融資簡單。

所以,人類的認知偏差導致人類經常在繁榮-蕭條迴圈中週而復始。因為某個時間段,要麼人類集體樂觀,要麼集體悲觀。而當集體樂觀的時候,樂觀情緒會互相傳染,從而越來越強化趨勢。趨勢也並非是單單因為樂觀,因為樂觀情緒本身會締造經濟繁榮,有信心的時候,賺錢更容易,悲觀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

週期就是這樣形成了。當我們看見農產品突破8年高點,那麼,對不起,他可能還會更高。供給不一定馬上跟上需求,因為種植需要時間,而人們的樂觀又會造成商品囤積,流通減少,反而助長了價格的進一步上升。

所以,我們正處於一次通脹當中,且個人判斷,通脹過程比我們想得要漫長。最終大宗商品漲價,可能一個都不會少。

另外,對於普通人,也存在一定的趨勢。如果你總是不順,有可能不順正是來自於你自身的情緒。當你情緒向外釋放那種悲觀的時候,你身邊人自然而然也對你越來越悲觀,從而出現了墨菲定理,越是不想發生的事情,他越會發生。從國家層面,為了繁榮儘可能久,所以會拉長樂觀的時間,減少悲觀的時間,所以每一次危機,國家都會出手干預。而從個人層面,為了生活儘可能積極,要拉長樂觀的時間,積極一點,五一,可以出去走走。不要計較擁堵,或者找個僻靜的地方,只是體驗不同。

8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哈囉上市,不只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