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近年來,國內外金融機構相繼試水區塊鏈技術,不斷探索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與實踐,在跨境支付領域,世界各國的金融機構、銀行卡組織、第三方支付機構和跨境匯款中間業務國際組織都在嘗試利用區塊鏈技術推動跨境支付模式的變革。

本文通過分析世界各國尤其是中國的區塊鏈跨境支付成功案例,進一步分析其存在的問題,並從外匯管理的角度探索對區塊鏈跨境支付的監管方法。

一、傳統跨境支付及其存在的問題

中國跨境支付方式主要包括銀行匯付、信用證支付、專業匯款公司支付、國際信用卡支付以及第三方支付五種。從跨境電商交易主體來看,B2B交易模式主要採用銀行匯付、信用證支付和專業匯款公司(如西聯匯款)支付三種方式;B2C交易模式主要採用國際信用卡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兩種方式。其中,銀行匯付和信用證支付是傳統貿易下的兩種常見的跨境支付方式,銀行匯付一般要經過國際銀行間合作組織(如SWIFT)作為中介,實現交易資訊轉接,最終完成資金到賬,付款行、中介機構和收款行都會收取一定費用,而且到賬時間一般需要2~3個工作日;信用證支付更加安全、穩定,但到賬週期較長。

這些傳統跨境支付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參與機構眾多,協同效應差,資訊不對稱,到賬週期長,支付效率低,尤其不能適應新型跨境電商的實時跨境支付要求。

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支付機構(如PAYPAL、支付寶)支付模式主要是買賣雙方通過各自在支付機構開立的虛擬賬戶進行支付,結算環節通過支付機構與銀行卡清算組織(如VISA、中國銀聯)合作實現銀行卡與虛擬賬戶間的充值和提現。這一模式非常適用於跨境電商交易。

二、區塊鏈技術在跨境支付方面的優勢

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多方參與維護的分散式可信資料庫,區塊鏈平臺上各個跨境支付參與機構共同維護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可信賬本,賬本記錄了每筆跨境支付交易資料,用技術手段和加密演算法確保交易資料無法篡改,無法抵賴、無法亂序、可以回溯整個交易歷史,區塊鏈交易架構可大幅度鎖定交易時間,而監管機構通過接入這個區塊鏈平臺對發生的每一筆跨境支付交易進行實時監控,從而更好地防止支付風險的發生。

中中國人民銀行對於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一直採取支援的態度,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所,目的是為了推動法定數字貨幣的發行。工商銀行也參與了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和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臺的探索研究工作。

國內許多銀行都在致力於區塊鏈技術上的創新,從跨境支付與結算到公益扶貧到電商供應鏈金融,再到生物認證、營銷等多個方面,不僅有效解決了金融系統中的痛點,還為金融業開闢了新的業務板塊,促進了金融業的發展。

世界各大銀行卡清算組織VISA、萬事達、美國運通等,包括中國銀聯也在積極探索區塊鏈跨境支付。

以SWIFT為代表的國際銀行間清算組織則希望通過區塊鏈技術提高其跨境支付的效率。

三、區塊鏈跨境支付模式分析

目前區塊鏈跨境支付的成功案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模式,其一是以數字貨幣或者虛擬貨幣作為中間橋樑貨幣,通過兩國貨幣與虛擬貨幣的實時比價和轉換,實現跨境支付,其二是利用區塊鏈實現跨境支付資訊的實時轉接,最終實現跨境支付。以下我們通過列舉兩種模式的具體案例,分析其利弊,並探尋對其監管的可行性。

(一)基於數字貨幣(或虛擬貨幣)的跨境支付模式

該模式通過引入數字貨幣,作為一種橋樑貨幣,在進行跨境匯款時需要先將法定貨幣轉換為相應幣值的數字貨幣(或虛擬貨幣),再由數字貨幣按實時比價轉為目標國法定貨幣。而數字貨幣(或虛擬貨幣)的價格隨著市場的需求而進行波動。

這一模式比較典型的案例是瑞波網跨境支付系統(Ripple Labs),這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跨境支付系統,其主要做法是推出瑞波幣,讓瑞波幣作為橋樑幣,充當各種貨幣兌換的中間物。並引入網關係統,允許把法定貨幣、虛擬貨幣注入或抽離瑞波網路,從而實現資金的實時跨境支付。

1.加拿大ATB Financial銀行成功通過瑞波網跨境支付系統發起支付給德國R eisebank銀行。

2.2018年印度聯邦銀行與瑞波網跨境支付系統合作,幫助印度人從海外匯回資金。

3.2018年IBM也開發出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新支付系統Blockchain World Wire(BWW)。BWW使用Stellar區塊鏈上的數字貨幣(恆星幣)來實時實現銀行間的國際結算,從而提供一種在幾秒鐘內清算和結算跨境支付的方法。

4.由於很多非洲國家的金融系統不夠完善,wala公司在以太坊上通過ICO募集了120萬美元的以太幣,並以此為基礎發放代幣dala.Wala公司擁有數萬個使用者,每天有數千筆使用dala代幣進行小額話費充值,彌補了欠發達地區電信營業網點缺乏的話費交費難的問題。

此種模式一般基於網際網路的公有鏈下開發執行,它利用了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點,無需代理清算機構,從“幣”的角度出發,快速實現跨境支付。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無法保證,加之虛擬數字貨幣在多數國家央行不被認可,因此還沒有國家的監管部門接納這一跨境支付模式。

(二)基於區塊鏈的跨境協同報文模式

這一模式一般通過基於聯盟鏈的區塊鏈技術實現支付報文的傳輸與共享,即只是完成跨境支付資訊清算,實際資金結算還需要通過跨國銀行間完成,付款行通過銀行墊資實現跨境支付資金實時到賬,日終通過銀行間資金清算(如CHIPS)完成賬務平衡。

這一模式的成功案例有:

1.中國銀行較早致力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開發了基於區塊鏈的跨境支付系統,並申請取得了這方面的多項專利。

2017年,中行搭建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中銀集團內跨境匯款平臺原型,完成了河北雄安與南韓首爾兩地間客戶的美元國際匯款。

2018年,中行與中國銀聯合作投產了銀聯跨境匯款區塊鏈專案,採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銀聯跨境匯款查詢功能。

2018年中行投產了區塊鏈跨境錢包專案,由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深圳分行、微眾銀行分別作為髮卡行、清算行、收單行,為前來內地消費的中國香港居民提供便捷的電子支付服務。

2.招商銀行將區塊鏈技術運用於銀行核心系統中,2017年12月,招商銀行作為代理清算行,完成從香港永隆銀行向永隆銀行深圳分行的人民幣頭寸調撥業務。此後不久,三方又完成了一筆跨境人民幣匯款業務。截至2018年3月底,招商銀行區塊鏈跨境支付系統完成跨境支付43000筆,合計支付金額超77億港元,日均完成跨境支付近500筆。

3.支付寶基於區塊鏈的電子錢包跨境匯款服務在香港上線。成為了全球首個在跨境匯款全鏈路使用區塊鏈的電子錢包,由渣打銀行負責日終的資金清算以及外匯兌換,使得跨境匯款也能像境內轉賬一樣秒到賬,省錢省事、安全透明。

4.SWIFT也在測試DLT分散式記賬,探索銀行能否利用分散式賬本技術實現跨境代理行己方賬戶的實時核對,以優化全球流動性。

這一種模式是從鏈的角度或者分散式賬本的角度,實現跨境資金的快速清結算。跨境匯款中的付款方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匯款報文寫入分散式賬本,鏈上的各個參與方包括監管方通過讀取分散式賬本資料,實現協同資訊處理,完成跨境支付資訊的實時到賬,將原本機構間的序列處理並行化,提高資訊傳遞及處理效率。

從鏈的角度來說,以上兩種模式不用之處在於,第一種方案大多利用的公有鏈,第二種方案則是多個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聯盟鏈。

由此可見,對金融體系完善的國家來說,採用第二種方案的聯盟鏈較為穩妥,第一種方案可能要解決的金融系統問題太多,金融安全很難保障;對於金融體系不完整的國家來說,第一種方案的跨境支付方式可能會頗受歡迎。當然,這種方案一開始在一些地區小範圍小金額流通,不會在全球範圍普及開來。

四、基於區塊鏈跨境支付的監管建議

從以上成功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大多都處於試驗或初始階段,而且參與機構較少,風險在可控範圍,但如果大範圍推廣,對區塊鏈跨境支付系統將會是很大的考驗。

2018年3月,時任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人代會新聞釋出會上講到央行目前不承認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是一種合法的支付方式,並且也不急於發行法定數字貨幣。

因此上面提到的第一種以虛擬貨幣為媒介的區塊鏈跨境支付模式,並不被中國央行和外匯管理局認可。

五、區塊鏈跨境支付的風險分析

(一)交易真實性稽核風險

由於跨境貿易的複雜性,海關要求跨境電商的交易、支付和物流要三單對碰,支付業務監管部門也強調重點對跨境支付的真實性稽核,但從監管部門近期的檢查中發現,有些支付機構為了規避稽核,存在變造交易的行為,由於跨境電商交易量很大,逐筆真實性稽核難度大,這一風險在區塊鏈跨境支付中同樣存在。

(二)監管制度欠缺造成的風險

區塊鏈跨境支付結算領域尚處於探索階段,中國對於區塊鏈技術以及數字貨幣的監管制度尚未出臺,監管部門應密切關注區塊鏈跨境支付發展動向,儘早制定出臺相關制度辦法。

(三)洗錢風險

對於區塊鏈跨境支付這一新型跨境支付方式,如何防範不法分子通過虛假貨物貿易、藉助便利服貿政策和外商投資等方式利用區塊鏈跨境支付進行非法跨境資金流動,並可能由其產生的區域性性或系統性風險。

針對以上風險,監管部門應採取的對策:

首先,加快健全區塊鏈跨境支付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合力,儘快出臺與區塊鏈、數字貨幣和區塊鏈跨境支付監管相關的法律法規,合理界定跨境支付結算監管範圍,在有效監管的同時釋放創新發展活力,力爭使中國的區塊鏈跨境支付業務發展及監管工作在全球區塊鏈跨境支付結算體系中後來居上,佔有一席之地。

其次,利用新型監管科技(Regtech)手段實施穿透式監管。監管科技強調新技術在監管領域的運用,包括利用分散式賬本、數字加密以及大資料和雲端計算等,提升監管效能、降低機構合規成本和政府監管成本。

第三,加強國際監管協同合作。區塊鏈跨境支付涉及多國參與的支付結算業務,要加強與世界各國間的國際監管合作和國際間反洗錢合作,積極參與區塊鏈跨境支付體系的國際準則的制定,有效化解業務及監管摩擦,提升中國在跨境支付監管的國際影響力。

目前中國在區塊鏈跨境支付監管方面的法規仍欠缺,這一新型業務,發展非常迅猛,而監管政策比較滯後,不能滿足高速發展的跨境電商涉及的跨境支付業務,央行、外管局等監管部門亟需將區塊鏈跨境支付納入跨境支付結算監管制度辦法中,創新監管手段,實施穿透式監管,只有將監管同步跟進區塊鏈跨境支付業務中,才能及時防範和化解區塊鏈跨境支付可能產生的風險,使這一新型跨境支付業務模式得以安全、合規開展。

65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套現阿里672億影響首富地位?你錯了,馬雲還有萬億“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