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自國慶長假以來,美團股價如脫韁Mustang一路狂奔,5個交易日累計上漲12%,在整個2019年內,美團點評今年的漲幅已經超過了100%。美團市值超過5287億港元(超過670億美元),僅次於阿里巴巴和騰訊,成為國內第三大上市網際網路公司。

然而,暴漲的背後摻雜著更多複雜的資本情緒,“外賣”業務帶來的持續現金流以及擴充的邊緣業務,放大了資本對美團的想象空間。

跑馬圈地“吸利”,擴充資本“想象空間”

據了解,美團第二季度餐飲外賣業務總交易金額增長36.5%至931億元,營業收入128億元,毛利實現翻番增長,並首次實現經調整運營利潤轉正,主要由於外賣業務的毛利率快速上升,而此前市場預期2020年外賣業務才會實現盈虧平衡。

作為美團最賺錢的業務,如果提升外賣佣金,美團的外賣收入就可以增加更多,從而擁有一個更好看的業績,讓股價可以更強一些。

這也意味著,美團外賣業務增長明顯提速,平臺實際帶來的增收,完全可以覆蓋平臺正常運營支出,並且,在業績持續增長時,營收增長“加速度”也不斷提升,反應到美團運營方案中,在核心業務上,美團在營收增加不多的情況,把毛利率從一季度的14.4%提高到了22.3%,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意味著與美團合作的外賣商家負擔沉重。

隨著美團外賣一家獨大,外賣的抽成漲到20個點,之後又漲到22個點。漲幅之大,商家難以負擔。部分一線城市的外賣抽成已經高達26個點。

舉個例子:商家接一單,金額是100塊錢,有22塊錢會直接被美團扣下,剩下的78塊錢再扣掉人員成本、材料成本,店鋪成本,才是商家賺到的錢。既要為了保證利潤,又要保證商品品質,那麼最終為這些買單的就是點外賣的消費者。

也正是持續加大對商戶方抽成以及虹吸效應,美團給予資本市場描繪出短期繁榮畫面,對於美團來說,提高外賣佣金算是符合平臺發展需要,這本身也算是一件預期內的事情。

但是,外賣平臺的發展,既離不開使用者的支援也離不開商家的支援,如果在上市後一味追求商業利益而損害了很多商家的利益,對於自身構建的行業圈層而言,將帶來惡性迴圈效應。

業務分化嚴重,短期飆升虛式“繁榮”

根據美團2019年中報,2019年上半年,美團實現收入227.03億元,期內溢利8.76億元,首次實現整體盈利。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的12個月,美團點評的活躍商家戶數為590萬,同比增長16.2%;交易使用者數為4.23億,同比增長18.4%。

事實上,美團的定位是生活服務平臺,它進入的電影、酒旅和出行,背後卻屬於不同的商業領域,需要面對不同型別的商家,同時,補貼策略依舊是美團佔領其它市場核心打法,而這也導致美團長期趨於虧損狀態原因。從美團上市以來,截止到2019年Q1季度,已經連續虧損了7個季度。

對於美團而言,虧損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用於開拓新業務開支。其中,美團智慧物流佈局就是其中一項“燒錢”系,在美團無人配送外賣技術光鮮亮麗的背後,其實也是大量的資金和資源堆積後的結果。

美團的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的交易金額,由2018年Q1的134億元增長22.4%到2019年Q1的164億元。新業務及其他分部的收入則由2018年Q1的11億元增長267.8%到2019年Q1的40億元。

作為美團的第三塊業務,包含美團打車、小象生鮮、摩拜單車及其它等新業務,開始貢獻利潤。2019年二季度,新業務及其他收入由2018年同期的25億元增長85.1%至46億元,整體毛利實現4.2億元,由負值轉為正值。

美團在第三業務上雖然取得一部分成果,但相比於頭部企業所佔據的市場份額,仍存在巨大差額,出行打車、新零售業務以及共享單車等賽道,都有著極高入局門檻,佔據小部分市場份額難以在市場上存活。

美團在前幾個季度這一流血最大的業務中開始收縮虧損。首先關閉了低線城市效率較低的小象生鮮業務,基本暫停摩拜的海外業務來控制虧損,並且在一季度大幅縮減了網約車的燒錢補貼。所以在一季度,美團新業務以及其他收入的毛利率也回升至負11.1%,虧損較上個季度縮窄。

基臺“硬核”不穩,紅利期後現“原型”

據智研諮詢資料報告顯示,2017年底國內手機網民數量已達到7.53億,同比增速僅為4%,移動網民整體滲透率達到97.5%。考慮到現有潛在新網民使用者的開發難度較大,當前國內移動網民規模已接近天花板,移動網際網路的人口紅利時代已趨於結束。

外賣市場也不例外,其增速正在逐漸放緩。艾媒諮詢釋出的《2018上半年中國線上外賣市場研究報告》資料顯示,上半年線上外賣市場交易額超過1250億元,預計全年交易規模為2430億元,環比增長從2016年的33%,2017年的23.5%放緩至18.4%,

在人口紅利期接近尾聲時,C端盈利已難以維繫平臺持續增長,美團在外賣市場深耕難有實質性提高,在戰略上,美團方向明確,商業模式穩定,2B的垂直縱深貫通力開始釋放,線上營銷表現也不錯,但若著眼整個版圖架構,它還缺乏更深、更明確的定義。

比如,美團研發技術不足,硬核形象沒有樹立起來,開放平臺之下,雲端計算+AI+5G的基礎設施服務體系更是不清晰。在結構上,它還沒有演進到阿里、騰訊、亞馬遜們的階段。目前的美團看上去,開始能夠實現盈利,但還沒有顯露出自身核心優勢。它的結構,仍無法讓人感受到強大的想象空間。

綜上,整體而言,美團的擴張,在邏輯上是沒有邊界。但一個組織與服務還是有邊界,因為,人與市場整體仍有天花板。當美團變得複雜起來,它將很難呈現速度與激情的一面,而是更多體會為追求增長的穩健型。如此,效率可能弱化,最後比拼的是內功、耐力、組織能力。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貨幣政策將難以阻止經濟衰退的到來!